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珊 张丽玲
摘 要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存在于大班教学背景下,加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不足,挫伤师生上课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本研究以广东某高校某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实践载体,借助微助教平台探索如何增强课程互动体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学生的体验度,以符合该课程设置的初衷。
关键词 大班教学 心理健康课 微助教 互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47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s a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large class teaching. Whats more, the lack of enthusiasm for teaching and listening are both harmfu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a course are affecte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teaching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which w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t was an exploration of enhancing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course with Micro-TA. Increas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enriching students' experience in class were our goals, for fitt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urse setting.
Keywords large class teach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 Micro-TA;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隨着全球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型的课堂模式也随之融合“互联网+”模式,以此获得新发展。而近年移动互联技术与教育(尤其是课程教学)的结合,更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加之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也称之为“数字原生代”)比父辈们更熟知网络,使用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为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这一现实。
而从2011年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早已从国家层面得到重视,[1]近年有关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层出不穷,其中均指出了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其为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与此同时该课程也面临很多问题。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下简称大心课)的普遍现状有:首先,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心理学专业背景老师不足,授课教师群体有一大部分为辅导员老师,他们的专业背景可能与心理学相关也可能不相关,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其次,课时不足,很多高校面临课时少,授课任务重,教材内容多且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再次,上课学生人数多,课程要求在大一新生中的普及率为100%,而在一些提高了毛入学率的高校中,大一新生人数庞大,要完成教学任务十分艰巨。由此可见,大心课的实施,必然存在于大班教学背景下。而大班教学面临的新一轮问题则是学生课堂参与率不高,老师管理课堂难,师生互动交流少,增加课程考核难度等,[2]但大心课却是需要强调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从体验中得到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3]因此如何在大班教学背景下增强大心课的互动体验就是本研究探索的重点,而由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联合开发的一款面向高等教育的课堂在线互动工具——微助教,可为大班课堂提供良好的互动支撑,[4]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微助教平台来进行这一探索。
2 借助微助教平台增强课程互动的优势与实践
2.1 微助教平台增强课程互动的优势
微助教平台于2016年4月上线,迅速获得了高校教师的广泛认可。[4]它操作简便,教师只需课前在电脑上开设微助教账号即可创设属于自己的课程班级,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微信扫描班级二维码,即可加入课堂。使用微助教无需下载APP,学生可直接在微信上操作,十分便捷。此外它具备的多种功能十分实用,例如考勤、题库、评价、成绩或答题答案导出等,近期还推出了课堂反馈功能,均为一线教学提供了种种的便捷。
2.2 借助微助教平台增强课程互动的实践情况
本研究把实践重点放在课堂进行时,在第一次上课时让全体成员微信扫码加入到事先设置好的课程班级。每次上课,学生只需打开微助教微信公众号,即可参与课堂互动。常用的微助教课堂互动功能和实践如下:
(1)签到功能。100人左右的班级,在网络正常情况下,2分钟可以签到完毕,但有时受限于网络环境,用时有所延长。开启GPS定位功能,还能防止一些并不在现场的同学签到。
(2)随机提问。在提问时,教师会优先主动作答的同学,若无人主动,则借助平台随机提问,有效避免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是故意挑选人员回答问题,彰显随机性;此外,随机提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回归到课堂提问。
(3)网上答题。微助教内提供多种形式题目,例如简答题、选择题。例如在“恋爱与性”这专题中,让学生完成一道单项选择题“你会在几岁时结婚?”提供4个选项,限时完成,最后系统可以生成柱状图,全体成员可在投影上直观了解到班级成员的总体选择是什么,有效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以及了解自己的选择与大部分他人选择的异同情况,此时抓住学生对主题的兴趣,老师适时进行分析,可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又例如,在课程的导论部分,让学生完成简答题“你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烦恼和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可在手机上作答,课后老师则从电脑端导出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分类,选典型的烦恼及学生本人解决方法放在每个相应专题的课堂引入部分,有效引发学生共鸣并吸引学生对专题的兴趣。
