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羽鸥,杨晓玲,李 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属细胞增殖调控因子,主要由肝脏合成,参与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及肿瘤生长过程[1]。目前已证实IGF-2转录状态与肝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2]。甲胎蛋白(AFP)系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肝细胞癌变时,AFP特异性表达上调,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3]。碱性磷酸酶(ALP)属磷酸单酯水解酶,多分布于骨骼及肝脏组织内,是预测肝胆病变的关键标志物[4]。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属肝脏特异性酶类,大部分来源于肝脏,PHC患者受癌细胞逆向分化影响导致肝细胞生成大量γ-GT,同时癌细胞自身可合成γ-GT导致血清γ-GT表达上调[5]。但对PHC手术前后上述因子的变化及意义尚少见报道。本研究对120例PHC患者手术前后IGF-2、AFP、ALP、γ-GT水平进行监测,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旨在明确PHC发病及手术前后上述因子的变化,以期为PHC诊治提供证据。
1.1 一般资料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PHC患者(PHC组)。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满足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相关标准[6];②通过肝功能及影像学评定可行手术切除;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④切缘证实无癌细胞残留;⑤病例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②心肝肾肺重要脏器官功能不全;③出现肝衰竭、腹腔出血或腹腔内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④术前已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或其他抗肿瘤治疗者;⑤自身免疫功能障碍;⑥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⑦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⑧临床资料不全。男86例,女34例;年龄32~78岁[(58.5±10.3)岁];体重42~86 kg[(65.9±13.5)kg];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41例,Ⅲ期58例。选择同期医院体检的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经体格检查及完善筛查后排除肝脏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均已成年。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3~76岁[(57.7±11.7)岁];体重41~87 kg[(66.4±12.9)kg]。
1.2 方法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外周空腹静脉血5 ml,PHC组入院次日清晨及术后1周、4周均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吸试验测定IGF-2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仪器为罗氏公司Elecsys 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日本Olympus 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P、γ-GT水平,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以上指标测定均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PHC病例均行根治性肝切除,依据临床分期、肝功能状况进行手术,切缘均超过癌旁组织1.5 cm。
1.3 随访情况PHC组所有病例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调查,随访截止至2019年8月,采用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的形式,按PHC是否复发进行分组,PHC复发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评估,影像学筛查出现肝内外结节或AFP明显成倍增加视为PHC复发[7],并比较复发与未复发组血清IGF-2、AFP、ALP、γ-GT水平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或Fisher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重复测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上指标单独及其联合预测PHC术后复发的价值。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PHC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PHC组血清IGF-2、AFP、ALP、γ-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PHC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
2.2 不同分期PHC患者入院时血清各指标水平对比不同分期PHC患者血清IGF-2、AFP、ALP、γ-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临床分期的上升,IGF-2、AFP、ALP、γ-GT水平增加:Ⅰ期<Ⅱ期<Ⅲ期(P< 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期PHC患者入院时血清各指标水平对比
2.3 PHC组根治术前后血清各指标变化比较PHC组根治术后不同时间血清IGF-2、AFP、ALP、γ-GT均低于基线水平,术后4周以上各指标又低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PHC组根治术前后血清各指标变化比较
与基线比较,*P< 0.05;与术后1周比较,#P< 0.05。
2.4 PHC随访1年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随访1年,本组120例PHC患者复发36例,复发率为30.00%,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6)与未复发组(n=84),复发组血清IGF-2、AFP、ALP、γ-GT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见表4。
表4 PHC随访1年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
2.5 PHC患者血清IGF-2、AFP、ALP、γ-GT水平相关关系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GF-2、AFP、ALP、γ-GT四者互相均呈正性相关关系(P< 0.05),见表5。
