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改革开放与党的思想路线关系

2020-04-22 06:52赵茜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赵茜苹

摘要:深入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与党的思想路线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的践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而每一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都是深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所在。因此,在新时期下深入探讨改革开放和党的思想路线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党更好地引领改革开放。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最后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发展演变之过程。

(一)总结革命征程经验的“实事求是”

1945年,毛泽东通过对革命征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在中共七大上最先概括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1]。在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度在党内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政治上的反“右派”、经济上的“大跃进”运动,以及历经1966年到1977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度有所背离[2]。

(二)推动改革历史进程的“解放思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讨论,党内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此后不久,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一切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对解放思想这一论述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把解放思想突出出来,强调了解放思想之重要,由此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演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凸显开放进步潮流的“与时俱进”

到中共十六大召开时,改革开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发展中的新问题,为此,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论断[4]。这份报告提出了党要与时俱进,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思想,在凸显开放进步发展潮流中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涵。

(四)倡导科学治国理政的“求真务实”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小康社会全面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推进,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这就在原来的思想路线中增添了务实求真的内容。至此,党的思想路线在倡导科学治国理政的新需要下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

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每次突破都是在思想解放的号角下进行的[5]。1978年的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促使了人们第一次思想解放。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一切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向人们展示了党和政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解放思想了,人们有了努力前行的动力和方向,促使社会经济得以大发展,改革开放也由此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1989年以后,计划和市场的争论阻碍了前进改革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了重要作用,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赶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一论断解放了人们思想,党的十五大由此,取得所有制理论突破,诸如:提出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多样化”,提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6]。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 “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等,这些都属于理论上的提升与突破。

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拐点,从以前注重发展的数量发展到注重发展的质量,从胡锦涛、温家宝执政时期就开始提出要把人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还提出了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非一味追求速度,不过分追求GDP,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这些都促使改革开放朝着持续、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体系,促使改革开放出现第三个拐点。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就为在中国建设成为法治化的国家提供了伟大宏图。紧接着,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的治国理政理念。在这一执政理念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必将会在更为廉洁的政治氛围,更为清新的社会风气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五位一体” 的新发展理念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是根据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而提出的,党的思想路线上的这种解放势必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7]。由此可见,党取得每一个阶段性的胜利,都是通过以坚持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进取,不断攻克难关而取得的。

(二)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之本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改革,“不但中央、省委、地委、縣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都要实事求是”。实践已充分证明了,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改革就易取得成功,改革开放的发生和发展也正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的。如:1978年初期的改革,是根据农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打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的实际情况,顺应人民的需求所为。实践也充分证明,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包干到户的做法,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而且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集体肯定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将这一改革推广至全国,改革就此从农村起步;又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也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不断践行改革开放所形成的。正是由于党能在不断的实践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四大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前行。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七大提出要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明确提出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的市场经济情况,逐步而又适宜地提出来的[9]。

(三)与时俱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之源

1910年初,蔡元培先生撰写《中国伦理学史》提出“与时俱进”的概念,在党的文献中多次用来说明党在所有制理论和实践中应反映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与时俱进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优良政治品质,胡锦涛执政时期,将邓小平时代的“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点,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全境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党执政与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目标所在,而且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执政初始,一些官员贪腐、不纯结等问题严重,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严惩官员腐败时,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反腐,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影响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即国家行政监察体制的改革,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了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这些势必会保障改革开放在更为廉洁高效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顺利展开。

(四)求真务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之根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就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从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发展改革开放基本点。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继承了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秉承党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创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如:追求政绩、挥霍国家财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不正之风,提出了“四求四务”的求真务实的工作要求以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开放改革事业取得重大突破[10]。习近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则加大改革力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中央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从反腐开始,在全社会树立社会正气,从严治党,制定严格的“党的八项规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积极建设法制化国家,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同时促使教育体制、文化体制、行政体制等改革的深化,通过这些求真务实的具体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型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已然铺开,社会风气取得明显的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改革开放取得明显的成效。

三、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践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

(一)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这说明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也是永无止境的。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若脱离了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发展的动力和自身的生命力。唯有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才能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二)党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根据四川地区 “不管白猫和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以及“摸着石头过河” 的民谣,提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放开胆子,实践探索取得实效。后来人总结此论述为“猫论”和“摸论”,在“猫论”和“摸论”的指导下,使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实现了改革开放大跨越。

发展改革开放大,因重视发展经济过度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之前片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集体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发展科学观的理念下,着力把改革点放在促使经济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不像以往过于追求速度和数量。在发展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中,经十多年的总结,经济体制改革出现新突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全会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全方位改革深化目标,要实现目标,就要坚持贯彻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做到打破旧观念束缚、坚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务实求真,推进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当前,已进入深水区,亟待解决经济改革上一些技术性问题。尤其是经济改革到此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配合,要求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努力突破,为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党的思想路线同改革开放存在认识与实践相互促进发展的辩证关系。党的思想路线作为指导和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理论利器,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得到升华性的建构和充实性的发展[1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从事正确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实事求是的立足基本国情寻求适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以解放思想深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实践创新活动,求真务实地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无不彰显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在指引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胡锦涛强调“四求四务”中国新闻网 2004年01月12日

[2]侯晋雄.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提高党的建设质量[J].中州学刊,2018(12):13-18.

[3]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7).

夏红莉.新时代提高基层党的建设质量问题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9,35(01):40-44.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

[5]王同昌.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J].党政研究,2018(03):47-5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Z].学习出版社,2016:288.

[6]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6.

[7]董学宾.略论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三大逻辑[J].理论导刊,2019(01):23-27.

[8]阮慧玲,陈美秋,林婕.努力建设“模范机关”——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加强人大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纪实[J].人民政坛,2018(08):10-12.

[9]周义程,段哲哲,周忠丽.新时代制度治党:实践价值、制度基础与关键环节[J].求实,2018(03):26-35.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4.10.24.

[11] 总政治部组织部:《军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 长征出版社,2005(72).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