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芳,李 恩 ,刘智华,贾 菲,王银银
(河南科技大学 a.第一附属医院;b.护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1)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是一门融合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的专业防治体系,通过五大核心处方的综合干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患病的各个时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的管理服务和关爱[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中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占4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脏康复作为构筑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多个国家和专业协会制定的指南中取得了共识[3],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是朝着自身有利方向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鉴于此,本研究依据《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2018精要》,从心脏康复的五大核心处方出发,调查和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对心脏康复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心脏康复知识健康宣教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对80例于2019年2~4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PCI患者在出院前1天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进行过PCI治疗的患者。②年龄在18~75岁;③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④能以文字或语言沟通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意识有障碍的患者;②言语表达有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测量工具 问卷调查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参考相关文献[10]后,根据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要求,结合本研究内容和目的,自行设计了冠心病PCI患者认知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以及病程。第二部分是心脏康复知识认知,包含对心脏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个人对心脏康复知识的态度(下设认为是否重要、是否愿意了解,,出院后是否能够坚持心脏康复四个条目);其中对心脏康复知识的了解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完全不了解”、“了解一点”、“基本了解”和“很了解”,以上四个等级分别以分值“1、2、3、4”表示。
1.2.2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调查结合访谈的形式,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并取得同意后,发放问卷,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尽量由患者独立完成问卷。患者不能自己完成时,协助其完成。问卷填写完毕后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当场完善,然后统一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80例调查对象中,其中男45例(56.25%),女35例(43.75%);年龄39~75 岁 [(61.14±8.08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8例(60.0%),高中26例(32.5%),大专及以上6例(7.5%);家庭月收入≤2000元者20例(25.0%),2000~4000元 44例(55.0%),>4000元16例(20.0%);付费方式:医保者55例68.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例(31.25%);病程≤1月2例(2.50%),1~6月37例(46.25%),>6月41例(51.25%),病程(7.55±4.383)月。
2.2 冠心病PCI患者对心脏康复认知的相关调查
80例调查对象中,对心脏康复了解较好的仅有3例(3.75%);对心脏康复了解的60例调查对象中,25例(41.67%)是通过医生讲解了解心脏康复知识的;25例(41.67%)是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了解的;且有25例(31.25%)认为心脏康复非常重要;针对了解心脏康复知识的意愿这个问题,75例(93.75%)表示愿意了解心脏康复相关知识;但出院后能坚持心脏康复者仅有32人(40%)。见表1。
表1 冠心病PCI患者心脏康复认知的相关调查
2.3 不同冠心病PCI患者与心脏康复认知情况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的人群之间康复认知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程组间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群对康复认知情况的比较
在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最根本的指导方针[4]下,如何及时发现冠心病患者对心脏康复认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障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漫长的带病生存的人生中,不仅不再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打击,而且能够像健康人一样承担社会和家庭角色,享受生命的美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本次对冠心病PCI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相关调查结果看,有以下几点是值得关注:
本研究显示,80例调查对象中只有近一半的患者对心脏康复知识有所了解。造成认知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较低或年龄偏大,接受知识困难。从表2 中也可以看出,年龄与认知得分成负相关,年龄越大认知得分越低。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和视力会逐渐下降,并且接受能力和记忆力也会随之减退。文化程度与认知得分成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认知得分越高。文化程度代表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②医护人员偏重于治疗,对心脏康复重视度不够。调查显示,80例患者中只有25例患者表示心脏康复知识来源于医生指导。心脏康复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多年,其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验证,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级推荐[5~8]。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了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以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戒烟),提高药物依从性,降低死亡率、住院率,提高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改善心理状况,改善生活质量[9]。我国从,2012年“中国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8]”发表以来,心脏康复治疗得到迅猛发展。2015年颁布了“中国心血管疾病康复/二级预防指南(2015版)”[10]。临床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③社会公益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心脏康复的宣传力度不够。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患者出院后的Ⅱ期和Ⅲ期康复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借助社区和社会的力量加大心脏康复知识的宣传,例如电视公益广告、广播、公交电视广告、微信平台、报纸、社区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
本研究显示,近70%的人认为心脏康复是重要的,说明绝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心脏康复。患病之后,比普通人更懂得健康的重要性,更加渴望健康的生活,渴望尽快康复,减轻家庭负担。但同时有60%的患者表示出院后不能全面坚持心脏康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缺乏毅力,有些不良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例如吸烟、喝酒、不爱运动。②社区没有运动康复机构,离医院太远。③运动康复需要花费,但部分运动康复训练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这也提醒医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心脏康复知识宣教的广度和深度,让患者从意识上真正转变观念,坚持康复训练。此外,社会也需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康复费用纳入报销范围之内,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设施建设,方便于民。这些措施可能会增加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的人群之间康复认知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传统意义上讲,男性比女性对事物的认知更深刻一些,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不同的事物,文化程度越高对事物的理解力越好。大多数医保居民生活条件较农村优越,且接触信息的渠道相对广泛,所以认识得分相对较高。
目前冠心病PCI患者对心脏康复认知存在不足,但大多数患者渴望了解心脏康复知识并进行康复训练。我国人口多,患者数量庞大,心脏康复起步较晚,康复训练设施欠缺,医护人员对患者心脏康复方面的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心脏康复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需要患者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