表5 PHC患者血清IGF-2、AFP、ALP、γ-GT水平相关关系
2.6 IGF-2、AFP、ALP、γ-GT单独及其联合预测PHC术后1年复发的价值分析单独预测中,ALP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PHC术后1年复发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89%、100.00%;四者联合对PHC术后1年复发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指标,约登指数最大时AUC为0.91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56%、100.00%,见表6与图1。
表6 IGF-2、AFP、ALP、γ-GT单独及其联合预测PHC术后1年复发的价值分析
图1 IGF-2、AFP、ALP、γ-GT单独及其联合预测PHC术后1年复发的ROC曲线分析
PHC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大多数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根除率低,易复发,预后差[8]。最新统计数据表示,全球每年新发PHC逾74万,我国约占1/2,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故明确PHC发病及预后相关影响因子对其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AFP系PHC常见肿瘤标志物,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或T细胞损伤等途径,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反应,同时刺激癌细胞膜受体,促进其异常增殖。张玉扬等[9]研究发现,在PHC症状出现前6~12个月即可检出AFP异常高表达,该观点认为AFP在PHC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均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发现,PHC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同时随PHC临床分期的上升,血清AFP水平增加,这与Hsu等[10]研究结论一致,表明AFP在PHC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对PHC根治术后AFP水平的变化尚未确立统一意见。有观点认为,根治术后PHC患者AFP显著降低。也有学者提出,受手术应激及免疫因素的影响,PHC患者术后可能呈现一过性AFP上调表现。本研究分别对PHC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AFP水平进行监测发现,PHC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周、4周AFP水平明显降低,趋向正常,这与Lemoine等[11]研究结果相同,但与Lu等[12]提出PHC术后1~3 d AFP水平上升的观点存在差异,推测该研究术后早期AFP水平一过性上调可能与外科手术应激刺激引起肝功能受损有关,而本研究采集均为术后1周及4周数据,经根治性肝切除后患者肝脏肿瘤根除,肿瘤负荷解除,刺激AFP自分泌及旁分泌因子消失,故血清AFP水平降低。我们还发现,复发PHC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推测AFP可能在评估PHC预后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IGF-2系由肝脏合成及分泌的胚胎性生长因子,体外研究表明IGF-2可刺激DNA转录及蛋白质合成,参与有丝分裂及糖原代谢调节过程。正常生理条件下血清IGF-2含量极低,受肝组织细胞内特异性启动子P1调节及驱动。前期研究证实IGF-2参与肝细胞癌变过程。动物研究发现,诱导癌过程内,随实验小鼠随肝组织及形态学的改变,血清IGF-2表达呈递增趋势。陈炜等[13]进行临床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外周血IGF-2呈明显高表达。本研究发现,PHC患者血清IGF-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随PHC病程进展,即临床分期的上升,IGF-2水平上调,这与以上报道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表明IGF-2参与PHC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分析原因为:在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及癌变阶段结节释放大量IGF-2,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刺激肝细胞异常分化及增殖,直接作用于细胞自身或相邻细胞表面IGF-2受体,造成胞浆内短路循环,加速或放大细胞增殖信号,经诱癌因素激活后呈恶性转化,增加肝细胞癌变风险,最终导致PHC发生,且肝细胞异常增殖及分化直接刺激IGF-2受体表达,同时继续传递癌细胞增殖信号,导致细胞呈恶性表型转化,导致PHC病情进展。我们还发现,经肝癌根治术后患者IGF-2水平明显降低,这与马彦等[14]研究结果相同,考虑通过手术切除癌灶后,恶性肿瘤局部血液供应切断,癌细胞生长途径被抑制,其所诱导IGF-2分泌减少,故血清IGF-2明显下调。而PHC复发患者血清IGF-2水平高于未复发病例,分析原因可能为:PHC术后复发病例体内肿瘤细胞处于增殖及活跃状态,诱导IGF-2释放,促进肿瘤恶性表型维持,故引起血液IGF-2表达上调。γ-GT系作用于肽链的酶类型,主要来源于肝脏,可能通过诱导氧化与抗氧化失衡途径参与PHC发病过程。PHC发生时,癌细胞逆分化诱导肝细胞释放大量γ-GT,导致肝癌患者血清γ-GT呈异常高表达。ALP则为分布于肝脏及骨骼肌类常见磷酸单酯水解酶,与肝胆病变密切相关。PHC时,肿瘤细胞或癌肿附近肝细胞合成大量ALP,释放进入血液导致血ALP含量上升。本研究发现,PHC患者血清γ-GT、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随PHC分期的上升,γ-GT、ALP水平增加,且术后不同时间PHC患者血清ALP、γ-GT水平皆降低,表明两者均参与PHC发病与病情进展过程,同时通过手术解除肿瘤负荷、切断癌细胞血供,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上述因子表达。我们还发现,PHC复发组ALP、γ-GT水平高于未复发组,推测高ALP、γ-GT水平可能为PHC术后复发的相关风险因子。进一步展开ROC曲线分析发现,四者单独对PHC术后复发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尤其ALP单独预测价值最高,但四者联合对术后复发预测综合价值最高,提示通过密切监测以上各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或可作为预测PHC术后复发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PHC患者血清IGF-2、ALP、γ-GT、AFP水平互相均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四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参与PHC发病过程。分析机制可能为:肝细胞发生癌变时,IGF-2呈胚胎性过表达,进一步诱导细胞增殖、活化,导致肝脏特异性酶类及AFP释放增多,共同促进癌细胞增殖、分化,介导PHC发病。但对四者参与PHC发病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