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琴 王美霞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永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政治法宝和生命要素。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坚定的理论立场和清醒的实践自觉,对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内在逻辑作出了清晰回答。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逻辑定位;从坚定的理论立场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斗争艺术理论的正确逻辑指向;从清醒的实践自觉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抓住伟大历史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逻辑焦点。
关键词: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斗爭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4-0041-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的历程与规律研究” (18FKS0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规律研究”(2018SJZDI003);东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廖小琴 (1973-),女,四川泸州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王美霞(1996-),女,江西上饶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年 1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9月3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他又强调,广大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何以号召全党发扬“斗争精神”?百年大党何以重申“斗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何以需要“斗争精神”?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号召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长远的历史眼光出发,以坚定的理论立场和清醒的实践自觉,对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内在逻辑做出了清晰的回答。
一、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逻辑定位
历史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里,只有永葆斗争精神,人类社会才能世代赓续,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永葆斗争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历史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在矛盾和斗争中实现人类历史的交替与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规定性之一。回顾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作用与反作用中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摩擦和斗争中向前演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矛盾中呈现历时态的社会样态,人类历史以其生动的发展画卷确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矛盾和斗争的普遍性。首先,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类要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满足自己的生存生活需要。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就必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己的吃、喝、住、穿,这就逼迫人类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特别是在史前社会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靠天吃饭”的生存方式更是决定了人类需要不断地劳动,不断提升自己生产生活能力,不断地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以实现生命的存在。其次,人类通过社会性的生产劳动与斗争实现新旧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思想观念的冲突与融合、生产能力的更迭换代,从而形成社会交往、生成社会关系。最后,无论是生产能力的提高,还是社会性的交往活动,都是在斗争中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斗争中不断得到推动,最终呈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螺旋式前进和上升样态。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党和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时必须时刻保持激昂的斗争精神,时刻以积极向上的斗争姿态实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的推动下突飞猛进地发展,与生产关系发展不同步,从而使新时代中国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永葆斗争精神,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整体性出发,全面把握中国当前社会的发展面貌和前进方向,转化社会基本矛盾为斗争动力,以积极的姿态向世界其他各国人民展现中国社会的持久发展力,在世界舞台中央发挥更广阔的影响力。当然,这种斗争状态并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争夺世界霸权”,也并非局限于所谓的“零和思维”,斗争的结局也并非只存在于单向思维的两败俱伤、霸权轮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葆斗争精神是与破坏世界和平的负面影响力作斗争,与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作斗争;永葆斗争精神是要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是要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道面对世界难题和挑战。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是在不断的思想斗争和实践斗争中进行的,是永葆斗争精神的继往开来与不断创新。回顾社会主义500多年的曲折发展史,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巴黎公社的失败到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无不见证着社会主义者在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革命、一场场的社会主义运动中摸索和探寻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并非易事,从理论方面来看,空想社会主义者尤其是19世纪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揭露、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的批评、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表述描绘,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从实践方面来看,社会主义运动的斗争实践在世界各国此起彼伏,三大工人运动更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应时代之约,基于理论和实践,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批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包含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结束,科学社会主义的斗争也没有结束,而这一斗争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19世纪下半叶无产阶级进行了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失败后,无产阶级继续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进行了十月革命。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者是数个国家获得胜利的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始终与斗争同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在斗争中,斗争无处不在。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永葆斗争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下得出的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斗争结论。40多年前,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斗争态度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以创造性的思维回答了如何将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在质疑与未知中斗争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进入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世界瞩目,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累累硕果,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指导的巨大成就,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斗争的正确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没有停止,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敏锐的斗争思维精准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了新时代,并提出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命题。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既要以坚定的态度与非社会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作斗争,又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探索如何辩证统一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规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继续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是坚持和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的历史,它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把斗争精神深化为自己的政治基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必要的精神状态。