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0-04-22 20:37叶卫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词串词语思维能力

叶卫红

[摘要]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維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由零散走向聚合、由肤浅走向深刻、由读懂走向迁移、由对话走向思辨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地图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39-02

时下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品读、理解、感悟,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现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由零散走向聚合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信息搜集、内容提炼概括等,让学生的思维从零散走向聚合,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地图式思维

地图式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指阅读路线的设置。在面对复杂的阅读材料的时候,可以用鱼骨图、气泡图、树形图等多种思维图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找出文本隐形的路线,从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概括、提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搭船的鸟》一课时,教师以地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把阅读内容串联起来。一开始是天下着大雨,我们正好无奈地坐在船舱里;后来雨停了,看到船头翠鸟时小作者产生惊喜的心情以及疑问;最后表达作者对翠鸟捕鱼的赞叹之情。这种地图式思维,不仅使学生读出了小作者的神情变化,而且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更清晰、高效。

(二)高速路口式思维。

所谓高速路口式思维就是指朝着一个大目标,有多个路径可以到达目的地的思维形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指学生尝试多种路径,自主选择阅读形式来到达阅读的彼岸。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带刺的朋友》一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设计不同的词串形式来帮助学生练习说话。

词串一:带刺的朋友、刺猬、枣树;

词串二:带刺的朋友、黑乎乎、黑洞洞;

词串三:带刺的朋友、噼里啪啦、噗的一声。

词串一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的角度来练习说话,词串二主要是从小刺猬的样子与它的居所来理解课文内容,词串三主要是从枣儿落地、刺猬掉地的不同声音的角度来让学生对事情经过进行概括。这样三种训练形式,入口不同,都起到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由肤浅走向深刻

(一)在情节细微处展开

在阅读教学中,从文本的细微处人手,感知人物性格,探知作者情感走向是学生品味语言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文本的细节人手引领学生品读感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你眼里的曹冲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上,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曹冲是一个遇到事情爱动脑筋的孩子,最后还引导学生找出文本的细节之处,使学生对曹冲的人物形象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在表达用心处落实

文本中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认知的突破。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就表达的用心之处品味、咀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还是以《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沙啦沙啦”的中间加上破折号,并读一读,体会这样的改变有什么不同。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情感,而且还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认知上的突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由读懂走向迁移

(一)基于理解的迁移

理解,是阅读思维的根基。理解性迁移是指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学习迁移的一种方法。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葡萄沟》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在学习“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时候,许多学生认为“五光十色”就是五颜六色的意思。对此,有的教师一带而过,有的教师熟视无睹。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真正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明白“五光十色”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表示葡萄的数量多、充满光泽、非常新鲜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基于表达的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等,其核心就是指要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迁移为原点,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衣”字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组词训练。当第一名学生说出“红衣”的时候,不少学生会不经思考地说出“黑衣、花衣、白衣”等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组的词语都是跟衣服的颜色有关。那你能组成其他类别的词语吗?”在教师的启发下,课堂上就有了“上衣、内衣、衣领”等词语的出现。这样教学,不仅帮助学生丰富了词语的积累,而且诱发了学生思维,激活了课堂,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由对话走向思辨

阅读其实质上是读者与文本、作者、环境等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文本为载体,对文本进行质疑与重构,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就主题思辨

探寻文本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就文本主题进行思辨,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不懂就要问》一课,在学生读完全文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文本主题展开思辨:“课文为什么要以‘不懂就要问为题目?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样就主题展开思辨,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就表达思辨

关注文本表达已成为时下语文教师一种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文本表达方面展开思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故事中,你喜欢的角色是谁?不喜欢的角色是谁?为什么?你觉得寒号鸟会对自己的后代说些什么呢?”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文本,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多个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词串词语思维能力
容易混淆的词语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报纸新闻标题中的“热词群”和“热词串”
美语口语词串You Know What探析
一枚词语一门静
基于领域类别信息C-value的多词串自动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