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2020-04-23 03:22樊斌薛晓聪李萌李翠霞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区存栏奶牛

樊斌,薛晓聪,李萌,李翠霞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乳制品已成为居民普遍消费的食品,中国奶牛养殖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中国奶牛存栏量由2000年的489.0万头增加到2017年的1340.4万头,增长了208.2%;牛奶产量由2000年的827.4万t增加到2017年的3545.0万t,增长了328.5%。中国奶牛养殖产区较为分散,基本各省都有分布,但整体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局面[1]。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不断变迁。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奶牛养殖业比重下滑,山东和河南奶牛养殖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表明中国奶牛养殖业已经从传统产区向新兴区域转移[2]。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一个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也应该符合比较优势原则。那么,决定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有哪些?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调整?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有利于深入了解各地区在奶牛养殖比较优势上的差距,确定奶牛养殖生产结构的调整方向,对于促进中国奶牛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布局理论起源于1826年Thünen J提出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其实质是生产力优化布局问题。产业布局调整有利于各地区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合理的地区分工与合作[3-4]。国内外学者对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变迁方面,国外学者从交通运输[5-7]、水资源[8-10]和养殖技术[11-12]等方面研究奶牛养殖合理布局;国内学者则利用生产布局指数对奶牛养殖布局变动进行描述,认为中国奶牛养殖空间布局发生明显变迁,省际间差距增大,呈现出向部分区域集中的态势[13-14]。第二,奶牛养殖布局形成原因方面,学者们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了奶牛养殖的优势区域形成原因[15]。如钱贵霞和解晶[16]认为中国奶牛养殖的区域不平衡性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以及奶牛本身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于海龙和李秉龙[1]认为气候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对奶牛养殖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三,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了生鲜乳需求[13]、乳企的发展和布局[17]、交通条件[17]、技术效率水平[18]、饲料价格[19]以及乳企年产值[2]等因素对奶牛养殖布局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由Ricardo D于1817年提出,具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对于研究农业产业布局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蛋鸡养殖[20]、生猪养殖[21-23]、种业[24]、桑蚕养殖[25]、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26]等方面;在比较优势的因素选择方面,由单一因素向多因素综合转变。

现有研究为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优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研究角度单一,多集中于对影响奶牛养殖布局因素的研究,未见有将影响因素与比较优势相结合的研究;第二、影响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因素众多,未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特征,而比较优势理论已被运用于畜牧业相关研究中,是研究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将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到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优化研究中,在分析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基础上,根据2001—2017年中国奶牛养殖业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确定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进而对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和分析,以期为制定奶牛养殖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1 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分析

1.1 生产布局变动分析

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奶牛养殖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划分为五大产区: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华北产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西部产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南方产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和四川;大城市周边产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中国奶牛养殖主产区分布大致稳定,形成了以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山东和河南为主的基本格局,但是不同产区奶牛存栏量比重有所变化(图1)。东北和内蒙古产区一直占据奶牛养殖业的主导地位,该产区的奶牛存栏量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华北产区奶牛存栏量比重稳步上升,并逐渐缩小与东北和内蒙古产区的差距;大城市周边产区奶牛存栏量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2017年该产区奶牛存栏量比重仅为1.9%;南方产区奶牛存栏量比重较为平稳。

图1 2001—2017年中国奶牛养殖五大产区存栏量比重变化Fig. 1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stocks in the f ve major dairy farming area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7

具体到省际层面,内蒙古奶牛存栏量比重趋于稳定,并有小幅上涨,仅在2011年跌至全国第三位,其余均为全国第一位;新疆、河北、黑龙江、陕西、山西5省区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新疆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河南、西藏、宁夏7省区奶牛存栏量比重均逐年增长,其中河南增速最快,提高了5.6%,成为奶牛养殖新兴区域的代表(图2)。这说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呈现出向华北产区(山东和河南)集中的趋势。此外,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部分省区的奶牛养殖数量受到较大波动,其中山西、内蒙古、上海、广西和云南的奶牛存栏量在2009年下降明显,2010年有回升趋势;北京、贵州和新疆奶牛存栏量在2009和2010年持续下降,新疆减少量最多为56.7万头,贵州下降比重最大为79.4%,2011年才有所回升。同时,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一些具有潜力的奶牛养殖地区提供了发展机会,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南和甘肃等省份奶牛养殖数量有所增加,其中黑龙江在2009年迅速增长了40.6%,湖南和甘肃在2010年奶牛养殖数量快速增加,分别是2008年的4.2倍和1.4倍。

