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珍
摘 要:教育是进行知识与文化传递的过程,语文学科教学包含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也包含了各类文化的精髓。其中的德育品质、心理健康的内容极具深意,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易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效果。文章主要对在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听障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听障学生;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对策
听障学生由于有听力障碍的原因,其心理发育的速度和状态较为特殊。同时很多听障学生语言发展以及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较慢,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听障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听障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由于听障学生在听力方面的特殊性,会对其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这也就使得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差。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够促使听障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文学作品获得优良道德品质的精神陶冶;另一方面,对听障学生健康的心理建设更具优势。这也就要求学校教师采取必要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健康的心理教育,使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影响听障学生心理发育的特征分析
听障学生由于受到听力损伤的影响,感知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能依靠手势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听障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存有缺陷,理解也不够准确,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理解偏差特征,这极其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心理状态的平稳。能够引起听障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是视觉上的刺激,并且听障学生在记忆上也具有十分明显的记忆慢和记忆差的特征,而听觉上的缺陷所导致的语言滞后性更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
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语文课文内容为中心构建视觉图画,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有极强的自信,并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去影响听障学生。其次,语文课程知识与内容具有极强的人文属性以及文化内涵,也更加适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学制作出具有明显情感意境的语文教材内容影像或图片,通过视觉效果去刺激听障学生,使其建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例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虽双耳失聪,但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通过在心理上和大脑中进行情境和音符的构建组成美妙的旋律,并一心追求音乐艺术的极致,创作出了很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教师通过贝多芬的介绍能够帮助听障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使其能够实现对自我心理的调整。
(二)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加强听障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实现健康心理建设
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很多文化精髓和道德知识以及礼仪文明,教师可以采取课外实践的方式加强听障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组织学生以舞台剧形式或与校外人士联谊的活动形式进行交流能力的锻炼,让听障学生能够增强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从中实现健康心理的建设。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传输和引导能够促使听障学生保持正面的积极心态,使其能够实现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和心理状态上的调整。但要减少听障学生与网络平台过多接触,网络平台上由于言论较为自由,并且在内容上无法做到有效筛选和限制,一些负面的内容容易影响听障学生的心理成长。
特殊学校当中,语文学科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综合性与人文性。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水平,缓解听障学生在生活中的压力。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更多心理学专业知识,从情感角度来增强听障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听障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学习当中不断地成长,提高心理发育水平,并提升心理素质,最终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吕亚萍.特教学校听障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1(1):77-79.
[2]由婧涵.高校听障生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6,7(16):1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