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

2020-04-22 06:52张翔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养成。朱德故居纪念馆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分支,蕴藏鲜明的思政育人元素,包含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是我国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本文以此为例,探寻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校园文化生态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抓准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接点,用好课堂教学与宿舍文化两个实体教育场所;明晰高校、教师、学生职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生态,把握好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播媒介载体三要素。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红色文化资源;道德生态

习近平同志指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1]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未松懈过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本质在于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是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社会主义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方面面,使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具体化、特色化,避免出现主流价值观体系弱化的现象,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校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分析

关于“生态”,一般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状态。基于生态学研究视角来研析校园文化生态的内涵,指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主导,以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为教育载体,融入高校在履行传播学术、塑造灵魂、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等职责的过程之中,进而营造优良的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生态,这里校园文化生态既包括校园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硬元素,也包括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内核等软元素。当前,高校虽已对校园文化生态的建构有所认知,且也在积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和研究传播”[2]等五个领域的可行性路径,但仍存在些许不完善,现归纳如下:

(一)教学实践:价值引导与底蕴特色融合度缺乏

社会主义高校因其历史起源、文理差异、办学特色而具有不同的显性特征和隐形要素,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际校情和独有的气质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24个汉字,而是需要被践行成生动鲜活案例的文化价值符号。目前仍存在高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校园精神内核的交集、差异认识不足,融入工作简单唯一,虽宏观上也实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价值引导,但在微观层面上的创新转化和高校特有文化气质彰显不到位。有学者指出,部分高校“融入”工作特色不突出,缺乏主题性和主体性,且具体实施中“没有将制度设计、课堂教学、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物质投入、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协调推进。”[3]因此,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关注价值引导与高校底蕴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制度建设:部门联动与顶层设计融合度缺乏

科学且全面的规章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对于实现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所期,起到良性推动作用,更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对于此工作,在实践中较多高校均采取党委领导负责制,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做到“润物细无声”,仅依赖某个部门的践行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形成党务部门、行政机构、公共服务部门、后勤部门、二级院系、附属单位等多个部门机构的内在联动效应和统一协同力量。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局部的、阶段性的融入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实现“融入”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媒体传播:新媒体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度缺乏

習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时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题号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4]这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面对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交融碰撞,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也悄然发生改变。微信、微博、线上教学平台、学校特色网站等纷繁多样的传播媒介,使信息传输早已跨越传统模式,跃然成为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获取的信息,呈现碎片化、不系统、时空界限淡化、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混杂着、短时间内传播力度大等特征,这都会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青少年具备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抵御不良恶俗的思维。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如果形式与内容缺乏创新吸引,就不能及时有效的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态度倾向。实际上,也确实存在高校相关主流价值观的宣传素材陈旧无新意,难以吸引师生的特别关注。除此之外,党务部门、行政机构、公共服务部门、二级院系等部门机构缺乏有效沟通,使得各个宣传平台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有效的特色教育内容相对缺失,更难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只有实现新媒体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合,才能彰显新传播媒介的科技优势,更好服务于高校校园文化生态的构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意义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新时代高校优良的道德生态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这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具有指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彰显新时代价值观的主旨要义,更是引导规范师生思想方向与行为选择的价值标尺。这三个层面也是解答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价值归宿。

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多元文化交流碰撞,面对不同文明纷涌繁杂,我们要实现的是在各种文明互相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在西方话语强势入侵下丧失本民族文化精髓。社会主义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防线,武装师生的头脑和思想,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时刻抵御西方凭借话语霸权而宣扬的“普世价值”,我们不否认西方自由、民主、平等,但要警惕不坏好意之人“西化”和“分化”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图谋,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的解构、瓦解民族向心力的丑恶实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高校就成为各类错误思潮争夺话语权的重要阵地,我们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校园文化生态方面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引导师生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自觉认同和行为遵循。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搭载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载体,发挥价值领航功能,激发师生由认知认同到实践趋同的转换,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打造高校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构建新时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新模式

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6]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具有高度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与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内涵、与高校在教学科研学术方面的要求、與挖掘育人元素实现育人目标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征程中,由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凝结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始终管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和民族文化的思想道德根基,历久弥新,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中,自觉上升到理性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使其所蕴含的励志铸魂、理想信念等教育元素,成为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精神内核,也为实现校园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途径上,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更多范式选择。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要继承革命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共识。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创建优良高校校园文化生态,有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红色文化资源是以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信息形态等为表现方式的历史遗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实践而创造的宝贵财富,且具有被传承的特质。朱德故居纪念馆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分支,蕴藏鲜明的思政育人元素,包含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是我国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因此,以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以期为探索构建优良校园文化生态提供对策参考。

(一)抓准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接点,用好课堂教学与宿舍文化两个实体教育场所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宗同源,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国元勋朱德成长成才的历史遗存与其革命精神相结合的珍贵育人资源。