图2 2001—2017年典型省份奶牛养殖存栏量比重变化Fig. 2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dairy farming stocks in typical provinces from 2001 to 2017

1.2 区域生产布局与规划布局对比分析

2003年农业部制定《奶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提出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和黑龙江7个奶业优势省(区、市)的奶业摆在重要位置。2003—2007年,仅内蒙古奶牛存栏量占比有所增长,山西保持稳定,其余各地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时期规划中的多数区域并未充分发挥其奶牛养殖优势。

2009年农业部发布《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提出重点发展大城市郊区的北京、上海、天津;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华北的河北、山西、河南、山东;西北的新疆、陕西、宁夏。2008—2015年,仅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的奶牛存栏量占比呈增长趋势,宁夏保持稳定,其余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时期大城市郊区、东北和西北的奶牛养殖未充分发挥其优势。

201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巩固发展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稳步提高西部产区,积极开辟南方产区,稳定大城市周边产区的区域布局任务。但从2016和2017年奶牛养殖业发展情况来看,东北和内蒙古产区、西部产区呈现增长趋势,南方产区较稳定,华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呈下降趋势。

综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发展情况与农业部制定的区域发展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奶牛养殖优势资源,通过调整优化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以实现中国奶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选取

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是指奶牛养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分布,包括生产的具体地点和规模,它既反映了奶牛养殖的空间形式,又反映了奶牛养殖的发展情况。不同地区的奶牛存栏量能够衡量一个地区奶牛养殖规模的大小,也可以体现出该地区奶牛养殖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它综合反映了某一地区的奶牛养殖生产水平。本文采用奶牛存栏量指标作为衡量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被解释变量,即Yit是指i地区在t时期的奶牛存栏量。

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制约。根据供给和需求理论,结合奶牛养殖的特点及其与上下游环节的联系,将气候条件、饲料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作为从供给角度考虑的解释变量,将交通通达性和生产者预期作为从需求角度考虑的解释变量。另外,从环境治理角度,将污染治理成本也纳入解释变量中。具体解释变量如下: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决定着奶牛的生长状态和泌乳能力。我国奶牛品种主要为荷斯坦牛,其适宜的温度为10~15 ℃、相对湿度为50%~70%。当温度或湿度过高时,会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因此,本文选取温度和湿度这两个指标衡量气候条件。

2)饲料资源。粗饲料是奶牛饲料的基础,其中青贮饲料主要提供奶牛所需要的粗纤维,是饲喂奶牛的最主要饲料。青贮饲料的原材料主要以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为主,因此用玉米产量衡量一个地区饲料资源的丰裕程度。

3)水资源。水资源能够直接决定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也决定着能否为奶牛提供足够的日常用水。从2012年起,《中国统计年鉴》中牲畜用水量调整到农业用水量中。对于奶牛养殖来说,水资源可以通过农业用水量指标来衡量奶牛养殖的用水量。

4)劳动力成本。一个地区发展奶牛养殖业,必须要投入一定规模的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即劳动报酬收入,是劳动者受雇于单位与个人,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获得的收入。本文用各地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衡量该地区的劳动力成本。

5)交通通达性。交通通达性是指一个地方能够从另一地方到达的容易程度,可以用空间距离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了生牛乳及乳制品的运输成本,本文采用公路里程数指标衡量各地区的交通通达性。

6)生产者预期。生产者预期是指奶牛养殖者根据已确定的各种因素对于未来的原奶市场行情在当前时间的预判,本文用上一年度各地区乳制品消费性支出指标预估本年度生产者预期。

