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 上下联动 加快推动全省高考综合改革

2020-04-22 00:34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

编者按:

为积极稳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高考综合改革,交流全省各地、校高考综合改革准备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日前,全省普通高中高考综合改革现场研讨交流培训活动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和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姜同河出席会议并讲话。

姜同河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做法,希望全省普通高中认真对照两所学校提供的模板,找准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准备工作的方向,从教师培训、制度预设、教育资源、选课走班、课表编排、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做好学校层面的各项準备工作。

姜同河指出,我省积极筹备新高考改革相关工作,前期已立足《黑龙江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相关配套制度的预设;开展了全省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普通高中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推动了各地市、县区围绕新高考开展培训;建设了“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组织了两批普通高中探索高考综合改革实践路径相关项目,并以项目为载体深入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姜同河强调,高考综合改革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学校。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特点明显,更简便化,风险降低;更科学化,更便于操作。要提高站位,将高考综合改革作为政治任务,全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同步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必须加大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力度;必须加快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制度预设;必须抓好高考综合改革前相关重点环节的试点试验工作;必须给予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充足的保障条件。

会上,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和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做了经验介绍,哈尔滨市第一中学、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庆实验中学4所学校进行了改革探索经验交流。全省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省教师发展学院高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专家、各地高中校长参加了活动。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次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2条单独提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当中,涉及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

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国家是按照先期试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本轮高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市为浙江、上海。2017年首批试点三年期满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启动第二批试点。2018 年,第三批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 8 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14个省份启动实施了新高考改革方案。

一、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特点

取消文理分科,增强学生的选择性。本轮高考改革取消了大文大理分类,在语数外统考的基础上,其他考试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先期改革的省份是6选3或7选3。2018 年进入改革的省份学生有两次选择考试科目的机会,第一次是在物理和历史之间做选择,第二次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之间做选择。

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由于选考带来了学生需要选课走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选课进行课表编排,教学组织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高职高专招生实行单招单考和统一高考相结合,按照“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的方式进行考试录取,部分重点大学实行国家统考+自主招生的录取方式,本科院校招生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

高考综合改革不是单摆浮搁的,而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工程。用陈宝生部长的话讲,高考改革就像一块手表,表带子一头连着高中、一头连着高校,只有两头的表带子都系住了才是一个完整的手表。高考改革必须高中和高校互动。高考综合改革还在“教、考、招”三个环节上同时发力,中学的教、考试部门的考、高校的招,功能不同,作用阶段不同,但必须前后呼应,避免各自为战;必须有效联动,形成全局一盘棋。

五年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高考科目选择避难趋易问题,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学校、家长、学生都以取得最高分为目标来选择所学课程,兴趣爱好、未来发展需求放到了次位,导致物理学科报考人数较少,报考理工类大学的学生,到高校之后由于高中物理基础薄弱,对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习存在困难;高等学校招生时从功利主义出发,只要总分,不考虑高中生所学选择的学科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导致了高中学生学科选择过程中避难趋易现象,并有加剧趋势;等级分转换不尽科学带来的总分相加是否公平的问题;由于学生选择课程放弃难学学科,带来了教师配置的结构性短缺。个别省份两次考试导致命题难度难以把握,同时又加大了考试成本,增加了考试风险(浙江省出现的外语考试加权事件,就是由此导致的)。围绕着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教育部指导第二批、第三批试点省市不断调整、优化工作方案,持续在科目选择、考试时间、赋分方式、录取模式等方面推出改革举措。

二、迎接新高考我省做的相关工作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展制度预设。按照制度先行的思路,立足《黑龙江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研制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办法》,完成了相关配套制度的预设,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意见”“学校选课走班指导意见”“学校课表编排指导意见”等文件草稿起草,按照第三批试点省份高考方案调整为 3+1+2 进行预设,再次对上述制度进行相应调整,2019年底初稿已经调整完毕。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深入开展全省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普通高中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2018 年通过举办全省新高考培训班,省级层面累计培训2520人次。2019 年通过举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高三教学研讨会”培训600人次。同时,从辽宁省为我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各订购三套全科新教材,要求各地、各普通高中组织学习研究,确保全省普通高中2020年秋季起始年级各学科教师达到开学后就能正常使用新教材上课的程度。

