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端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人文典故、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并能融通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能增动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乡土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41-02
一、缘起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国家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家国情怀就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共同体高度认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责任情感和责任担当。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炉,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价值追求之一,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积极心理状态。“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进而培养学生对家庭、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并充分依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乡土历史资源的育人功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
乡土历史资源包括的内容广泛,人、事、物、遗迹、风俗习惯、民风良俗等等皆可。本文所述的增城历史文化资源,诞生于增城本土,能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目前,一些国家的乡土史教育已走在了前面。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发展了乡土教学的实践;日本要求历史学习的内容:“依托展开日本人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去了解政治及社会变迁的各种条件”。虽然国外的乡土历史的研究很少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相结合,但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示。
二、依托增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积极心理状态,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建立在前四个核心素养之上的重要培养目标。
广州市增城区历史悠久,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人文典故、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又兼具人文性、社会性、知识性和伦理性。师生共同挖掘增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依托增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学习增城乡土历史文化的理论保证;寻找增城历史文化资源与高中历史教材结合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挖掘和整合增城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开展以增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依托增城优秀历史文化的学习,学生更加热爱家乡,产生为家乡和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巧依托乡贤人事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乡音、乡史、乡情,依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乡贤人事的经历更具亲切感与感染力。例如在讲述近代增城名人——郭继枚,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增城福都(今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州起义爆发,郭继枚加入攻打总督署的决死队,奋勇争先,为直捣总督署开辟前进道路。后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先进的中国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郭继枚为大家舍小家,心怀天下的情怀,是“家国情怀”的最好注解。
四、把增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创造性地依托增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探究、实地考察、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增城乡土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增城乡土历史的神韵。把增城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且多采用纸笔考试,通过成绩的方式评价学生,这种成绩式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且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往往造成把学生过程性的学习付出给忽略掉了,这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把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就是要转变教学的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去收集、归纳、提炼乡土资源,在课堂上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展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于广大学困生来说,及时对他们进行发展性评价,肯定进步,指出不足。努力使学困生体会到评价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形成学生自身发展的内驱力。乡土教学内容的引入大大有利与课堂评价模式的转变, 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讨论如何评价学生之前,首先讨论一下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甄别、对比学生?答案无疑是前者。 多进行学生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对身边的乡土资源的主动探究实质上是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享受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现状、明确下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