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环 李柏谖 常学荣 张瑞娥 张俊梅 李亚红 王 玉
1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730000;2 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陇西,748100
近年来,我国的食物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众多[1]。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儿童不具备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若摄入有毒或不洁净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影响其生长发育[2]。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膳食行为[3]。因此,了解学生家长食品安全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状况是必要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甘肃省3-8岁学生家长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及其家长的食品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以甘肃省兰州市和陇西县3-8岁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2018年11月分别在兰州市保育院、兰州市七里河安西路小学和陇西县幼儿园、陇西县文峰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小学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从1-3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由学生带回问卷交于家长填写。幼儿园由其学生家长现场参与问卷调查。共发放228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97份,其中兰州市1241份,陇西县856份,问卷有效率为91.93%。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提供的自填式问卷,主要分为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信息、食品安全知识(20题)、态度(8题)、家长行为(21题)和孩子行为(9题)5个部分,本次调查只阐述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KAP情况。知识部分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或不清楚得0分;态度部分按积极态度1分、一般态度0.5分、消极态度0分的方式计分;行为得分按最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1分、最不利于健康的行为0分、其余行为0.5分的方式计分[4]。
采用 Epidata 3.1 录入数据,运用SPSS22.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F检验、多元线性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调查2097人,女性占63.4%,平均年龄为(35.79±5.80)岁。调查对象本科学历占46.4%,高中/中专/技校占34.0%。9.70%的人从事食品相关行业。73.3%的人在家负责做菜或采购食物。
家长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14.03±2.73)分,47.7%的家长知识得分低于平均值。20%的家长知识得分≥16分,2.5%的家长知识得分≥18分,整体来说,学生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较低。态度平均得分为(6.61±1.31)分,仅16.1%的家长态度得分低于6分,反映出学生家长食品安全态度比较积极。行为平均得分为(14.83±1.66)分,43.3%的学生家长行为得分低于平均值,行为得分最高分为19分,88.9%的家长行为得分低于17分,说明家长食品安全行为整体水平较低,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兰州市学生家长KAP得分高于陇西县,女性组知识和行为得分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与男性的态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123)。不同年龄组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得分不同(P<0.05),18-30岁、51-93岁年龄组的学生家长得分较其他组低 ,31-40岁年龄组的得分最高,行为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不同,KAP得分均不同。家庭经济条件越好,KAP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负责做饭或采购食物的家长知识和行为得分高于其他家长(P<0.05)。 学生家长的民族和是否从事食品相关职务与自身的食品安全KAP得分无关。见表1。
将以上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把3-8岁学生家长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按贡献从大到小,文化程度(β=0.527,P<0.05)、负责做饭/采购食物(β=0.669,P<0.05)、家庭经济水平(β= 0.349,P<0.05)是知识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方程的相关系数R=0.215,决定系数R2=0.046,方差分析F=32.492,P<0.05,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β=0.311,P<0.05)、地区(β=0.249,P<0.05)、负责做饭/采购食物(β=0.169,P<0.05)是态度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方程的相关系数R=0.253,决定系数R2=0.063,方差分析F=46.101,P<0.05,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地区(β=0.575,P<0.05)、家庭经济水平(β=0.329,P<0.05)、是否负责做饭/采购食物(β=0.304,P<0.05)、年龄(β=0.161,P<0.05)、性别(β=0.170,P<0.05)、从事食品相关行业(β=0.253,P<0.05)是行为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方程的相关系数R=0.258,决定系数R2=0.067,方差分析F=24.021,P<0.05,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3-8岁学生家长食品安全KAP得分情况
多项研究显示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知信行整体水平低下[5-7]。本研究结果显示,3-8岁学生家长食品安全态度比较积极,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得分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兰州市学生家长知信行得分均高于陇西县(P<0.05),且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市区相对与县城经济收入较高,文化水平较好,信息来源较广,家长的食品安全关注度较高。女性的知识、行为得分高于男性(P<0.05),可能是女性的自身保健意识比较强,而男生不太重视饮食细节,女性在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方面比男生的可塑性要强。国外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不易出现食源性疾病[8- 9],而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可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10]。18-30岁、51-93岁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得分较其它组低 ,31-40岁年龄段的得分最高。可能因为年轻时更多追求的是食品对味觉的刺激感,较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年龄较大的人已有固定的意识和行为,很难接受新知识,并且食品安全也是近年才引起关注的问题[1]。年龄组间的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接反映出知识、态度得分高的中年人并没有实现从认知到健康行为的转化。负责做饭或采购食物的家长知识和行为得分高于其他家长(P<0.05),可能是负责做饭或采购食物更容易接触到食品安全问题。
表2 影响3-8岁学生家长食品安全KAP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性回归分析显示,3-8岁学生家长食品安全认知和态度主要由文化程度决定。已有研究显示文化程度对掌握食品安全知识有促进作用[11-12]。食品安全行为主要由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决定,但以上因素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食品安全知识的宣教应有选择性地开展。负责做饭/采购食物对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均有促进作用,所以应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做饭/采购食物的过程,家长也可借此机会培养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