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感知“蝉”意

2020-04-22 20:40吴凡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4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昆虫记

吴凡

[摘 要] 多维度赏析“蝉”的形象,比较阅读蝉在《昆虫记》、中国古典诗歌及《伊索寓言》中的不同形象,感受蝉本身的生命特征及中西方文化赋予蝉的不同意蕴。

[关键词] 《昆虫记》;蝉;诗歌意象;比较阅读

《蝉》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讲述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

鲁迅曾称《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称《昆虫记》“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有血有肉,充满着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讴歌。

一、文本中读蝉

在“蝉的地穴”片段中,作者在描述蝉的隧道时,提出疑问: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在好奇心被激发后,学生知晓了蝉汁液的特殊作用,在蝉高效精密的劳动中读出了蝉聪明、能干,对“成长”有了新的理解。

在“蝉的卵”片段中,写了它可能遇到的危险:蚋这种小虫借破坏蝉卵来繁衍后代,而蝉却对此一无所知,令人惋惜。蝉顺着自己本能地生存,但作者却抑制不住自己对这个小小生命的悲悯。下文在蝉的历程中,师生会感受到神奇的生命力:蝉自由挥动的触须,张合自如的爪,随风摆动的身体……似乎看到蝉沐浴着阳光,向快乐进发。脑海中的蝉还在翱翔,文本中的蝉却不得不寻觅藏身之所,挖穴、躲藏,不再出现,在地下大约生活四年。法布尔总结了蝉的一生:四年黑暗中的劳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读到此处,每个热爱生命的灵魂又怎能不感到伤悲呢?

不知道是钦佩蝉四年煎熬终能破土而出,还是扼腕蝉的一朝搏击却最终归于沉寂,这个小精灵激发了师生无限的敬佩与沉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纵使用清醒冷静的心观察世界,看到一只小小的努力突破禁锢却只能偶得自由的蝉,为什么我们还是抑制不住悲伤呢?师生尝试从不同层面进行深度学习,对世界进行观察。王云峰指出语文深度学习具有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语文素养、以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语文学习等特征。而这只小小的蝉带给师生的不仅是悲悯,它引领我们思考人与世界,思考未知领域,带我们走向哲学的维度。

二、古诗中读蝉

让我们架起一座比较阅读的桥梁,连接说明文与意蕴古诗文之间的联系,带学生探秘诗歌中蝉的世界:

秋行(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蝉声如古筝,伴我杨柳树边行;溪水又如镜,恰似一叶飞起,激起无数涟漪。一叶激起的何止是河水,分明是诗人内心的涟漪,闲适如斯,蝉声如田园短笛,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蝉声是诗人内心恬淡的写照。听着这样清越的蝉声,纵使生命短暂,但这世界,我们如何不爱它?

始闻秋风(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刘禹锡另辟蹊径,不仅娴熟运用拟人的手法,还进行了身份互换:“君”为诗人,“我”却是秋风。“秋风”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纵使扶病,也乐意为君上高台。蝉鸣叫的不仅仅是秋意,呼唤的也不仅仅是共话别情,抒发的是与人相知的守护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

袁行霈认为,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會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历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坚守,使他们用语言之美描绘生命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蝉”只是小小一隅,蝉的世界是文人倾心打造的世界,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语文教育的寻源意识,带领学生一起遨游在民族精神加固的世界,是对内心的塑造,更是对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追寻。

三、寓言中读蝉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蚂蚁和蝉》,秋雨过后,蚂蚁辛苦准备过冬的粮食,玩了一夏的蝉嘲笑蚂蚁。转眼间,冬天到了,蝉有气无力地向蚂蚁讨要食物。反被蚂蚁嘲笑:“夏季如要唱歌,那么冬季就去跳舞吧。”

比较之下,学生发现法布尔笔下的《蝉》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了文学的笔法,很多地方像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但依然彰显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客观性、知识性,看出法布尔本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跳动在诗歌、寓言等文学领域中的蝉,它们更自我、更有特性,承载的象征意义更强。在文体的比较中,看到科学与文学的区别,写实和诗化的区别。

“蝉”让我们读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阅读,能拓展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哲思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7-04-12.

(责任编辑:吕 研)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昆虫记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质疑·比较·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