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新入职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

2020-04-26 03:03王斐朱红梅潘欣欣王艳梅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理部考核成绩护士长

王斐, 朱红梅, 潘欣欣, 王艳梅

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的规范化护理专业培训,是护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使新入职护士(简称新护士)尽快适应新角色,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护理报务,各医院护理管理者均在不断探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近年来,我院也在不断探索适合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逐步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提高新护士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综合能力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及2016年32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均为女性,本科学历,平均年龄(22.20±1.47)岁。选取2017年32名新入职本科护士全部纳入试验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2.21±1.15)岁。两组护士均顺利完成10个月的临床实习,并取得了护士执业资格,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内容包括岗前培训、入科教育、每月由相应科室组织业务学习、三基理论及操作培训和考核、不定期进行科室轮转。试验组采用二级医院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领导及工作小组 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组员由护理部主任、护理教研室主任、人力资源部主任、绩效办公室副主任、护理部副主任、大科护士长组成,主要负责各部门的协调及对相关制度、要求的审议。成立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培训工作的护理部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大科科护士长、培训基地护士长、教学干事、护理骨干组成,分为3个组:计划修订组、培训组、督导考核组,主要负责培训计划修订、实施、考核及督查。

1.2.2 构建二级医院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通过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二级医院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含:①明确规范化培训领导及工作小组工作职责;②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制订相关制度、要求、《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手册》;③制定轮转规则及培训、考核、督查细则并组织实施;④带教老师遴选及培训;⑤培训基地的遴选和考核。

1.2.3 规范化基础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技能培训。理论授课采用雨课堂、翻转课堂、慕课、案例分析等培训形式来提高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从各培训基地遴选出表达能力强、带教经验丰富、技术操作规范的护士长和临床资深护理骨干作为指导老师,每个项目的培训老师相对固定,保证了操作的统一性、标准性。同时,制作了基础操作视频,刻录成光盘发给每位新护士,并发布到百度网盘,让护士可以通过多渠道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为了让新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静脉输液穿刺技术,要求在规培期内前6个月,每人必须在急诊输液室完成200例穿刺训练,由当班带教老师确认穿刺数量,完成后由新护士提出申请,由急诊科护士长、带教老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静脉穿刺合格证书;不合格者继续完成50例穿刺训练,直至考核合格。

1.2.4 基地培训 临床科室轮转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新护士毕业后2年[2]。故本研究基地培训时间为2年,培训期内完成内科、外科、急诊重症监护室、妇产科等4个片区轮转,每个片区任选1个专科,时间为6个月。新护士进入培训基地后,根据培训大纲及培训要求,由科室安排具有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按照培训计划落实相关培训和考核,并记录于《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手册》,手册由个人保管,2年培训期结束后统一交护理部。

1.2.5 职业素养培训 由护理部负责组织,由人力资源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设备科、科研科、教务处、党政办公室、工会等共同参与培训。主要是让新护士了解医院整体情况、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文化建设、护理、教学、科研情况;学习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医德医风管理、人事管理、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安全等。

1.2.6 综合能力培养 新护士每人需完成4个基地的轮转,在每个轮转科室需完成1份典型个案护理报告,独立组织完成一次业务学习或护理查房或病例讨论,出基地前由大科护士长、所在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医生、护士进行背靠背360度综合能力评价。综合能力考核成绩的组成:个案护理报告40%(每个轮转基地各占10%)+业务学习或护理查房或病例讨论40%(每个轮转基地各占10%)+360度综合能力评价20%。

1.2.7 科室考核 每个培训基地按照培训计划,每月完成相关理论、技能考核,考核成绩由护士长记录在《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手册》上。出基地前完成理论、技能、个案护理汇报的考核,由大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大科考核小组(由各基地护士长组成)负责考核及评分。考核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合格者延长1个月基地轮转时间直至考核合格。护理部按10%培训人员比例抽查。

1.2.8 护理部考核 每年统一安排时间,对完成培训的护士进行集中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绩效挂钩。

1.3 观察指标

1.3.1 三基理论考核成绩 由护理部统一组织新护士集中进行三基理论考核,包括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等内容。