三是继续实施改革试点。2015年11月起,先后组织两批普通高中探索高考综合改革实践路径相关项目(简称“探路”项目),遴选省级“探路”项目144个,涉及学校130所。聚焦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个路径,以项目为载体展开研究和探索,推动各试点学校按照3+1+2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9年底,生涯规划教育在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已全面铺开。

四是搭建改革平台。引进第二批试点省市一北京的技术,提前建设了“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在全省认定了 40 所试点学校,正在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试验,进展情况良好,待新高考启动后在全省普通高中即可全面推广使用。

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中,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1.一些地方和学校对高考综合改革前期准备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整体进展缓慢,地区和学校之间差距大。一些地方和学校对高考综合改革学习和研究不多,重视不够,相关准备工作思路不清,推进不力。由于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进度有所调整、我省新高考改革启动时间推迟的原因,部分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对改革产生一定的怀疑心理、麻木思想和观望心态,主动迎接改革的工作准备有所懈怠。

2.高中师资队伍建设有不适应新高考的问题,很多地方由于基础教育编制已满,无法解决普通高中教师缺编问题。据统计,现在全省普通高中尚缺编制3900多人,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选课走班后,预计会出现学科教师结构失衡问题。一个阶段以来,由于各地严格控制事业单位进人,各普通高中普遍采取临时聘用教师的做法。教育厅基教二处不久前开展的2019年全省高考综合改革前期准备情况调研显示,全省临时聘任的专任教师数1626人,存在风险较多。

3.高中基础设施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新高考的需要,中心城市和较大地市的公办学校、重点学校教学资源比较紧张;学校办学经费投入不到位,有的地区生均拨款不达标,把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统筹为生均经费使用。至2019年底,全省普通高中物理化學生物三个学科的标准化实验室缺口数量有780间。

三、对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1.提高站位,将高考综合改革作为政治任务,全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高考综合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增强高考改革的政治责任,就是要深刻理解高考改革对体现国家意志、回应人民期待所具有的重大政治意义,深刻理解高考改革对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教育要成为改革开放的助力者。“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是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定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大体现。高考改革,公平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必须拿捏好“守住公平性” 和“增加科学性”这两个价值导向的关系,维护好高考的公平性,促进高考的科学性。

2.同步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跟随新高考改革要同步启动,同步进入有利于普通高中管理,避免出现一系列复杂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就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启动时间给出了路线图和相关建议。如果同步启动,未来高中管理面临着两种情况,一是新启动年级实施新高考、新课程,二是其他年级执行老课程、旧高考方案,交叉最少;先启动新课程改革,再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情况就极为复杂,有的年级是老课程、旧高考;有的年级是新课程、旧高考;有的年级是新课程、新高考,过渡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三个学年三种情况并存的局面,给学校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先实施新高考方案,再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带来的情况与前者相同。对两项改革要做好随时进入的准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研培部门、高中学校到明年秋季要达到临战状态。

3.继续加大两项改革培训工作力度。2014年以来,很多高中学校主动作为,积极组织新高考校本培训,大多数地市还组织了调研组、考察组,深入先期改革省份进行了实地调研。据基教二处开展的2019年全省高考综合改革前期准备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围绕新高考开展的教师培训中,校本培训134256人次,县区培训19491人次,地市培训35347人次,外省考察新高考5575人次。今后要继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实现培训全覆盖,切实增强教育系统推动改革的共识度、凝聚力和推动力,重点要做好校本培训。对新高考的培训,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班主任和学生导师的生涯规划教育能力培训,让班主任和生涯规划导师都有指导学生进行选课、选专业的能力;二是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能力培训,让班主任有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对教务处和学年组进行选课走班课表编排培训,让中层干部掌握课表编排选课走班指导的能力;四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培训,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选择,科学合理地选定课程和高校学习的专业。继续深入开展全省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普通高中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让所有教育行政干部、高中校长、专任教师在新高考改革进入前,对各项方案、制度、规定都能了然于心,熟练掌握。