朱德从爱国名将到马克思主义者,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是其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守,为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甘愿牺牲奉献并为之奋斗终身。因此充分挖掘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与宿舍文化这两个重要的实体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朱德出身清苦寻常人家,在投身军界之前的成长历程中,深受良好家风及其生母钟太夫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期间养成的嫉恶如仇、坚韧不拔、敢于反抗、胸怀祖国的品性和情怀,奠定了他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元勋的性格基调。比如朱德在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讨袁护国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所展示出的过人胆识和英雄谋略,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的地方。比如在长征、在延安的革命岁月中,朱德不辞艰辛、不怕吃苦,坚信革命事业定能成功,这在和平年代对于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勤俭节约教育都是丰富的红色素材。

课堂与宿舍,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两个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生存场合,应充分将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和公寓文化。一方面,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校风、教风、学风塑造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角功能,同时开发其余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另一方面,宿舍文化是构建校园文化生态的关键一环,充满了青少年之间情感交流、学术探讨、三观养成等的隐形元素,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教育元素打造宿舍文化,与课堂教学的价值观育人效果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生态的构建中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无死角,让非主流意识形态无机可乘,筑牢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防线。

(二)明晰高校、教师、学生职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校是向青少年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实践技能、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论点等内容的特殊社会组织,对青少年思想品性的塑造具有指导性功能,因此学校环境对于其成长成才的积极影响较为深刻。校园文化生态是学校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主要通过课堂内外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榜样示范、校园风气等方面,对青少年思想品性产生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子,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和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构建校园文化生态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能动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是学校政策制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教师应充分挖掘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切实履行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涵养自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心理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生态的坚定实践者和示范者。同时,严格按照习近平同志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标准的要求,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政教师,这也是思政教师的提升方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因其广泛性而呈现出层次性的特征。青少年可塑性强、认知层次各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关切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精神需求,以人为本,激发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在感悟红色文化资源、在营造正能量校园文化生态实践中的主体能动性。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革命精神为滋养、以红色文化为先导,用理性乐观的精神面貌,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生态的建设中去,让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以“精神形态、物质形态、作品形态”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及其他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并转化为行为追求的精神支撑。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生态,把握好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播媒介载体三要素

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作为教育形式之一,特殊性在于青少年在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也在践行教育要求,更是课堂之外青少年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另外,以此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渗透力。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思政育人和構建校园文化生态的独特优势,包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革命精神资源优势、以勤俭节约和吃苦耐劳为内涵的革命传统资源优势、以红色诗词和油画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作品资源优势、以勤劳自强和仁爱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教家风资源优势等诸多特色优势。高校应以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为教育基点,以重要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国家公祭日,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及其他纪念日为实践契机,组织青少年以红色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方式有社会爱心服务、文化教育项目、社会调查实践、参观访问红色教育基地、瞻仰名人故居以及围绕教育主题所进行的一切有益活动。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丰富,寓教于乐,青少年在积极主动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与革命先烈、与自我的真诚对话,引导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社会、集体之中,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而构建优良校园文化生态的目的,亦在于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管理载体具有普遍性和制度化的显著特征。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与高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向结合,管理活动以人为本,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帮助师生规范正确行为,避免误入歧途,维护优良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生态,一定会让生活学习其中的师生,对于管理规章制度自觉认同,自觉遵守制度、政策、纪律等规则,各个部门和谐进步,价值取向趋利避害,引导师生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传播媒介载体使青少年在广泛接触教育信息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多元,不仅包括报纸、书籍、电视、电影、广播等传统媒介,更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传播媒介,这些传播形式具有覆盖广、参与度高、时效性强、便捷性高等特点。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提供多种途径参考,找准红色文化资源与构建校园文化生态的对接点,借助多样化传播媒介,实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朱德故居纪念馆红色文化资源为例,高校要依据其所蕴含的特色教育典型事例,包括以“朱德的扁担”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朱德为自己家人制定的“三不准”严格家规和为子女提出的“三勤俭”生活准则、以及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钟太夫人在月光下为孩子们讲述太平军的场景、朱德挑水背柴上山种地的生活剪影、朱德与六位恩师的情谊等重要场景知识点,通过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开展红色课堂演讲、大型红色主题活动、课外实践拓展、配套相应的网络宣传和新闻稿件,在学校主流媒体网站、公共平台等媒介上进行传播,尤其是权威网站的宣传,扩大以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思政育人功能的辐射面和影响力。高校可以通过树立优秀学习典型,如红色文化的践行者、校园道德标兵等,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少年力量。利用传播媒介载体,探寻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创新校园文化生态的构建,这都是一个值得永恒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J].平安校园,2014(11):27-28.

[3]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v/xinwen/2018-08/22/.content-5315723.htm,2018-08-22.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1120082577.htm,2016-12-08.

[6]习近平.亚洲文明对话大学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5/15/c-112449702,2019-05-15.

(本文为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朱德故居纪念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SZ18041。西南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MUSS201812,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翔,女,198909,硕士研究生学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为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电话15139020727。邮箱zhangsusuxx@163.com。)

邮寄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州路中光学嘉园。张翔,15139020727.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