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研究

2020-04-26 11:09韩彤雨何建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物流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科供应链课程体系

韩彤雨,何建佳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0 引 言

教育部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指出: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而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作为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物流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研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新型管理与运作方法。物流相关专业虽不是新工科下的直接专业,但其最新发展趋势和新工科的课程息息相关。目前,科技信息技术的变革要求所有相关技术类的专业人才具备“大数据处理与智能化创新能力”的基础素养。同时,随着中国5G时代的到来,其超低延时、高速宽带、海量接入的三大特征,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跨越式技术进步,而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恰恰也是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关键。

我国高校都在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上,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也积极探求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为实践基础,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将新科目和基础科目有机融合,合理安排布置教学内容,既要做好多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理论基础的教学,又结合最新的教学内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科改进建设中的重点应该结合新工科的发展,所在学院应当以新经济发展为导向。同时,物流相关人才不仅需要完整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还需要懂得实践,融汇各个学科体系的知识并与企业实际操作结合。因此,高校在教学方面要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出能将知识投入到工作中的实干型人才。

1 新工科融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客观需求

国内很多高校的物流与供应链相关课程体系近几年来变化不大,很多陈旧的课程形式已经不能适合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当前新经济发展带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革命性的产业变革,智慧物流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也对物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我们急需将新的交叉型课程体系融入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中,开展适应物流与供应链相关的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基础的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传统物流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自动化的组织形态。当前高校的物流与供应链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单一,理论性的文科类的说教教程较多,未考虑该专业课的实际应用,与最新发展的信息技术脱轨;而该专业能应用到的领域多数涉及到工科上的范围,如路径规划、供应链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无人自动立体化仓库、机器人配送和最新的区块链等相关内容,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上,因此跨工科的学科交叉是必要的。

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现如今高校就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三大挑战。如何创新培养理念,使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具备“信息技术与智能化创新能力”的基本素养,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变革对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人才的需求;如何建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方案,满足不同类型的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专业的人才对“新工科”差异化的需求;如何融入产学研的资源,从而深化教学改革模式,优化“智能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结合以上三个问题,高校就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应当以培养模式改革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方式、课程体系建设等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逐步设立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优质资源平台,对人才培养进行核心定位,探索更多培养新工科下的物流与供应链人才之路。

2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物流与供应链课程教学弊端

2.1 核心课程不突出。根据设置物流工程或者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课程体系都大同小异。主要课程大都为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等物流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就其内容来看,都是理论说教;其次,加上稍微数学方面的知识,即关于选址、库存、路径规划的建模等,但都对其浅尝辄止,并未对该专业的核心进行定位。高校的地方经济特色、资源优势和服务对象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2 学科交叉不明显。当前,高校的物流与供应链专业的教程,尤其是高年级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未考虑实际的应用,教学范围狭窄,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脱节。在新工科的课程上面融入的不协调,没有将物流与供应链的专业知识和新工科的课程深入融合,造成该课程的设置理论大于实践。对于理工科类院校而言,应充分发挥理工科类院校的优势,将工科的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课程有机地穿插到物流与供应链的教学中。此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专业课程的老师大都来自物流专业或者经济管理类的相关专业,涉及工程、机械、计算机等工科背景的较少,缺乏相关专业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工科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2.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当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其次是学院组织的实训实践,例如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第三方物流、报关综合实训和ERP实训等。但是这些实训都是流程化的操作,只是让学生熟悉操作软件和物流与供应链简单的操作流程,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情况。而事实上,供应链管理流程要比这类软件操作复杂的多,外部环境变化大,在实际运用当中并不会体现很高的价值。在课堂上,主要是任课老师主讲,以大篇幅的说教来讲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发展和思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师生之间无法良好的沟通,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缺乏实用的实践课程。新工科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工科,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类的应用人才。当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课程较为单一,通常都是实验室的机房操作或者ERP实训等,缺乏工程类相关实训。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更深一步的合作。物流的实践内容涉及制造业、港口物流、航空、电商等不同的行业,但学校的实训方式较为单一,实训内容匮乏,不利于学生对物流与供应链知识的理解。

3 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物流与供应链课程问题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3.1 突出核心课程体系。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基础课程较为简单,开设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学科范围虽然广泛,但是鲜有培养重点,对比表1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他们在保证知识全面性的基础上,特别侧重于学生经济管理方向的能力。国内理工科类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理工科类的优势,在物流管理教学范围内做好分类,突出新工科的特色,使各领域发展更加有效、协调。

如何改进现有的课程和开发新的课程,形成高质量的课程群,满足该专业的需求成为重要的问题。在基础课程上面,设置管理、经济、工程信息等学科,具体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工程数学等;核心专业模块设置好物流与供应链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仿真、配送中心规划等;关于智慧物流方面的最新模块,可开设人工物流、物联网工程、大数据等相关课程。

3.2 学科交叉融合。高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以专业进行定位的,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老师资历开设课程,侧重点各有不同。让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运筹学以及统计学、工程数学和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后具有较好的数据工程实践能力。其次,开设计算机编程课程,通过系统学习MATLAB、PYTHON的编程语言方面知识,以及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从事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工作,而且将能从事管理、互联网IT、人工智能、商业分析与预测、软件维护以及大数据的应用等诸多行业的工作,增加了就业多元化的选择。交叉的课程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交叉课程分类

3.3 教学方式多样化。为了增加学生课堂的兴趣,本课程除了运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外,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将课堂设计得风趣生动,同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等将供应链企业营销活动或模拟的企业营销活动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模拟的逼真环境中进行经营决策,提高学生对供应链管理重要性和整体框架的了解。实践课程内容涉及整条供应链整体战略、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物流、库存、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通过沙盘模拟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过程,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供应链的经营过程,感受企业间协作与制约的关系,了解供应链管理和掌握供应链管理流程和管理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下一步供应链管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要紧抓教学案例,如企业家精神、世界500强企业、成果企业的经典案例,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案例数不胜数,课上可以随时举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方便教学相长,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可以采取课堂小游戏的方式互动,制定奖惩制度,展开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随着学院AACSB认证通过,管理学院也在朝着国际方向发展,学院开设了全英文的课程,通过与国外学生的交流,在学习语言过程的同时,也了解全球最先进的关于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与国际名牌大学如利物浦大学、墨尔本大学、东京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师生搭建了更广阔的教研平台。

3.4 完善实践实训资源。新工科指向新兴产业和新的领域,但其设置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增加新的工科专业,而是帮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以提升最终的实践能力,最后实现更好的就业。这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优质的平台和资源。学院方面可以通过利用政府政策和财政资源、社会名企资源以及老师自身科研项目的资源,为人才创造力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学院计划与国内知名企业或与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如顺丰、德邦等物流企业或者互联网公司平台建立稳定实习教学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解决教师以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实习课题并列入实习教学计划,带着任务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并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训环境;另一方面,实现校外实习“课程化”,打造高质量实践实训课程。

4 总结

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与供应链课程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各个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和平台优势,全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学习资源平台,将新工科融入物流专业,必定在学习过程和实践结果产生新的火花。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能够有助于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兴趣,并深刻体会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的现实意义。在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学校应当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好更多的物流与供应链专业的优势人才,促进我国物流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供应链课程体系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