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

2020-04-27 06:25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责任意识集体

刘 锐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电气与控制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曾说:“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1]作为具有明显社会属性的人,只有承担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国民素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2]。因此,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及高校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国家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扩大覆盖、多措并举,相继出台多项文件措施保证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2019 年,国务院发文拟提高贫困生助学金的补助金额,国家和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群体从经济、思想、学业、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培育和帮扶,在不让一位经济困难学子因贫困而失学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在国家和高校大力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广大贫困学生也心怀感恩之情,努力学习,躬身实践;然而,还有一些贫困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屡见不鲜,不诚信现象也时有发生[3]。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对个人、家庭、集体和社会等的责任状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江浙两省部分高校在校本、专科贫困学生为主。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1090 人。其中男生840 人,女生250 人,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77.06%和22.94%;其中一年级610人,二年级140 人,三年级250 人,四年级90 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5.96%、12.84%、22.94%和8.26%;团员980 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40 人、群众70 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9.91%、3.67%和6.42%;独生子女360 人、非独生子女730 人,分别占33.03%和66.97%;来自城市的有180 人,来自农村的有910人,分别占16.51%和83.49%;来自本科院校180 人,高职高专910 人,分别占16.51%和83.49%。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数据库以“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贫困大学生”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找相关文献,包括专著、期刊论文和报刊杂志等,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在参考和借鉴有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4]。2)问卷调查法。根据所研究的问题,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设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问卷”,通过纸质问卷发放及问卷星网络平台同时开展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 090 份,回收问卷1 020 份,回收率为93.58%,有效问卷993 份,有效率为97.35%。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状况

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态度取向,是个人对社会所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的思想意识与自觉。由表1可见,大部分高校贫困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超过50%的学生认为他们及身边的同学、朋友均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对自身的认同感较强,认为自己在社会问题上责无旁贷,但现实表现仍有许多不足。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社会公共安全,不可忽视的是,仍有一小半的学生选择观望或置之不理。说明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不少贫困学生没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意志,害怕出现无法预知的风险,进而不愿采取行动,甚至选择漠视,这点从一些学生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坐视不管,却在私下里大肆吐槽的实际现象可以佐证,学生主观意愿强烈,但责任意志淡薄[5],这些都不利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

2.2 高校贫困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意识

人的责任最基本的就是对自我的责任,能否对自己负责、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将自我价值融入对社会的贡献中去,是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基础,对此选取如何认识生命、是否有人生规划、是否认可自己的价值、对于诚信行为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倍加珍惜,这说明不管经济和家庭的负担如何,学生都能对自己的生命保持负责任的态度,并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避免放任自流。认可自己的人生价值,认为虽然自己的人生不一定非常出彩,但最起码能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奋斗,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也直接体现着他们的责任意识是否因经济困难受到了影响,是否能够做一名有担当守信用的大学生,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简历作假的行为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大部分学生在对生命的看法、人生的规划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方面都有正确的认识,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生命的价值和诚信的意义,这也说明目前我们的生命教育和诚信教育还有所欠缺,需要扩大教育覆盖面,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让贫困学生不因自身的困难对担当责任失去信心。

表1 贫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状况 %

表2 贫困大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意识状况 %

2.3 高校贫困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港湾,良好的家庭环境、优质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人成才不可或缺,作为家庭的一员,孝敬父母长辈,照顾兄弟姐妹,维系家庭的稳定,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分担家庭的压力,这都是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为此,对贫困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贫困大学生对家庭责任意识状况 %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贫困学生对父母供养自己上学心存感激,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以后要养育回报他们,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没办法的或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可能和家庭教育有关系,大部分家庭把资源都投入到学生身上,使他们认为不管家庭状况如何,为自己提供物质帮助都是做父母应尽的义务,缺乏感恩之心。大部分学生都能经常做家务,即使不能经常做,也会抽时间做,具备基本的家庭责任意识,这也提醒我们家庭教育不能过分溺爱,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培养子女做家务的习惯也是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在与父母聊天的问题上,大多数同学不管频率高低,都能保持与父母的交流,虽然可能不在父母身边,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畅通了渠道,然而仍有学生很少或者几乎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可能与青年期的逆反心理以及代际差异有关,导致部分学生与家长沟通较少或者不愿沟通,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而且也体现出学生缺乏家庭责任意识。

2.4 高校贫困大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对他人的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都能体现出一个人对他人责任意识的强弱,因此设计了几个问题来考察贫困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情况,结果见表4。

表4 贫困大学生对他人责任意识状况 %

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栖身之所,能否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处理好舍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贫困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从表中可以看到,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能够跟来自祖国各地,风俗、行为习惯或宗教信仰都有所不同的舍友采取尊重包容的态度相处,即使有些矛盾也能够互相忍让,这说明贫困大学生更能理解他人,包容性更强。但是也要看到有些学生不会处理舍友间的问题,更有甚者以自我为中心,想要改变与自己“不对路”的同学,无法很好地尽到包容他人的责任。人通过帮助他人的行为能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富足和升华,在一些志愿服务、募捐和帮助倒地老人的问题上,大多数贫困学生都能恪守道德底线,尽力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但是由于社会风气及近年来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也有部分学生产生了迷茫和畏惧,害怕由于自己的善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多存感恩之心,包容他人、相信他人、关心他人。

2.5 高校贫困大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人是群体性动物,作为贫困大学生,具有集体责任意识应是对班校事务、集体利益等的处理和所负责任的一种心理状态。考察贫困大学生集体责任意识的状况,结果见表5。

表5 贫困大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意识状况 %

在参加班、团活动方面,能够经常参加的同学比例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很少参与,从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低年级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要高于高年级同学。当集体活动和个人事务冲突时,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处理个人事务,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调查中也能够体现出当前贫困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在权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得失上很多学生倾向于实现个人利益,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和社会利益,缺乏对集体的责任感。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统一,在保证个人利益实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集体和社会利益,强调集体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和社会利益为重,因此,还需要从思想意识层面加大对贫困大学生集体责任意识的培育,舍小我成大我,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

2.6 高校贫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调查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从课程到环境、从思想政治教育到社会实践锻炼,拓展各种渠道提升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针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问题,结果见表6。

表6 贫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调查状况 %

由表6 可以看出,高校大多重视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手段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由填鸭式的教学逐步向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创新教学方式转变,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更富活力,提升了课堂思政的成效,从一个方面促进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然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仅仅依靠课程是不能让学生认识清楚的,要想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良好的家庭氛围、优良的教师素养、多样的社会实践、有效的宣传引导等都在培育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人的根本属性是人的社会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会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肩负各种各样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与自由相统一的,正如马克思在权利与义务关系问题上提到的那样,“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6],人们所担负的责任是不能被消灭和转移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履行我们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对自我责任、家庭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及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较强的意识,能够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履行家庭责任与义务,包容他人,关心集体,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国家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然而,在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到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某些方面仍有许多欠缺和不足,这就要求高校贫困大学生首先要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与奉献,让自己在担当和奉献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完善,从思想上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育人环境,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在表现和重要性,做好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引领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帮助身边和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升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承担起自己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提高觉悟,锤炼责任担当品格,培育社会责任意识;拓展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采取多元化的培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高校、社会全方位育人功能,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借助合力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责任意识集体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我为集体献一计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