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 扬州)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新生儿在出现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的指标异常[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除了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外,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极其重要,有效的护理可使得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症状消退[2]。现本文就对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应用抚触护理的效果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8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为足月分娩;经过临床检查,母亲没有其他不良疾病,患儿排除感染、溶血等其他疾病因素;随机分综合组与常规组各41例;两组无差异,见表1。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以及检查,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再进行母乳喂养、抚触、游泳、家长多元化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
1.2.1 加强母乳喂养指导
护理人员应引导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同时还需给其介绍母乳喂养的必要性与作用,增多母乳喂养的次数,保持6-8次/日。此外,母乳喂养间隔时期,随时评估母乳量,喂养葡萄糖水,促进排便排尿,加快高胆红素血症消除。
1.2.2 游泳护理
根据新生儿的体重、领围选择合适的游泳圈型号,操作前进行泳圈缓慢充气,检查颈圈型号、保险插口、有无漏气等。母乳喂养后1h进行,每次15分钟左右,室温控制28℃左右,水温38℃左右。
1.2.3 抚触护理
抚触前应先评估患儿状态,确保患儿耐受度良好,可在温箱或病室内完成抚触护理,注意保暖,抚触多采用顺时针方向实施3min后,再调整为逆时针方向抚触3min,循环往复进行,操作时保证用力均匀、平稳,先轻后重,在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抚触时避开脐部,避免对脐部造成损害;将室温控制在25摄氏度,将门窗关好。
1.2.4 健康宣教
对患儿家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消除其焦急情绪,及时将患儿的喂养以及精神情况通知家长,存在问题时及时耐心的讲解,尽量降低患儿家庭的压力。
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应用χ2、t检验。
综合组初排胎粪、胎粪转黄、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排便次数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治疗5天以后综合组TB、DB、TCB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新生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排便、黄疸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3 两组胆红素水平比较(μmol/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属于新生儿期多发的疾病之一,为胆红素的代谢发生异常导致了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水平发生持续增高[3],进而引了起新生儿童全身的皮肤、巩膜、黏膜黄染,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影响[4],会引发神经功能损害,病理性黄疽较重患儿会出现严重者核黄疽,造成婴儿死亡[5],即使生存多伴有后遗症,所以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治疗及护理措施非常必要[6],临床主要应用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逐渐升高[7]。
按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因素,单纯依靠治疗手段对患儿进行干预的效果不够理想,一般临床上还会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8],比如,体征监测、病情监控、眼部护理、脐部护理及保暖护理等常规护理,但单纯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不明显[9]。本文综合组实施系统干预:护理过程中注重建立早产儿自身的吮吸吞咽功能,即指导产妇对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利用母乳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和成分帮助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得到建立;游泳会消耗一定体力,从而有利于增加食欲[10],进而显著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增多排便次数,降低高胆红素血症产生率,有效改善代谢增强儿免疫力[11]。抚触护理是一种通过手法对患儿进行轻抚、轻柔的护理干预手段,通过抚触护理可以使得患儿的肠胃道蠕动规律得到保障,使其在早期可将胎粪排除,刺激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12],使得肠道菌群分布均匀,尿胆原得到增加,从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效果,抑制胆红素经循环系统入血,促使患儿顺利排出胆红素,进一步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消退,达到预期护理目标。结果显示综合组初排胎粪、胎粪转黄、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排便次数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 5天综合组TB、DB、TCB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体质,促进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消退,可起到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作用,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