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鸿羽,赵 萌,张 蕾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胃癌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及饮食方式的改变,胃癌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需予以及时的诊治[1]。对胃癌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行胃癌根治术,但是因手术创伤较大及术后并发症及较多,因此在胃癌治疗期间还需给予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尤其是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胃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且无手术禁忌,同时患者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者37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55.2±2.6)岁。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4.8±2.5)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做好入院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病情监测及饮食运动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指导患者放松身心方法。为避免胃癌术后患者因化疗所致焦虑及抑郁情绪发生,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宣传节律呼吸法,借助放松训练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疼痛[2]。(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很多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是因其疾病知识不掌握所致,所以为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为患者积极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如胃癌病因、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提高患者的认识及缓解患者负性情绪。(3)家属心理指导。家属为患者主要陪伴者,家属态度、行为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为此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以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让家属给患者一些安慰及鼓励。
在入院与出院时刻,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使用胃癌生活质量问卷(QLO-STO)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2)出院时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成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与不满意(70分以下)三个等级。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QLO-STO评分较入院时提高,但观察组降低及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满意度问卷显示观察组非常满意27例,满意7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3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率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入院及出院时患者心理状态与生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入院及出院时患者心理状态与生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 SDS QLO-STO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观察组 35 63.25±6.51 42.26±4.74 61.18±6.46 43.36±4.68 78.81±7.02 88.63±7.51对照组 35 63.17±6.49 48.51±5.13 61.08±6.51 49.62±4.92 78.74±7.05 82.21±7.33 t-0.051 5.294 0.065 5.454 0.042 3.619 P-0.959 0.000 0.949 0.000 0.967 0.001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对这一疾病,胃癌根治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因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为此在治疗期间还需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干预[3]。针对胃癌患者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非常关键,借助该护理干预模式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治疗的有效进行及康复提供有利帮助。
本次研究探讨了对胃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入院时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幅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此外在出院时的护理总满意率上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对胃癌患者,做好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及康复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