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袋”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中的运用

2020-04-22 00:34芦君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法治道德

芦君

“资料袋”,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被广泛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本文主要谈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资料袋”的运用与思考。

明确内容,将“教材”和“资料袋”联系起来。

从“全面把握课程标准”出发。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置给教师充裕的空间,安排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在《健康过冬天》一课中,关于冬季的保健知识是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的。教师在课前发给学生一张导学卡,引导学生从饮食、穿着、预防疾病等方面收集资料。这样既能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有机结合课程目标”出发。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参与、体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又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最终目标。如《我家的电器》一课,选择了6种常用的家用電器,学生搜集它们的发展历史,以及每一发展阶段的图片,并整理成资料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人在电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参与“拧”“运”等活动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受工人劳动的辛苦,学会感恩和尊重工人的劳动,这些都是从三维目标的结合考虑而设置的。

适时运用,将“自主学习”与“丰富知识”融合起来。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道德与法治课要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课前准备“资料袋”,让学生“动”起来。怎样让学生对“资料袋”中的内容更感兴趣呢?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锻炼学生提炼整合知识的能力,可以采取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搜集准备资料的方法。在《我家的电器》一课,让学生深入地挖掘一种电器的发展史,在扩展学生知识的同时又给他们一定的范围,限定课堂展示的时间,让学生自觉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提炼。在《我当小交警》一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资料袋中的交通标志,在资料袋的准备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

课中展示“资料袋”,让学生“活”起来。“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所以课堂上要争取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我当小交警》一课,每个学生都上台展示并介绍了交通标志,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课后运用“资料袋”,让学生“美”起来。道德与法治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是塑造学生的“心灵美”,并在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开枝散叶。因此,在学习每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适当安排“资料袋”的拓展。如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使学生更加尊重工人的劳动;安排学生体验交警的工作,体会交警工作的辛劳。教师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随着德育课程的不断发展,“资料袋”这一教学形式的使用会更加灵活,教师一定会通过不断实践,找出更新鲜、更有意义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编辑/徐    蕊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法治道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