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

2020-04-22 06:27赵明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病程心功能

赵明俐,李 颖

(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1)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心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在各类心脏病中,慢性心力衰竭是其最终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心脏局部组织纤维化进程会不断加快,继而造成左心室便后,心功能受损。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为主要目的[1]。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改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3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1.29±5.21)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54±1.69)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04±5.83)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9.27±1.09)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吸氧等,同时利用药物控制患者血糖、血压以及感染情况,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降低血脂、给予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每次1 g(1瓶),以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在30~45分钟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

1.3 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用药后进行15天左右的药效观察。显效;患者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心功能评价达标。好转;患者各项症状部分改善且心功能等级提升。无效;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未有任何良性改变或有严重化表现,心功能等级下降[2]。(2)治疗后,取患者晨起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48、11、3人,总有效率为95.1%,而对照组分别为35、20、7人,总有效率仅有88.7%,组间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2.2 血浆BNP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BNP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指标比较

3 讨 论

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导致各类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涨。心脏病是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慢性心力衰竭现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类型。临床中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具有密切关系,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引发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肌重塑程度。目前,临床中对于此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包括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但取得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3]。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纤维膜的缺血症状,同时起到保护心肌、调节心脏代谢的重要作用。药物分子进入人体后,能够直接进入心肌细胞内,参与细胞代谢,从而为肌求蛋白提供代谢所需能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而对照组仅有88.7%,组间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NP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磷酸肌酸钠结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浆BNP水平。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病程心功能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急性心梗的作用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