普通高中要加大对新课程改革培训力度,首先是课标培训,全体教师都要能熟练地掌握课标,新增加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要作为培训的重点。第二是新教材的培训,大多数普通高中都利用放假后和开学前一周时间,以教研组或学年组为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新教材,对广大教师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确保每个教师在进入新课程改革前,都能熟练地准备出一册书的教案,并达到能马上上课的程度,保证新课程实施和教学的质量。

4.搞好两项改革的制度预设。高考是一项影响重大、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活动,又是高利害、高风险的考试。要靠科学、完善的制度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省实验中学和哈三中一直以来注重“创新管理, 预设制度”,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不同学年开展模拟选课等前瞻性实证,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参考价值极高的课程改革材料,如制度集、校本课程材料、教案集、生涯教育教材等全省各地市、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快开展本地层面的制度预设,确保各项制度提前预设在新高考新课程启动前完成。

5.抓好改革前相关重点环节的试点试验工作。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探路”项目,省、市、县三级“探路”项目学校要继续聚焦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个路径,积极研究探索新的课程和评价改革所需要的教师编制、专任教师、校舍教室、教学研究、经费投入等条件保障措施,建立实践模型,为我省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超前做好学校教育教学运转的条件保障准备。在“探路”项目试点中,做好选课走班的探索工作。高考综合改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学生可根据高校专业录取的要求,自主选择确定选考科目。更好地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实行选考后,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将成为“新常态”,对普通高中来讲要为学生选课创造必要条件。需要改变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方式,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和日常管理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如何走班、怎么排课?试点学校需要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将教室、教师、上课时间等诸多变量协调起来,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使高中教育在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等育人方式上能够跨出坚实的一步。

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校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搭建相应的平台,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不同职业与行业,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对学生 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各学校要配备生涯规划教育专兼职教师,保证课程有人上、上得好;要设置生涯规划教育专门课时,提供生涯规划教育体验场所;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在课业学习的同时探索个人潜力,了解大学生活,了解未来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为选科和个人学业规划、长远发展打好基础,避免盲目性的选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高中学校开好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

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多重功用。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综合素质评价要作为高校录取时的重要参考,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发展状况的客观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映學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2019年,部分全国985院校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实施的自主招生考试,重点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对导向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学校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为每名学生建立评价档案,强调日常写实记录,引导学生们遵校纪、守规矩,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品行、身心的健康、艺术的修养,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两项改革的条件保障。保障条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走班教学所需教室,绝大多数高中都具备这个条件,个别学校满足不了走班需求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新课程新高考进入前达标。标准化考场建设,我省标准化考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现有考场监控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监控系统还是2001年建设的模拟信号系统,要加以改善;第二,很多学校已经建成了数字化高清监控系统,但未与省招考院的招考系统联网;第三,标准化考场数量不足,按照2016 年各省生均考位2.58测算,我省还需要新建4900个标准化考场。省政府提出了省(市、县、区)按4:6投资建设的思路,2019年2500万左右的投入经费已经投入到边疆县区,改善标准化考场监控条件,并与省招考院联网。教师编制,从各地申报情况看,普通高中上有3900多个编制没有补充到位,主要原因是基础教育算总账,义务教育阶段超编,导致缺编的普通高中无法及时补编,省教育厅正与省委编办、省人社厅起草县管校聘指导意见,希望各地能统筹使用县域内事业编制,建立临时编制专户,把其他单位现有的编制先由教育使用,解决普通高中教师编制不足矛盾,确保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经费,市、县两级地方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大经费投入,推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各地要落实好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或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并逐步将普通高中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补齐新高考办学条件的短板。

高考综合改革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完善的过程,高考综合改革一定会更好地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各地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确保国家宏观政策落地,从而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抓住改革机遇,切实增强使命感,以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为中心,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加快推进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工作又快又好发展,为早日实现龙江教育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新课程考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