7)污染治理成本。奶牛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这些元素能够融入雨水、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和居民的饮用水。因此,本文采用废水中总氮排放量指标衡量某地区对奶牛养殖粪污的排放要求严格程度。

2.2 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影响因素模型设定

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各地区奶牛存栏数量的逐年变动,形成了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变迁。根据供给和需求理论分析,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变化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因此,为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影响程度,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为:

式中:Yit为奶牛存栏量;Xit为解释变量,具体见表1;F表示函数关系、i和t分别表示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α为截距;β为待定系数;μit为误差项。为降低异方差和共线性问题,对数据取对数处理。

时间序列分析时要避免单位根的存在(即需要原序列平稳),由于非平稳序列有很大概率会出现伪回归,因此采用协整检验解决该问题。协整检验的依据为:若两个或者多个同阶时间序列向量的某种线性组合能够得出一个平稳的误差序列,那么该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就存在着长期协整的关系。因此,为防止产生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所有变量逐一进行检验,回归方程为:

表1 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影响因素解释变量Table 1 Explanatory variables of inf uencing factors in dairy farming production layout

式中:yt为变量,yt-i为变量的滞后项;α为常数项,δ为趋势项,β为系数,εt为平稳序列(白噪声);t表示时间,Δ表示一阶差分。原假设H0:ρ=1,备择假设H1:ρ<1。接受原假设意味着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

2.3 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测算方法选择

测算区域比较优势的方法有很多,如资源禀赋系数法、区位商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等。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养殖成本、粪污处理标准等因素的差异会对当地奶牛养殖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资源禀赋系数法从成本角度对生产某种产品的不同地区进行对比,适用于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的测定。因此,本文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测算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系数(EF)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it为i省份t时期拥有的某一资源数量,Vt是全国t时期拥有的相同资源数量;Yit为i省份t时期奶牛存栏量,Yt为全国t时期奶牛存栏总量。借鉴潘丹和曹光乔[20]的研究成果,一般地,0<EF<1表示某省份该项奶牛养殖资源匮乏,不存在比较优势;1≤EF<2表示某省份在该项奶牛养殖资源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EF≥2表示某省份该项奶牛养殖资源充沛,具有强比较优势。

2.4 数据来源

模型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为2001—2017年中国奶牛养殖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奶牛养殖业相关的面板数据。其中,奶牛存栏量数据根据《中国奶业年鉴》(2002—2018)整理得出,各省份不同时期的温度、湿度、玉米产量、农业用水量、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公路里程数、乳制品消费性支出以及废水中总氮排放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8)以及《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02—2018)。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3.1.1 面板数据模型的ADF检验 根据ADF检验结果(表2),所有变量都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之后的序列均呈现出平稳的状态,因此模型中全部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可能性。

表2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Table 2 Unit root test results for each variable

3.1.2 参数估计 运用Eviews 9.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模型参数估计,根据输出结果(表3),对于自变量整体的F检验输出结果为0.0000,表明该模型在整体上全部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显著关系,自变量选择合理。同时,结合DW检验法得到D.W.统计量为2.0318,经查表,在自由度为13和5%显著水平下,dU=2.150,由于2.0318<2.150,则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表3 面板数据模型参数估计结果Table 3 Parameter estimation results of panel data model

从供给角度看,温度和玉米产量都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湿度、农业用水量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且均符合经济理论预期,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性。其中,温度的系数为-19.2871,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温度对中国各省区奶牛存栏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当温度高于20 ℃时,奶牛出现热应激症状,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会下降[27]。玉米产量的系数为0.2953,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玉米产量对中国各省区奶牛存栏量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玉米种植业发达地区能够为当地奶牛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供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进而降低奶牛饲料成本。实际上,传统奶牛养殖产区如内蒙古、黑龙江以及新疆等均为牧业大省或农业大省,具有饲料供给优势。

