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一文中提道:“教育是有立场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任老师,幼儿园的环境也应从儿童立场出发。
思考先行,建构儿童立场环境观
(一)思:环境对儿童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我们依托园本教研,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提升—再实践的模式,边思考边实践,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幼儿园的环境应根据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精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就是创造并设计基于教育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辨:儿童需要怎样的环境?
幼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往往喜欢熟悉的、富有新意的、能引发活动欲望的、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具有安全性、启发性、参与性以及可变性等的环境。
(三)析:怎样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儿童立场”?
教师要俯身倾听幼儿的心声和需求,认真考量幼儿的兴趣、知识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与环境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教师作为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环境创设的想法和需要,并勇于将这些想法和需要变成现实。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有让幼儿深度地介入与参与,儿童立场才能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思行合一,创设基于儿童立场的环境
(一)创设儿童能读懂的生活环境
思:之前在布置环境中的标识时,我们往往出于个人喜好,或是操作简单、方便,而缺乏整体的规划,不是过于花哨,就是不被幼儿所注意。发现问题后我们开始思考,应该怎样在环境中给儿童提供適宜的标识?
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的整体标识都是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把零散的生活标识用同一种形象在班级环境中有机地串联起来,如大一班从生活环节的一些提示标识到游戏区的标识都采用佩佩猪统一形象。
思:之前我们往往会把规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要求幼儿遵守,但幼儿往往很被动。那么,如何调整才能让幼儿读懂规则并主动遵守呢?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⒈发挥标识的提示作用。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识暗示,而厌倦老师的枯燥说教。我们让标识性环境成为幼儿的隐性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有关区域的集体规则,同时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这对小班幼儿来说作用尤为明显。
⒉引发幼儿的健康意识。如在墙饰“巧虎小超人”中,教师以巧虎为主打形象,制作了可以让幼儿操作能量棒的操作墙,小班幼儿每天可以来看一看、摆一摆当天吃到的不同颜色的食物,慢慢地了解自己一周摄入的不同食物,从而知道饮食需要多样和均衡。
⒊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盥洗室里洗手的步骤图、午睡室墙上穿脱衣裤的流程图、语言区摆放图书地方贴的分隔线……让幼儿看到就能意识到这些标识的意义,并自觉地进行内化与自省。
⒋记录幼儿的活动轨迹。如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我们在盥洗室布置了墙饰“便便的秘密”,幼儿大便后可以观察一下自己便便的形状、颜色,对比墙上的图示,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二)创设支持儿童发展的区域环境
思:以往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时,总是看到什么新奇的、好玩的、好看的材料就提供给幼儿,并煞费苦心地创设了看似“丰富多样”的环境。但幼儿在新鲜感过后就再无兴趣关注或使用。因此,我们要在材料的操作性和有效性上求突破、求改变。
行:如在大班“春夏秋冬”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我们提供了 “快乐大转盘” 这一组材料。我们运用有趣的转盘形式,通过转一转转盘、看一看季节、找一找四季的自制图书等活动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积极表达,从单一的注重形式到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充分的倾听、交流、互动中获得学习经验,从而体现了教师从重形式到重儿童立场、重活动时效的理念的转变与提升。
思:作为教师,如何能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
行:教师要在活动中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以准确地把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发展水平,还要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哪些活动区更吸引幼儿,并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喜欢哪些操作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有目的地更换与投放材料,并在幼儿需要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来提高幼儿的活动水平。
(三)创设儿童喜欢的运动环境
思:室内运动场环境如何创设,才能让幼儿喜欢和玩得尽兴呢?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如何就地取材寻找替代物,充分发挥室内现有物品和材料的最大价值呢?
行:以班级活动室和走廊为主,我们充分开发空间,因地制宜地利用室内环境。如在“学做解放军”系列游戏中,大班幼儿利用楼梯来锻炼下肢的力量,利用桌子摆成的 “铁丝网”练习匍匐前进的技能……在这个系列游戏中,幼儿从室内运动项目的选择、规则的设置、玩法的确立等都拥有自主性,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而且增强了幼儿的体能,让幼儿在小空间里玩出了大智慧。
反思提升,从理念的学习到行为的落实
(一)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
意大利著名教育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应是为儿童的,应为儿童使用”,环境脱离了儿童的立场将会失去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一系列的基于理念促进教师实践、从实践助推教师理念提升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感悟到一定要学会从幼儿的特点看环境创设。“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当然也应是教育的密码。”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是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
(二)最大化地挖掘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环境是隐形的课程,在成人看来不经意变化的环境,对幼儿来说却是建构经验、丰富社会情感的媒介,同时也显现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环境创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因此,幼儿园要把环境创设做细、做实,最大化地发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和作用。
(三)让教师和儿童共同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凸显了幼儿为本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应以儿童立场去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真正的儿童立场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以此为起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支持与引导;真正的儿童立场要求教师充分估计幼儿的发展潜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