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晗
〔内容提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提供了很多契机。有利于转变政府应急管理的方式,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但同时也面临着政府传统思维难以转变、政府的预警预测能力不足等困境。当前,国内的学术界已经关注到这个领域并且有了一些研究,但是成效甚微,相关期刊研究远远不足以解决我国的问题。本文根据大数据背景下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应急管理现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政府 应急管理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政府传统应急解决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应急速度慢、灾害后果严重等。其实,对于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大数据来解决。近几年,大数据已经迸发出其巨大优势,通过整合各行业的资源从而能高效、便捷的分析数据并作出决策。
一、大数据的内涵
目前,关于大数据的含义还没有一个专业化权威的官方解释。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中指出,当前数据涉及各行各业,人们对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会带来新的生产率的增长。对大数据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解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从数据的形式角度看,大数据既包括结构化的数据,还包括“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是不能通过传统的手段来处理的。二是从数据的技术角度看,大数据是指用大数据的方法进行储存和计算。三是从数据的现实角度看,大数据是指对获取的海量数据收集和分析,并能够加以利用。可见,我们必须要利用数量总体来分析结果,而不能仅仅用样本来估算总体。
二、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
1.政府的预警预测能力不足。在处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和事后。在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如果能够做好突发事件的事前预警预测工作,那么就可以把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之中,最大程度上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和破坏。如自然灾害,涂子沛在《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一书中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气象局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将在该国的2000辆客运巴士上装备传感器,每隔10秒钟,手机一次沿途地点的温度、湿度、露水和其他数据,数据收集频率为10万次/次,收集的数据实时传回国家气象局。美国的这一措施做了充足的事前工作,使气象灾害有迹可寻。但我国政府在处理应急管理的措施中,一般都发生在事中和事后这两个阶段,忽略了事前这一重要环节,由此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我国的应急管理现状来看,政府还缺少对众多的事件进行整合和分析的过程,导致了我国在处理相关性高和高频的危机事件中显露出不足。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中,尽管气象台已经对当天的时间、降雨量等作出预报,但是我国应急管理部门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数据对可能产生影响的交通、社会生活进行分析,直接造成了有关部门无法有效应对的缺水、缺电、交通堵塞等问题。
2.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存在障碍。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存在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传统官僚体制分工原则的影响下,我国形成了采用不同灾种运用不同应急管理模式的方法。这种专业化的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急管理专业化的程度有所提高,然而长期下来使得每个行业都有分散的应急管理系统,易在行业间形成信息交换的壁垒。虽然各行业间拥有专业的系统和大量的数据,但是彼此之间不能实现共享,使得数据不能合理妥善的利用。二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信息储存标准,导致各部门在各领域间都有不同的标准,各自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质量等完全不一致,这使得信息在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严重阻碍。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没有办法做好相互协调的作用,严重影响应急管理指挥。
3.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不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缺少。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拥有知情权和参与权,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民的责任意识逐渐的强烈。但部分行政人员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不会公开有利于自身的信息。因为公开信息的增加意味着政府行政人员工作量的增加,所以工作人员为了避免麻烦也不愿意公布太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只是一些琐碎、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甚至有些部门将信息变为私有财产,坚持信息就是权力的理念,放弃了信息就是放弃了权力。二是公民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大数据时代,公众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网络来参与应急管理,但由于公众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自身的感性,在理解政策时会存在一定偏差。互联网具有传播快等特点,如果公众在微博、贴吧上随意发布一些错误信息,这将影响大部分公众对政策的理解,阻碍政府应急管理的执行和贯彻。总的来说,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不畅是双方共同的原因。
三、大数据时代城市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创新举措
1.重构现代灾害预警体系。灾害预警理念和实践在实际开展救灾的工作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传统的灾害预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重构现代灾害预警体系,积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阳江市在预警工作方面给予我们很多的借鉴。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建立大数据预防协同平台。阳江市通过整合不同部门的预警资源,建立统一的大数据预警平台。这有利于提高各部门数据共享及处理效率。同时,通过与其他部门实现不同类型灾害的整合,还可以建立多灾种信息实时共享的平台,促使在一个灾种发生时能迅速知道相关灾种的情况。这样可以通过平台多部门及时发布預警信息,真正做到信息的统一性,提高民众的社会认同和预警的科学性。二是全面覆盖预警信息技术。政府发布预警信息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民众能够及时得到信息资源,防止灾害的侵犯。阳江市预警中心通过运用传统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使信息得到全方面覆盖。传统的技术手段有电视、广播和农村大喇叭等,大众传媒有微博、贴吧、微信等手机客户端,传统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最终使得应急信息得到更及时的发布。
2.建设行业之间大数据共享平台。一是建设国家大数据平台。部门之间协调的困难必须有国家级的应急管理机构来出面解决,成立新的国家大数据发展领导机构,依托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库等建立现有的国家大数据平台,通过借鉴各级政府技术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另外,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人才,因此有必要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培养等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二是健全行业间信息共享激励约束机制。针对有些部门受到利益的驱使,有必要对其进行严加掌控。上级机关要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并重,随时关注行业安全的动态信息,同时还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希望给予监督。
3.加强政府与公众信息互动协作。一是政府加大信息开放力度。应急事关千千万万公众的利益,不仅是政府应当做的事,公众也应当参与。另外,公众本身也拥有对信息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政府不应对信息有所保留,更应加大对信息的开放力度。二是拓宽政府应急管理公众参与渠道和培养公民理性的参与管理。政府和公众两者缺一不可,培养公众理性的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厦门PX项目事件的解决就是政府和公众信息畅通交流的典范。随着项目的开展,一些市民通过了各种方式进行抗议,如论坛、博客、公众示威等活动。了解到此情况的厦门市政府通过委托更为权威的环评机构进行规划环评,对PX项目广泛宣传并听取了广大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让大家满意的政策。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责任编辑: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