湿度、农业用水量和劳动力成本的系数分别为-9.3003、0.0281、-0.0003,三者均在超过10%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其对中国各省区奶牛存栏量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就湿度而言,奶牛存栏量最高的内蒙古,其年相对湿度均未处于最适宜奶牛产奶的范围之内,这说明只要大致符合奶牛适宜产奶的湿度范围即可。就农业用水量而言,2017年全国各省平均农业用水量为124.8亿m3,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中除了河南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外,其他地区农业用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值,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在全国并不突出。这说明一个地区的农业用水量只要满足当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需要,就可以发展适合的养殖业。就劳动力成本而言,农村居民工资收入对奶牛存栏量几乎没有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奶牛养殖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奶牛养殖成本中占比较高的是饲草料成本,而不是劳动力成本。

从需求角度看,交通通达性和生产者预期都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且均符合经济理论预期,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性。其中,交通通达性的系数为0.0016,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交通通达性对中国各省区奶牛存栏量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完善的运输渠道(如山东和河南的公路里程数居于全国第二位和第三位)为乳制品的生产和交易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能够促进乳制品销售,进而对乳制品供应链的奶牛养殖环节产生正向作用,激励奶牛养殖场(户)扩大养殖规模。生产者预期的系数为0.3079,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对中国各省区奶牛存栏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原料奶和乳制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支出直接决定了乳制品企业获利水平,对原料奶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奶牛养殖场(户)对养殖数量的决策行为。如内蒙古、新疆、西藏和宁夏等牧区受自然环境和习惯的影响,是奶类生产和乳制品消费的传统区域。

从环境治理角度看,废水中总氮排放量系数为0.0452,在超过10%水平下通过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对中国各省区奶牛存栏量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符合经济理论预期,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性。这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对养殖场排污量和排污要求严格,经济不发达地区(如河南、甘肃等)对养殖场排污量和排污要求不严格,会将养殖场从要求严格地区向要求不严的地区转移,减少污染治理成本的支出,因此污染治理成本对奶牛存栏量影响不大。3.1.3 长期稳定关系检验 采用残差平稳性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对回归方程的残差项采用单位根检验,如果回归方程的残差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如果不平稳,则变量间不具备协整关系。根据检验结果,回归方程残差的ADF检验值为-3.44(小于5%显著水平值-3.14)、P值为0.034,则通过检验、即残差是平稳的。因此,这些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

3.2 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中国奶牛养殖布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选取解释水平在90%以上的因素进行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由于交通通达性系数仅为0.0016,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不予考虑。最终选取的比较优势分析因素为温度、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根据2001—2017年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这两个因素的资源禀赋系数平均值,得出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4)。温度因素与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这两个因素不同,不适合用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区域比较优势。因此,将适宜奶牛生长和产奶的温度10~15℃作为衡量标准,即将年平均温度在此区间的地区视为具有温度比较优势(表5)。

表4 基于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的比较优势分析Table 4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based on corn yield and producer expectations

表5 基于温度的比较优势分析Table 5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alysis based on temperature

为了避免单一因素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所产生的偏差,本文结合温度、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三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比较优势分析结果,将中国奶牛养殖31个省(区、市)划分为优势区域、较优势区域和非优势区域。结果分析如下:

1)优势区域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这些区域在三个因素方面具有两个奶牛养殖强比较优势,是最适宜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区域。内蒙古、河北和山西在玉米产量和温度两个方面表现出强比较优势,拥有得天独厚的饲料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奶牛生长,其中内蒙古和山西还具有较强的生产者预期比较优势;新疆、甘肃和宁夏在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两个方面表现出强比较优势,既是主要牧区、为奶牛养殖业供给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也是乳制品消费的传统区域,具备奶牛养殖业发展优势。

2)较优势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海南、重庆、青海、西藏、陕西和云南,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这些区域在某一个因素上具有强比较优势或者在某两个因素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是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潜力区域。北京和天津在温度上表现出强比较优势,且在生产者预期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河南和山东在温度上表现出强比较优势,且在玉米产量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辽宁、吉林、黑龙江和贵州在玉米产量上表现出强比较优势,其中吉林和贵州还具有较强的生产者预期比较优势;海南、重庆、青海和西藏在生产者预期上表现出强比较优势,牛奶及乳制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陕西和云南在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两个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3)非优势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集中在南方产区,这些区域在三个因素上均不具有比较优势或者仅在某一个因素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上海、安徽、江西和广西具有较强的生产者预期比较优势,其余地区均不具有比较优势。这些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地理面积较小和环境治理要求严格,对奶牛养殖场的建场地点和奶牛粪污处理均有严格要求,因此将导致奶牛养殖平均成本偏高,不利于奶牛养殖业发展。