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与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斗争到底,带领中国人民在世界的面前站了起来;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斗争意志,不惧落后的现实生产力,以卓越胆魄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当前,波诡云谲的外部环境、艱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风险与考验并存的自身建设对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利用执政规律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党的奋斗历史确证了当前阶段要坚持和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就必须永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一是从执政理念看,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共产党人对其执政是为谁而斗争、靠谁去斗争的理性认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蕴含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斗争;二是从执政目标看,共产党人要规划符合时代趋势的执政目标,明晰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愿景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斗争,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实现最终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和全人类解放;三是从执政方略看,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全面”的执政方略,注重为实现执政目标的斗争方式和斗争策略、合理选择斗争的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四是从执政方式看,共产党人在选择治国理政的执政方式时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运用国家政权时保持高度的斗争警惕,既要学会防范风险和考验,又要学会化解危险与挑战。
二、从坚定的理论立场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斗争艺术理论的正确逻辑指向
永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不仅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亦是我们党和国家从坚定的理论立场出发走出的坚定步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的理论确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永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斗争的理论。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就这样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2]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论断决定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永葆斗争精神,警惕资本主义的诱惑和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外部环境来看,多元社会思潮涌入国内,多元价值观扰乱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判断、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外部受到阻碍,坚持斗争精神是为了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外部环境的警惕,时刻准备着迎接来自多元文化带来的思想冲击与挑战。另一方面,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来看,90多年的建党历程造就了党内队伍建设的巨大变化,党员数量剧增,党员规模迅速扩大;党员结构多层次发展,性别、民族比例趋向优化;党内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具有高等文化背景的党员日渐增多;党内各组织数量、覆盖程度、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需要通过党内自我革命以应对党内队伍的变化,通过斗争保持党内成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实践。为此,共产党人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其一,要“学好、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涵盖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深刻批判和对无产阶级专政合理性的科学阐明,不仅推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更是鼓励中国共产党人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道,共同为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目标始终保持坚定的斗争立场。其二,要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伴随着各种思想论争和实践检验的。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说就遭到了或党内机会主义或党外资本主义等等学说的攻讦与批判。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无孔不入地侵入马克思主义阵营,动摇党内外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严峻的理论环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同时,还要拿起思想的武器,积极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在斗争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坚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只要我们党真正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坚决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和自由主义态度,认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思想战线的上述种种问题都可以解决,也不难解决。”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斗争实践中成就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思想和科学理论体系。理论指导实践,亦来源于实践。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亦是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境遇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的智慧结晶。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 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 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 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 [4]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所作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社会历史实践进行科学总结和创造性提升,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清晰明确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以及发展的方向、方式、动力等等基本问题。而这一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伟大思想如何被掌握、如何武装每个共产党人的头脑,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解,在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和重大风险考验中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互动的战役需要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以实现最终的胜利。
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当前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带来了比以往更为严峻的现实局面与挑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葆斗争精神。其一,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历史和现实的实践都一再证明,共产党人只有永葆斗争精神,塑造斗争品质,心无旁骛,不为外物所扰,才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特殊的历史时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其二,这是新时代政治实践的必然要求。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处于社会转型的国家、处于风险和挑战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依靠政治实践来实现,这种政治实践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改旗易帜,而是通过科学有效的国家政治治理手段以斗争的形式作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自我完善和變革。其三,这是斗争精神自身动态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共产党人拥有斗争精神不代表现在的共产党人就拥有斗争精神,过去共产党人所赋予的斗争精神内涵也并非与新时代所需要的斗争精神内涵完全一致。永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既要覆盖新进党员的队伍组织,也应具备应对新时代更多层次、更多领域、更多方面的斗争要求。
坚持斗争艺术理论需要永葆斗争精神。斗争不只是一种精神,也是一门艺术。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5]。坚持斗争艺术理论的指导要求共产党人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有清醒的斗争认知、坚定的斗争意志和强大的斗争本领,而这就需要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在不断的斗争中增强斗争认知、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首先,永葆斗争精神以提高斗争认知。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共产党人的斗争始终是针对矛盾、问题而来的。提高斗争认知需要清楚共产党人鲜明的斗争政治品格,保持清醒的斗争头脑,与一切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一切危害我国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以及一切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风险和挑战作坚决的斗争,认准自己的斗争对象,该斗争的就一定要斗争。其次,永葆斗争精神以巩固斗争意志。巩固斗争意志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方向,抵制一切有碍斗争的诱惑和干扰。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面临的金钱、信仰、价值观等诱惑和干扰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坚定的斗争意志,没有排除万难的信心和勇气,就会因为精神的“缺钙”而得软骨病,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下失去共产党人的斗争品格、忘却党的奋斗目标、偏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最后,永葆斗争精神以磨砺斗争能力、提高斗争本领。共产党人的斗争不仅是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正如习近平所要求的:“在各种重大斗争中,共产党人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5]这就意味着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就要提高见微知著的能力,把握时效与准度,在斗争中掌握并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筑牢自己的思想根基,掌握斗争的方式、方法与途径。
