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玲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 恩施 445400)
阑尾炎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且发病率位居急腹症首位,该疾病以阑尾压痛、反跳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临床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诱发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对阑尾炎多实施手术切除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现阶段腹腔镜手术已成为阑尾炎主要治疗方法,为确保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需配合进行护理干预。本次选择80例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评价其恢复效果,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纳入本院(2018年08月~2019年02月)接收的阑尾炎手术患者(n=80)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数字表),即每组40例样本。
实验组:男(n=21)、女:(n=19);年龄:20~64(平均:41.5±20.5)岁;对照组:男(n=20)、女:(n=20);年龄:22~68(平均:44.5±22.5)岁。对比2组(n=80)基础资料,P>0.05,可比。
实验组: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阑尾炎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对其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的分析,疏导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对临床操作配合程度。此外,在术前需指导其进行相关检查,配合进行营养供给,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于术前12 h做好胃肠道准备。(2)术中:将手术室温湿度调节在合理范围内,对未进行手术区域肢体进行保暖,在配合医师实施手术中,各操作需循序无菌原则,还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进行处理[2]。(3)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发现面色苍白、疼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术后为其安置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误吸,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为其更换半卧体位,降低切口张力,缓解其疼痛程度;叮嘱患者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治疗,且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切口状态的观察,发现渗液、渗血后需及时更换敷料。此外,术后早期指导其进流食,逐渐向半流质、普食过渡,还需避免进食产气类食物,增加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的进食量。
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做好胃肠道准备,术中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术后指导其合理、科学饮食、运动。
恢复效果评估:对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评估。
SPSS 22.0,计量资料(恢复效果)用t进行检验、平方差[(±s)]进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80例患者恢复效果评估,详见表1。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80例患者恢复效果评估(±s)
表1 80例患者恢复效果评估(±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排便时间(d) 排气时间(d)实验组 40 5.75±0.92 1.53±0.41 1.12±0.31对照组 40 7.25±0.83 2.42±0.52 1.88±0.51 t-- 7.6564 8.5003 8.0537 P-- 0.0000 0.0000 0.0000
阑尾炎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若不及早实施有效治疗,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对阑尾炎患者多实施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手术实施中基于患者自身因素,极易影响其整体恢复效果,故配合进行围术期护理[3]。综合护理干预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进行干预,术前需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手术治疗原则、方法,提高其认知程度及配合程度;术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的观察,避免出现突发事件影响手术进程;术后为其选择合适体位,加强切口管理,并指导其合理饮食,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4]。研究结果:实验组3项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中价值得以证实。
综合上述,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对缩短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