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节日文化,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20-04-22 20:37张培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插图社会实践核心素养

张培凤

[摘要]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传统节日文化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渗透节日文化,通过看节日插图说话、链接诗词作品、组织表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节日文化,获得对节日文化的认识,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节日文化;核心素养;社会实践;插图

[中图分類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21-02

文化理解和传承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印象不够深刻,很少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其实,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传统文化,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结合插图,拓展讲述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时候,可给学生展示一些体现节日风俗的插图作品,鼓励学生展开看图说话。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文化,使学生对传统节日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一文,介绍了不少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学生对这些节日不了解,很容易产生混淆。对这个问题,教师可先利用插图,展现节日的风俗习惯;然后,鼓励学生看看课文的句子,说说这幅图片展现的是什么节日的场景;最后,组织学生展开自主表达活动。如,展现元宵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怎样的场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事情?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们的身边是怎样的景物?你能否从中判断出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猜测一下人们在这一天做了什么?”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能更好地展开讲述。有的学生尝试表达:“这幅图面了很多的人,他们都穿着漂亮的古装衣服,在街道上闲逛。周围张灯结彩,还有人正在卖汤圆。我觉得这幅画画的是元宵节的场景。”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了解元宵节更多的风俗习惯。

在历史发展中,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动人的传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插图,给学生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节日更多的信息;也可让学生展开看图说话活动,在表达中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链接古诗,比较迁移

古诗词和节日文化一样,都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链接古诗词,鼓励学生探究描写节日文化的诗词作品,并尝试比较古代风俗和现代习惯之间的差异,看看节日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是一首表现思乡之情的诗歌。在教学时,教师可尝试将古诗词和节日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节日文化的特点。“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和月亮有关的节日呢?在这个节日中,不少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生出思乡之情,因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说:“我知道,这是中秋节。”“说得很好!《静夜思》虽然没有讲明写在什么时候,但是那皎洁的月光和思乡之情却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中秋节。那你还知道哪些诗词是描写中秋节呢?试说说这些诗词写了哪些风俗习惯。”通过上网搜索等方法,学生了解到《水调歌头·中秋》等古诗词作品,同时也了解了中秋有吃月饼等习惯。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现在,是否也有吃月饼的习俗呢?在中秋节,人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现在交通便利,很多人都会在中秋节回家团聚。就算是回不了家,也会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和家里人见面,这样就能解决思乡之苦了。”这样的探究,使学生理解传统节日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不少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按照节日对古诗词进行分类,然后展开诵读活动,看看古诗词展现了传统节日的哪些特点。如果能鼓励学生对比现在的节日风俗,然后尝试写作节日生活,那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

三、组织活动,潜移默化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入到更真实的氛围中,能更好地了解节日的来源和风俗习惯。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介绍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很多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了解,因此很难体会人们的情感。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节日的文化。“我们尝试将这篇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吧。大家首先来看看这个视频,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度泼水节的。他们会做什么呢?我们要怎样展现傣族泼水节的特点呢?”在学生改编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总理为何要加入泼水节的活动呢?他的加入让人们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在表演时,怎样体现出这一点呢?”这样,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和节日有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探究节日的来源、了解节日的风俗、倾听节日的故事,这样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四、社会实践,体验升华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体验,产生文化积淀。“纸上得来终觉浅”。要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认识,就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传承传统文化。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亲子实践活动。“平常大家吃的粽子都是父母包的,或是在超市里面买的。其实,只有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才最好吃。”在学生尝试包粽子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一些和端午节有关的小故事,包括粽子的由来、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划龙舟等。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说说自己参与包棕子的过程和对端午节的理解。有的学生说道:“粽子好吃,但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他的爱国精神让我感动。”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

小学生的社会接触面比较窄,参与的活动一般也只是班级、学校的活动。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学生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全面地认识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体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采用新颖的方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和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活动,就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韦雄)

猜你喜欢
插图社会实践核心素养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