1.3.2 技能考核成绩 由护理部统一组织新护士集中进行技能考核,考核项目包含基础操作、常用急救技能,为心肺复苏、经口/鼻腔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静脉采血、肌内注射、洗手法、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标本采集法共计9项。

1.3.3 综合能力考核成绩 由新护士所在大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完成相关考核,包括个案护理报告40%+业务学习或护理查房或病例讨论40%+360度综合能力评价2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培训后两组三基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三基理论成绩(91.10±1.88)分,高于对照组的(84.80±2.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4,P<0.05)。

2.2 培训后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92.75±3.17)分,高于对照组的(87.98±4.83)分(P<0.05);试验组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评估、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健康教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后两组新护士技能考核成绩

项目对照组(n=32,x±s)试验组(n=32,x±s)t值P值评估8.25±1.778.89±1.071.750.08操作前准备9.41±1.869.64±0.500.670.50操作过程55.38±2.4657.31±1.723.63<0.01健康教育7.93±2.349.15±1.762.350.02应急处理7.01±2.037.76±1.861.540.13总分87.98±4.8392.75±3.174.67<0.01

2.3 培训后两组新护士综合能力比较

试验组综合能力(19.18±1.99)分,高于对照组的(17.84±2.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防范纠纷能力、专业发展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分值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培训后两组新护士综合能力评价

3 讨论

3.1 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弊端

新护士是护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积累与理论加强,将成为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刚入职,经验少,理论知识不扎实,无法胜任工作要求。传统培训模式着重强调按照操作流程执行护理实践,培训形式单一,科室轮转频繁,内容枯燥,无法调动新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由于缺少统一的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及考核标准,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相关研究也发现,总是轮转的护士,对科室缺乏归属感,也无法确定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这种模式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易造成护士的心理失衡,会大大削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对患者和护理工作的热情,极易造成工作失误,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3]。

3.2 规范化培训提高新护士学习兴趣

培养人才和教育人才是使用人才的前提[4]。近年来护士规范化培训成为了护理管理者重要的研究方向。有研究对护士培训模式进行探索的结果显示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取得较好效果[5]。我院根据《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二级医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综合应用多种互动、开放和现代化、易于接受的方式对新护士进行传授。多媒体、手机视频培训,增强了培训的直观性,提高新护士学习兴趣。手机视频简单易操作,每位新护士随时都可以学习,且视频记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近距离地反映操作细节,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自己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纠正练习,不受时空限制。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自学能力[6-7]。新护士通过查阅资料,师生互动,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

3.3 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效果明显

本研究发现,培训基地带教老师资格认定制度、基地轮转规则、培训大纲等制度和管理细则,保证了新护士带教工作的规范性。培训手册作为教学工具应用,改变了过去盲目带教管理的现象,通过教学目标标准化、教学形式规范化、教学内容细节化、有计划地讲授相关内容,改进了带教管理方式[8]。新护士根据培训手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保证了方向性,提高了执行力。另外,严格的考核、督查机制,保证了新护士培训效果评价的客观公正。通过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试验组三基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操作过程中对患者的评估、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健康教育及应急处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对新护士200针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集中培训考核,让新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有了明显提升,临床科室中患者对新护士技术能力方面的投诉也较前减少。我们发现建立在有明确的制度、培训大纲、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计划及严格地实施、考核、督查基础上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新护士三基理论、技能水平的提高效果明显。

3.4 规范化培训促进新护士职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护士综合能力是护士知识、技能和特质的综合反映,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本研究正是注重新护士职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对护理人员培训结果及360度综合能力评价情况来看,经过两年的规范化培训,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防范纠纷能力、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等综合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我们在实践中也证实,规范化培训以标准化、强制化、快速化的模式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临床工作综合能力,护士操作规范,基础护理质量较前有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对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

4 小结

本研究发现,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二级医院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了新护士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本研究也发现,部分新护士的沟通表达能力、人文服务意识不强,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文课程设置,提高新护士相关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护理部考核成绩护士长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