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云洁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主体合力不足、工作形式单一和阵地建设不牢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力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高校党委主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鲜明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事关我国新型人才的培育质量,而且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理论界和教育界必须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始于思想领域,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是立党立国的根基,“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意识形态是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联系。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少数西方国家不惜利用贸易战、文化战、网络战等手段向中国施加压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抛出各种论调。比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一说,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挑战少数西方国家的霸权,会加剧全球性冲突;少数西方国家将西方民主包装成“普世价值”,扰乱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借用宗教问题煽动新疆西藏少数民族的分裂分子,干涉中国的内政,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提出质疑;一些势力不惜采取多种手段抹黑和扭曲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新儒家主义”,片面地把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先进文化;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利用舆论斗争,在南海频繁制造事端,并利用贸易战对牵制中国经济的发展,肆意侵犯中国国家主权。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历来是中西方斗争的重要领域,高校又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必争之地。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利用文化产品大肆向我国青年学生输送西方价值观,混淆视听,干扰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西方国家通过意识形态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面对西方国家不断向中国高校传送不良思潮这样的形势,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使命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个特点也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会产生激烈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改善各民族的物质生活,也要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要同时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能使各民族的老百姓过上康乐的生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适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需要,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享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然而,新时代的多元化思想,使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被不良思想误导,追求物质享受,崇尚西方自由主义,缺乏民族团结意识。他们由于长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对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着错综复杂的观念。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念,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维护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汇聚着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快速提升,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难免会产生不良思想和行为。毛泽东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同样,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防范青年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高校的发展、稳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比如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五四运动,青年在这场爱国运动中担负起了重要职责,推动了社会发展。目前,我国高校的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比较容易受到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加上网络所带来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的侵袭,青年学生容易迷失方向,发生价值观念的扭曲。所以,重视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控制既是历史的教训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求和未来的召唤。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的成长,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要积极利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个人的成才与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
世界格局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迎来了一些机遇,但是,由于現实社会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相互影响,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体合力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个学科领域以及各项工作都呈现出综合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指出:“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区别。” 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工作主体合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高校党委领导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度不够。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尤其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以来,高校党委带领着高校工作人员攻克不少意识形态工作新难题,但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度还是有待提升的。部分党委书记或校长切实增强了自身和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但是,在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谋划意识形态蓝图的大局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其次,各部门协调配合混乱。直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宣传部门不能明确自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责任意识不强,各项工作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另外,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授课,工作人员单一,并没有发挥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等人员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式单一
没有好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好的工作效果。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错的情况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复杂多样。然而,无论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还是课外活动来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式比较单一。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主渠道,目前它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教师仍然秉承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并没有采取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单一的授课形式,带来的是消极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不具有感染性,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和不满的消极情绪。 其次,高校关于意识形态的传播多以书本为主,传播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党的重要理论等系统体系为主,缺乏对伦理道德、人生修养等内容的见解,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不足,传播内容枯燥无味。学校部分课程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很难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最后,课外活动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加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当前高校的课外活动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小组讨论、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缺乏新颖性。缺乏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而且大部分课外活动流于表面形式,活动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不牢
高校具有知识分子密集、思想解放、思潮交锋活跃等特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十分重要。高校要始终确保对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有效掌控。由于当前阵地建设的不牢,所以才会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
首先,校园文化艺术阵地建设监管不够严。当前,高校各种论坛、讲座、和报告会等比比皆是,由于缺乏这些讲座人员的严格考核和审批,导致一些邪教、宗教组织打着传播知识的名义,在校园内制造或者散布各种谣言迷信,蒙骗和拉拢高校学生,以此来歪曲学生的思想。
其次,校园网络建设管理不到位。网络新媒体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对网络舆情预警和防控机制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所以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在微博、微信、自媒体公众号随意发表言论,长此以往,各种娱乐化和低俗性的内容会不断发酵,侵占部分师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高校对于师生的网络言论控制还是有所欠缺。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識形态工作的路径选择
面对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要根据校情,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跟上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步伐。
(一) 确立高校党委主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中,要牢牢坚持党对这项工作起领导作用这条原则。首先,高校党委应该加强理论学习,要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刻的见解,为做好全校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校长应该积极推动全校思想宣传工作,协调好学校党委与行政部门的合作关系,并且应该抽出时间和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校思政课的开展情况;要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党员和党支部事迹,通过良好榜样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党委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对于没有履行好自己职责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工作人员出现的错误要严加批评。各部门应该做到相互监督,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的学习环境。
其次,高校党委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要合理安排党委会的组成人员和结构,提高领导队伍的人员选拔标准。最后,高校党委应该明确自己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坚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控学校的舆论导向,使得各类西方错误思潮在高校中没有传播的机会。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人员的管理与人员素质的提升。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在于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人员,而教的主体主要在于教师以及教辅人员,所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需要加强教师以及教辅人员的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校要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对广大教师寄予深厚期望。高校教师是培养国家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要承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如果自身并没有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那么就无法将意识形态这项工作做好。所以,作为传道者的高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恩格斯曾经指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 高校教师要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研究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感染和教育学生;高校教师要注重要坚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传授知识之中。
(三)深化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管好阵地。高校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严格按照“课堂纪律与学术自由相统一”的原则,严格课堂纪律,坚守课堂阵地,严禁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学生思维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高校应该改变教育理念,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改革。学校应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突出特点是与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面对每天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教师要不断将新的信息和材料传达给学生。否则,学生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无法真正融入课堂。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将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解思想理论所宣扬的民族化精神。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四)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体现着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作为中华儿女,只有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梦的实现才能成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都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才能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学生课外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二课堂,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各类学生活动的开展,能够以深入实际、鲜活生动的形式和语言贴近学生传播意识形态。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开展读书報告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这样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拓展课外阅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修养;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历史博物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成就,并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品德。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倡导的正确价值观念,才会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五)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繁琐复杂,而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人在哪重点就在哪”。 建设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将高校将意识形态工作做得更细致和更全面,才有利于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好的趋势。
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引进新媒体人才,建立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些网站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传播内容的监管与引导,以防止不法分子借着网络的匿名性随意发表不当言论,从源头上遏制不良思潮信息在校园中的传播。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平台进行双向互动,教育者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高楚云.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5—76.
[7]蓝晓霞.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9-09-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