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全国上下都面临防疫抗疫这场硬仗。战役中,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展现了他们救死扶伤的大爱情怀以及专业素养。然而,从疫情初期人们照常走亲访友,到自媒体发布关于吃什么遏制病毒的“报道”,再到疯抢双黄连口服液……种种不理智行为加剧了恐慌,也暴露出科学教育的缺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2018年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8.47%,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是在20%以上。在其指标体系中有一个二级指标是“理解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网络谣言和伪科学的辨别和科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此次疫情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反映出普通民众医学常识的缺乏,科学教育的缺位以及科学素养有待提高,我们的科学教育还任重道远。
当前,科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和概念灌输、轻思维培养的问题。怎样让科学教育从知识的灌输走向素养的培育,带领儿童感受科学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響?面对病毒的侵袭,儿童应该怎样保证自己的健康,并学会正确的抵御之策?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便于儿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思辨?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精神,让其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去伪存真?本期“聚焦”由疫情中的人生百态反思出发,寻找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突显科学教育的战略意义。
科学教育是科技强国的基础,也会赋予每个普通人幸福生活的能力。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正确的科学教育是他们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既要学会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还要学会正确的科研方法,培养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为建设创新型中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