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摘要]除了聽、说、读、写,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还需要增加创造性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学习不一定非得在听、说、读、写环节之后实施,也可以安插在所有教学内容之间展开,辅助重难点的学习。而合作学习就是最有效的实施途径。在指导合作学习时,教师除了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除了要重“合作”,更要注重“自主”、这样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创意;攻克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69-02
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激发、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情景体验和表演,需要开展创新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实践环境,激发学生能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究性的快乐学习实践活动。教师在研究教材、二次开发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案例范本,通过举一反三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打造出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并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开展语文创意学习,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演”和“玩”这种发散思维的方式设计教学,让学生慢慢地形成语文学习个性,让学生的特长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
【案例说明】
最近几个学期,为践行“让学”理念,我们一线教师都特别重视运用各种方式,努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下来,的确感觉到它的优点所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习惯了合作讨论,爱上了合作讨论。
但就在这学期,我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了本学期的研究课后,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一次“冷场”与一些学生投来的不解眼神,然后回过头来再看教学设计,发现当用则用,搭配使用,方能防止滥用。以下是我对《“番茄太阳”》一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案例呈现与问题】
1.学完了课文,主人公明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答:天真、可爱、善良……)
2.我们不难发现,大家都是从对明明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中对她有了情感上的认识。
3.那么,对于课文中的次要人物“我”,作者并没有花费许多笔墨来写。读完课文,你对她又有怎么样的印象呢?
(PPT出示)
那年,我来到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
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
4.课文中三次提到作者的住所,看似不经意的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回答)
问题1: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卡壳了。大部分学生并不能领会作者文字背后的意图。描写楼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灰暗;描写小屋的句子,其实写出了作者内心正在发生变化;描写“满街的车来车往”表现出作者慢慢打开了心扉,走向了乐观。但这种写法在以前的课文中并没有出现过,仅有极个别对文字敏感的学生能够洞悉,其他学生则表示茫然。无奈之下,在课堂上,我只好请这几个学生回答,匆匆掠过了这个我之前颇为得意的写法指导。
5.许多文章对主要人物一般会通过直接鲜明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对于次要人物会通过含蓄的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6.课文中,像这样读起来很美,但意思含蓄,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句子还有吗?联系全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交流。
问题2:在这个环节设计了小组交流,实际操作时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学生找句子的时候切入点并不准确,最明显的句子反而没有发现,找到的都是比较牵强的句子。究其原因,在于之前的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而且缺少学生自己默读和静心思考的过程,效果当然不佳。
【案例修改】
针对问题1的修改:
1.对于次要人物“我”,文中并没有花费许多的笔墨来描写。但读完课文,你对她有怎样的印象呢? (PPT先出示)
那年,我来到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
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说说理由。
我以这一句为例子,先教会学生含蓄的表达方式。把“灰色的旧楼房”标注出来,为学生搭了一个脚手架,“扶着”学生走一段,再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另外两个句子,难度降低了,学生也学得扎实了。
2.这看似不经意的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再看看这两个句子,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吗?组内合作,谈谈你的见解。
(PPT显示)
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
是啊,这正写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同学们能读出来,真棒!
针对问题2的修改:
3.中国人很含蓄,言语的表达大多都喜欢拐个弯儿。课文中,像这样读起来很美,但意思含蓄,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句子还有吗?联系全文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l)自己先读一读课文,画一画相关句子,再想想这个句子到底是在说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3)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尽量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在这里,增加了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亲近了文本,有了自己的思考,小组交流才更有效率,否则学生没有摸到门道,讨论也只是图个热闹。
(PPT相机出示)
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
阳光很好,碧空如洗啊,树叶绿得发亮。
“是啊,太阳总算出来了。”我说。
是呀,看似在写天气,实则表达了作者的心情逐渐走向了阳光。这样的表达含蓄优美,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这是文章中三处较明显的含蓄表达的句子。展示出来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让“够不着”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讲述学有所得。
【反思与收获】
备课中的预设与课堂实际呈现产生的出入,促使我不断反思教学环节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表现在步骤或有缺失或有多余,表现在环节顺序是否得当。所以,对于本次课例,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做到“关注”,首先必须“了解”。所谓备课,除了“备课文”,更要“备学生”。课堂不是属于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而是属于所有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大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添加,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了解了学生的大致水平之后,如何在班级中尽量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呢?对于新授内容来说,教师特别不能“跳跃”,而要“带着”学生走一段,学生对新知识渐渐熟悉了之后,再“扶着”学生走一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点”带“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全员参与。最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新的知识成为学生习得的技能。可见,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并非仅仅是放慢脚步,迁就慢速,而是要有轻重缓急,有节奏地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2.正如新课标所说,我们一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了合作,却忽略了自主,使得合作浮于表面的热闹,缺少深刻与严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与书本亲近,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之后,再進行合作学习,学生才有可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有所感悟。所以,自主学习应与合作学习并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是为了提升自主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但自主必不可少。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修改中,就特别表现出了这一点。
另外,小组合作必须遵循适时的原则,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即必须在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开展小组合作,如疑问难解处、交换信息处、个性张扬处、复习巩固处等。就一篇课文来说,有情感的重点,有写法的关键,也有用词的精妙,还有作家的独特风格……教师要选择最适合的“点”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既能促进个性体验,又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参考文献]
[l]崔洁薇.《“番茄太阳”》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2(8).
[2]冯姣姣.和学生一起感受本真课堂的魅力——于永正老师《“番茄太阳”》语言训练片断赏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