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军
【摘要】随着新课改标准的不断实行,旧的一套教学方式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上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节奏,尤其是在化学教学方面。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太浅薄,在教学难度和方法上都没有考虑初中和高中之间的差异。这导致高中生未能在初中和高中之间建立联系。本文将调查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融合所产生的问题,并通过调查得出数据,对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化学教学的融合提出相关意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有效地联系初中和高中的化学知识。
【关键词】化学 教学策略 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177-01
切实加快初中与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与协同发展不仅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和责任,也是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学习的前提。初高中化学在教学中如果衔接不好,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初中和高中化学课程的异同,掌握教学联系的关键。
一、认真学习初中教材,从教学内容上有效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教学前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只有明确高中教学目标,教材安排和教学要求,才能有效,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师,仅仅研究高中教科书是不够的,还要深入的研究初中的教科书和新课标,对将步入高中的学生的化学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好的开展高中化学教学。
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知识体系,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已在初中基本解决。什么知识在初中出现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或忽略,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或者应该在高中扩大和深化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结合部分。例如,作为化学专业标志,化学术语在化学专业知识的研究中是绝对必要的。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这个要求太高是不需要的,但从高中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如果要求太低,将不可避免地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很大困难。高中化学课程既需要初中的某个化学术语,也需要高要求。为了促进联系,有必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明确界定化学术语研究的要求,以及在高中进行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新课程仍处于试验阶段。如果初中化学教授化学术语,元素符号,共同元素的主要价态,以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记忆和书写常见化学反应和相应现象的要求不明确,太低或未实施,学生的化学基础必然是不扎实的。高中教学要求的起步知识相对较高,两者必然会导致脱节。因此,审查和巩固高中新生的这些方面,并澄清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相当于允许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之前进行基础强化项目。
二、充分了解学生群体,实现“学习能力”的联系
(1)发展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教师必须在化学课堂教学时间内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合作和探究的形式完成理论学习或实验操作。除了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外,还要注重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活动。总之,清晰,生动,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吸引力,使其更快的进入到高中学习的节奏中。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感到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是高中的课堂知识容量太大,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么大容量的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会通过问题链和知识链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降低学习难度。问题链的真正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的严重程度,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的变体。解决问题后获得的规则的迁移以及应该向学生提供哪些材料和材料解决的问题是知识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有条理性的学习。
(3)发展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是初中生的“第一课”。怎么发展呢?我的第一步是教学生学习。首先,当你在阅读时,你会在阅读时提出很多问题并进行思考。我们先要学会联想并提取书中的要点。按照“粗―精;浅―深;读―思;读―记;读―联;读―总”等一系列方式读书。第二,读书时要做到“①眼看,②脑想,③笔写,④卡片”,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在第二次审查中,可以在卡上记录必要的知识点。总而言之,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还是要自己多探索,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教学方法中实现融合工作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学习和加速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简单来说,教学就是教师“教教生学”。因此,教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不应急于开展高中教材的教学。通过复习课程的教学,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例如,价格,基本反应类型等,为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总结出学生之间的基本差异。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发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介绍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并创造悬念,使学生能够同时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高中化学课程的正式学习铺平道路。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剩余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过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用初中化学中的化学知识,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初中时养成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这样可以避免高中教学急剧转变后造成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必要心理过渡。例如:在教导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从一开始就引入“氧化,氧气损失”的概念,即氧气和氢气之间的反应。然后要求学生在反应前后标记每个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老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价态发生了变化。加以说明,让学生了解他们之前学到的概念的局限性。反过来,学生被引导从电子增益和损失的偏差(或偏差)和共享电子对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
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衔接问题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人才的培养。要解决中学化学学习中的衔接问题,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充分认识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标准。也就是说,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寻求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江琳才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潘则南,曹育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