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观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2020-04-26 18:15马虹王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大学生

马虹 王舵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充分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国家领导人多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与阐述,这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做出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巨大贡献,对我国劳动群体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关    键   词]  新时代劳动思想;劳动群体;大学生;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046-02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思想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特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不断研究与深化,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人民的重视与关切。现今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劳动关系在生产关系中也发生着变化,我国劳动力、人才培养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过程也向技术化、科学化发展,这一系列的转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顺应了时代所需并为新的问题解决提供了方法论与世界观。

二、新时代劳动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劳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要依靠劳动者和劳动来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可持续发展,劳动者与劳动这一主导力量不容忽视。纵观历史的发展潮流,每一次社会兴替都是由劳动技术的革新推动的,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也正因为劳动创造,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激流中奋勇前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劳动者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实践活动与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发展历史。而劳动者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创造了人类文明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向前发展,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同时社会矛盾凸显、多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思想认识与现实利益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在劳动领域,部分问题日益凸显。有的地方劳动争议案件较多,企业拖欠工资、违背合同等侵犯劳动者利益的现象偶有出现;劳动者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有关劳动者维权的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发展,亟须进行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将这些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并指明了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方向。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维护好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劳动关系双方各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在市场经济下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协调与管理,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平衡,两者才能共生共荣。

(三)劳动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而向全体劳动者发出的召唤。奋斗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精神富足的人,一定是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索到创新的劳动群体。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千千万万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与收获。在奋斗历程中需要劳动群体结合时代特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接近和完成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从而走向伟大梦想,立足于自身岗位,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培育的目标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要在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学生的劳动教育就是要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劳动发展历程所受影响和制约的视角入手,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学校人才培养维度看,知与行应是有机统一的完整整体,学校劳动教育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反复多次实践得出的认知,学校教育应从学生当前的需求出发,改革教育方針政策,凸显学校教学的灵活性、综合性,实现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至高追求。

从社会发展维度看,“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键作用在于发挥劳动创造财富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革新,进而影响国家顶层设计与上层建筑,营造全民奋斗的氛围,形成和谐社会,激发人民热爱劳动的意志和精神。

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开展劳动教育

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对大学生而言,应该聚焦于非生产性劳动,大学生应该在自我日常生活中开展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依托社团力量将劳动教育扩大化,注重强化学生个人生活劳动自立意识,通过具有服务性劳动活动进行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公德,在非生产性劳动中面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将社团活动和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感受劳动之美,加强校际、社会联系,同时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根植于社团建设的初心。

(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幸福奋斗者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法。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尽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其有着不变的历史内核,即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热情的忘我劳动、爱岗敬业的职业美德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

在这些基础要素质之上,当代大学生要有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作为的年轻劳动主力军,首先就是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精神的创造性和可收获性,从自身做起,体会劳动可贵的真谛。其次,就是让劳动楷模和工匠人物的事迹深入青年学生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在校园范围内营造崇尚劳动、崇尚勤奋、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用“劳动精神”推起群体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通过教育与行为发展的有机联系,实现自身价值。

(三)注重自我革新,发挥自身主观劳动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就是要学会自我革新,拥有自我完善能力,合理分析、评价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进行自我提高与自我否定,在社会中不随波逐流,看待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创造性人才在当代社会不容缺失,大学生要抓住机遇,坚定理想信念,在创业创新的劳动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夯实基础知识,认识社会需求,将知识成果转换为智力成果,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产、学、研、用协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助力社会稳定。

(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坚持劳动与择业的统一

劳动观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具有自主选择性和社会历史性,但它始终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实践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择业与就业进行反馈,影响学校劳动教育的改革和实施。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从抵制大学生自我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急功近利、过分强调个性为始。劳动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基础,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会保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将职业规划提前纳入学业轨道,树立正确的就业竞争意识,充分认识劳动范畴,培养相应的职业竞争力,实现劳动观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点、线、面”多层体系为依托,使大学生的择业意识与劳动观念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5-04-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01/c_1120892090.htm.

[2]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5):17-22.

[3]彭学明.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牢记在心[J].当代江西,2019(178):66.

[4]李珂.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8(5):26-28

[5]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208.

[6]李龙博.大学生就业与择业辩证关系刍议[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703):10-12.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大学生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大学生就业趋势
热爱劳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