三、从清醒的实践自觉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抓住伟大历史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逻辑焦点
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代前列,以清醒的认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我国已经跨过了“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进入了“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重大政治论断。与这一现实变化相伴随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行、风险与考验并重的时代境遇,共产党人要发扬和保持斗争精神,安而不忘危,以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抓住伟大历史机遇、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6]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国家、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去实现“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执政党高度、站在人民立场上判断出的伟大历史机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需要伟大斗争。7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革命炮火锤炼,肩负起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使命。自此,“进京赶考”的命题呈现在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面前。70载的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去交上一份国家、民族、人民都满意的“答卷”,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要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更强大的能力和本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步地取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得分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小康社会是全面领域、“五位一体”的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它规定了共产党人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攻坚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新中国成立百年之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明确宣示了党要实现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延续,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途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前途之光明、中国梦之厚重需要每个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斗争气概去承担梦想的重量。梦想的实现从来都不是易事,它是使命也是机遇。中国梦的实现承载的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梦想,承载的是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承载的是一个振兴崛起中的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承载的是十四亿人口对拥有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寻常又不寻常的期待。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人民、世界证明自己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合法性的重要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份蕴含机遇的使命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以斗争的意识、意志与能力去承担、去实现的。
排除困难艰险、应对风险挑战需要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因为梦想之远大、任务之繁重而需要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更因为在这条道路上困难重重、形势严峻需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道路非但不平坦且只会愈加曲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一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目标近在咫尺,但仍然困难重重,需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谁也不能落下。如果只是城市实现了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那么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因此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实现覆盖全国、覆盖城乡、覆盖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也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小康,不论哪一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甚至需要在斗争中解决。这一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与攻坚期,需要攻坚克难才能走出困境。在经历了突破意识形态束缚的前阶段改革之后,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一方面,许多深层次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比如发展中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问题、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选人用人问题等,这些问题只有靠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彻底解决。另一方面,改革中各方获益的利益共识局面达成阶段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需要部分群体让渡利益来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这就使改革陷入了困境,需要“啃硬骨头”才能解决。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等带来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在倒逼着中国紧随乃至引领世界各国改革的浪潮。面对世界、面对人民的疑问,中国共产党需要对改革的性质、道路、方向、目标、内容、方法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这就需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上下级双向联动,共产党人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改革的任务,在深化改革的斗争中既要成为改革设计的指挥员,又要成为在改革中披荆斩浪的战斗员。这一时期,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很多,道路漫长,需要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永葆斗争精神,带头尊法、守法、用法、护法。“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7] 17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对依法治国理念、内涵及任务有了更全面、更与时俱进的把握和拓展,指出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最好方式。法治体系的新进拓展、司法改革的重大突破等无不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恒心与战略定力。然而,法治建设道路依旧漫长,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实现司法行政权责分明,如何实现每个人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以坚韧的斗争意志和高超的斗争本领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保驾护航。这一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也使得党自身建设面临的考验和风险愈加严峻,需要共产党人继续在斗争实践中走出一条管党治党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愈加复杂,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威胁愈益加大,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继续抓作风建设抓反腐败斗争抓精神补钙抓干部考察抓制度建设,“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22-23全面从严治党的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每个共产党人真正从实处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保障每个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斗争史和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是永葆中国共产党事业兴旺发达的政治法宝和生命要素。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03.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
[4]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
[5]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36.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責任编辑:张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