4 结论

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呈现出逐渐向华北产区(山东和河南)集中的趋势,其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供给方面,温度对奶牛存栏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玉米产量对奶牛存栏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湿度、农业用水量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不显著。在需求方面,交通通达性和生产者预期对奶牛存栏量都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环境方面,污染治理成本并未对奶牛存栏量产生显著影响。温度、玉米产量和生产者预期三个因素是决定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性因素。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从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这三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比较优势,将中国奶牛养殖31个省(区、市)按照优势区域、较优势区域和非优势区域进行归类。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海南、重庆、青海、西藏、陕西和云南;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针对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特征,进而确定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

5 建议

5.1 从区域发展层面

第一,对具有奶牛养殖优势区域,尤其是华北产区,以政府扶持为基础,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奶源地的养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做好信息传播平台,发展“政府+企业+奶农+协会”的奶牛养殖优势区的管理模式,加快建设奶牛养殖优势产业带。对于具有饲料资源优势的区域(如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种植饲草饲料不仅能改善当地的土壤质量、分解奶牛的粪便,还能大大降低奶牛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益。

第二,对具有奶牛养殖潜力的较优势区域,根据不同省份的政策、环境、市场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奶牛养殖业,如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对新型奶业经营主体予以资金扶持,通过提供便利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奶牛养殖业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

第三,对不具有奶牛养殖比较优势的地区,整合资源提高奶牛养殖集中度。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引导其周边的奶牛养殖场(户)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进行转移,联合当地现有的中小型奶牛养殖场,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对奶牛养殖资源进行整合,减少奶牛养殖场(户)之间的竞争,提高在原料乳收购环节的交易地位,增加养殖场(户)承受风险的能力。

第四,中国奶牛养殖区域优势各异,可以通过区域整合和借势,打破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的区域界限,形成区域奶牛养殖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整合后的“多赢”。具体地,除依托于自身优势资源外,黑龙江和辽宁借助内蒙古和吉林的生产者预期比较优势,河北、山东和河南借助山西的生产者预期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发展发酵乳和乳酪等产品;青海和西藏借助甘肃、宁夏和新疆的玉米产量比较优势,扩大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等种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南方产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城市周边产区借助邻近区域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稳定奶牛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5.2 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方面

第一,在饲料方面,较优势区域的北京、天津、重庆、青海和西藏,均不具有玉米产量的比较优势。因此,对于种植面积较多且以青贮饲料为主的省份,通过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青贮饲料资源优势,同时推广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对于种植面积较少的省份,可以通过增加胡萝卜、马铃薯、甜菜、瓜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奶牛养殖提供多汁类饲料。

第二,在生产者预期方面,优势区域的河北,较优势区域的辽宁、黑龙江、山东和河南,均不具有生产者预期比较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进行专业的营养建议和指导、宣传健康饮奶的知识,树立饮奶提升健康的思想意识;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乳品的种类和提高乳品营养含量、制定多样促销策略和价格策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而提高乳品的市场需求,以带动奶牛养殖业发展。

第三,在温度方面,优势区域的新疆、甘肃和宁夏,较优势区域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海南、重庆、贵州、陕西、云南、青海和西藏,均不具有温度的优势。因此在冬季温度较低的省份要注重防寒保湿,可以通过牛床位铺垫草、牛舍关闭进风的通道、堵塞漏风的孔隙、关好门窗提高牛舍的保温效果,敞棚牛舍要用帆布或塑料膜遮盖,以挡风防寒;在夏季温度较高的省份,保证奶牛的充足饮水、调高日粮营养浓度、牛舍屋顶铺隔热层、牛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和空调。

猜你喜欢
产区存栏奶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以顶级专业的眼光选择顶级品质的产区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