(4)课堂讨论。课前设置好课堂讨论,然后在上课时开启该讨论,学生便能在微助教中查看到讨论,并发送自己的见解,讨论内容可即时投放在屏幕上,全班均能看到。该功能还具备匿名模式,可以隐去学生姓名,方便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讨论结束还能生成词云,高频词结果呈现也十分直观,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2.3 借助微助教平台增强课程互动的实践效果
由于初次使用微助教,对其功能还没有深入了解,因此,研究重点放在了探索微助教在课堂内辅助教学的效果,并未在微助教平台上传课前学习材料,课后也仅上传课件PPT,例如课程要求、作业布置等,还有部分符合课程主题的纪录片资源链接推荐等。
本研究以广东某高校某学期的大心课授课学生为对象,本次课程一共有366人参与,分成4个教学班上课,其中商科类专业109人,艺术类专业88人,工科类专业169人,而以自愿为原则参与课后反馈的学生共有143人,其中女生96人,男生47人。
2.3.1 常规课堂反馈内容
在“PPT字体大小合适、内容信息量、老師上课音量、老师讲课有热情及精神饱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老师对问题的阐述重点突出和思路清晰、老师授课时能活用案例及联系实际、老师善于调动学生情绪并活跃课堂气氛”等单选题中,除了题目“老师授课时能活用案例及联系实际”中,选择“完全同意”、“大部分同意”的同意率共为95%,其余题目的同意率共为99%。相比未使用微助教作为课堂辅助工具前的同意率通常在90-95%左右。
2.3.2 微助教对课堂讨论的影响
课堂互动不光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使用微助教以期让不同形式的讨论活跃起来,其中小组讨论是一个重要的讨论形式。在单选题“本课堂上进行的小组讨论能否增进你对知识点的思考和理解? (1能 2不能 3不确定)”中,选择1的有118人(83%)、选2有8个人(6%)、选3有17个人(12%),根据数据来看,小组讨论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在简答题“为促进学生参与度,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中,共有39人填写了文字反馈,其余人员均反馈无。这部分学生希望课堂讨论改进如下:(1)关于分组,在大班教学背景下通常是同学院的不同专业或者是同专业的不同班级的人员混合上课,因此希望不同的班级或专业能混合分组,激发不一样的讨论;(2)关于增加讨论积极性,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有增加小组之间的辩论、选题内容具丰富性和争议性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老师参与讨论并提供建议、适当的奖励机制等;(3)关于讨论的时间长度和频率,认为均需要增加,目前每次讨论时间5分钟,平均每两次课有1次小组讨论;(4)关于小组讨论形式,学生反馈可进一步增加线上讨论,但也有学生反馈应该减少在手机上交流;(5)关于小组分组座位,学生反馈应固定位置,并确保同组人员坐在一起;(6)讨论之后的回答问题,学生反馈要提供更多机会让每组都能分享讨论结果;(7)还有其他方式增进组内沟通,例如提供机会让学生讲身边经历,或进行心理测试在组内让同学讨论自己的结果,或增强互动\活动环节,也有同学提出讨论效果不好应取消小组讨论。
3 讨论
从反馈来看,课堂的互动性有改善,但是仍未能满足部分学生需求。其中也涉及课时短,教学内容多,任务重等问题,难以平衡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矛盾。在另一项针对课程未来改进的意见反馈中,学生提出希望能在微助教上观看与心理主题有关的视频和得到心理书籍推荐,以供学生课后学习;也有提议在课堂上增加播放心理主题视频的频率;或增加现场情景模拟的环节。因此更有效地利用微助教作为辅助工具,需要增强课前及课后的微助教资源编排,满足学生多角度需求。为此,混合式教学模式或翻转课堂模式可满足此类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增强大心课互动体验的改革出路,[5][6]这些模式既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对于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而言,这些模式会增加其认知负荷和学习压力,降低学习效率,此外它对老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要求高,并不适合每一位任课老师。[5]
对于大心课而言,要在课堂上增强互动体验并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大心课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其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心课的期待不一,是常常困扰笔者的一大问题。例如本次反馈中,工科专业类实际上有两个教学班(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其中一个教学班有97人,以男生为主,但自愿参与反馈的只有18人,从平时的教学感受来看,此班课堂反应是4个教学班中最冷淡的;另一教学班有71人,男女比例均衡,几乎为1:1,有33人自愿反馈,从教学感受来看,课堂反应好,班级内部融洽。因此在大班教学背景下要增强大心课课程互动体验,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和教学素养,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做好课程反馈和修整,提升授课能力和更新教学理念及方法。
此外,由于该课程学时数少,为增强课程互动体验,还需补充一些课外体验项目。例如在多选题“你了解以下哪个模式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中,选择“排演一场心理剧”有32人、“成为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有31人、“加入一个心理互助小组(例如心理成长小组)”有61人、“参加一场团体心理辅导”有62人、“在朋辈心理讲堂讲一次课”有28人、“使用一次情绪宣泄室”有75人、“不清楚”有15人。在单选题“(下转第121页)(上接第102页)你最青睐哪一种模式?”中,选择“排演一场心理剧”有24人、“成为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有13人、“加入一个心理互助小组”有25人、“参加一场团体心理辅导”有24人、“在朋辈心理讲堂讲一次课”有5人、“使用一次情绪宣泄室”有43人、“不清楚”有9人。在多选题或者单选题中最多人选择“使用一次情绪宣泄室”,而讲课则是最少人选,从此可看出学生选择体验项目的趋向,首先是便捷、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其次是参与有组织的体验式活动。
4 展望
由于大心课有别于思政课和专业课,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既定目标。因此,未来大心课的发展仍需提高学生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丰富学生互动体验,让学生从体验中增进技能和提升自我思考仍是该课程的重中之重。
本文为肇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79/201106/120774.html, 2011-05-28.
[2] 陈婧.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以微助教为例[J].才智,2019(04):168-169.
[3] 常荣,张熙悦.MOOC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实效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5):86+82.
[4] 谭志虎,胡迪青,田媛,许炜.微助教对高校大班课堂互动教学的重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1):107-113.
[5] 王红彬.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9(13):103-105.
[6] 吴爱梅.基于MOOC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2017(0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