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学初探

2020-04-21 07:48马旖旎
卷宗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态学社会实践

马旖旎

摘 要:社区心理学主要解释人与环境的匹配性相关的心理问题,它是揭示社区中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代表了有关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系统中应该如何行动以追求幸福的一种新的思维。社区心理学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心理学这一学科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社会实践危机问题,生态取向因此构成社区心理学内涵的一部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心理学都有从生态学视角下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学研究有许多方面:包括生态学类比与生态学原理。因此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学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将人与环境的联系综合起来考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心理学走出实验室,为社会实践提供一些心理学的建构。

关键词:生态学;范式转换;社会实践;社区心理学

1 引言

社区心理学不仅仅是专业性与科学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且蕴含着一种适用于任何领域或者职业的价值取向。而生态视角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反对指责问题的受害者或者将某些人标记为“异常”,它要求审视整个生态环境与环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以及他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区心理学强调生态学思维,这种思维模式要求我们超越对个体的一方面改造,而是从如何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的这一方面进行考虑。这种适用性和相互作用与各种单一要素一样,会对人的行为和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态学视角要求我们“将个体之间的关系置于社区方面去考虑,同时将社区看做成一个拥有正式的和非正式复杂关系的社会系统”。生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心理学,致力于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到心理学研究方法中来;另一类则是专门针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探讨,这类研究关注与生态危机相关的人类价值观与行为的改变。20世纪末的美国社区心理卫生运动促进更多的人把目光转移到心理学家怎样在社区卫生领域开展工作,并于1965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旺姆斯科特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由此标志着社区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本文将从社区心理学的生态范式的运用、生态学原理及对社区心理的干预、生态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学对社会实践发展的意义三个层面进行初步探索。

2 生态学范式的社区心理研究

心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是因为坚持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尊崇实验室研究的心理学就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强调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心理学问题,然而这种取向存在某些局限性,并给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科学取向的心理研究方法强调研究目标的可测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性。但对实证的过分强调也导致了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被忽视。心理学的逻辑通常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很少有心理学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田野实验。其次,用科学的方法、理论完全的去研究具有非常强的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然后,自然、人文科学的研究目标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同质性,可以用数量一定的样本去推断总体特征,而心理学所研究的现象很显然要比自然现象复杂很多,每个个体的想法都是有区别的,所以心理也就不尽相同。更何况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心理现象也是不同的。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个体的心理现象就更加的复杂和多变。所以就导致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范式去研究个体心理的信度与效度就不是很高。生态效度也不是很好,研究的最终结果与现实环境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生态学是社区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类比,它既体现了科学的方法又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概念。正如生物生态学将注意聚焦于个体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上,社区心理学强调个体或者有机体的“嵌入性”,并将其看做成资源竞争与资源分配相互适应赢得的结果。所以,将生态学的范式运用到社区心理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使心理学从實验室中走出来,使心理学在对自然状态下对人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步。特里克特、凯利和文森特(Trickett,Kelly.&Vincent,1985)具体描述了生态学观点与科学研究的差异,二我所理解的差异就在于:社区研究不是一个,被动的研究,而是一个主动地--对不断流动的、变化着的社区进行研究与干预;当社区调查被用来生产知识与能量的同时也应该被看做成一种了解环境的重要工具,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社区生态学的研究范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它所研究的地方或者社区产生影响。并且采用生态学研究范式是对人、环境与情景之间的资源交换,而这样的研究目的也会创造出有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的理论成果。

总而言之,生态学范式运用于社区心理学是与社会相关,基于社区(而不是实验室的研究),在这每一个环节,各个阶段都是离不开社区的所属进行参与的。生态环境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种种变化的,所以生态学范式的思考角度还意味着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等多种水平进行思考。最新的研究与统计程序已经可以允许从生态学角度进行多水平分析,带有了很好的生态效度,给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机遇。(Perkins&Taylor ,1996;)

3 生态学原理及对社区心理的干预

Kelly是社区心理学中生态学类比的倡导者,其中特定人口、社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他提到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对于生态学原理运用到社区心理学是至关重要的。特定人口是指有一群相似的个体,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利益或者因客观原因聚集在一起。他们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有一下几个因素:性别、年龄、阅历、兴趣、地位、职务等。在查阅的文献中,我得到了一个有关的概念:“作者使用了‘利益一词用来表示群体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关切程度,无论这种关切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自我实现”,这一概念的界定对于我们理解资源对社区内个体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举个例子:对于社区内的个体给予不同的求职待遇,也就是不同的资源会给社区中的人们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危机以及会造成适应性困难。

共同体就是某一特定区域的全体居民。出于不同的目的。共同体的界定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共同体有的时候是一个州,有的时候是一个小团体,有的时候是一所学校,有的时候是一个居委会,所以根据不同地用途规定也会有所改变。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我首先借鉴了生物学上的概念。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则是热带雨林系统,许多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而将生态系统运用到社区心理学中就是出于考虑物理环境的因素。举个例子来讲:交通问题也是生态问题的一部分,那么总是生活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的人们就会情绪起伏较大。

生物圈则包含更广泛的人类物理居住环境,可以说是整个地球,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就出现了种种问题,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系行为效应。

凯利在借鉴生态学的四个原理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处理社区干预问题。第一个原理就是一个社會单元内部的各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依存不仅仅指社区内部各种成分的相互依赖,还包括这些成分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动态化过程。我从凯利的观点中提取出:社区的变化是变化多端的并且是复杂的,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把整个环境综合起来考虑,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把社区中的个体包含到社区在内的关系系统中去,更能使我们了解社区中生态的相互关系。第二个原理是指资源流通。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在大自然的整体环境下,每个社区以及社区中的个体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是存在一定的食物链的,那么整个系统中的资源在有限地情况下,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分配就成了重要的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资源是如何自行循环或者流转的以及需要了解如何对资源进行干预。我们都知道社会分配以及社会再分配,它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流通,纳税是将一部分的人的财富进行转移,给予需要的人,从而维护整个社区的秩序与利益,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生态学原理的影子。第三个原理就是适应。在生态学原理中,适应的概念会更好的理解。资源在有限地情况下,那么某种环境的存在一定就会限制个体的某些行为,支持适宜的行为。那么适应性原理就是阐述了个体或者有机体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第四个原理就是指自然演替。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是这样的自然演替始终是遵循动态平衡的。可能从某一阶段是不平衡的,但是从长期来看是平衡的。同时自然更替也将会带来生态学理念资源的更新。在查阅相关论文时,郑相德学者利用了生态学原理理念解释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为何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快速增长会造成营利性住宅的大量增加。根据凯利的相关原理,由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变化会使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增加,资源的流通就显而易见了,资金会快速的运转,适用性原理促使开发商快速反应,使社区住宅的增加,进而使老年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同时,生态学视角下社区心理学探究对于心理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它有利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从之前将环境与心理学隔离到将心理学的研究与环境结合进行综合思考,提高了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和信度。其次,生态学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学研究渴望心理学走出传统的实验室,走向广大的社区和社会实践,在现实的情境中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实践信度与效度。生态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学的产生和长足发展既是心理学探索的结果,也心理学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默里·莱文,道格拉斯·D.铂金斯.社区心理学原理:观点与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94-121.

[2]陈尹,杨莉萍 .多伦温德模型及其对中国社区心理工作的指导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年,4(4):9-16.

[3]Kelly,J. G. ( 1966) . Ecological constraints o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merican Psychologist[J]21,535-539.

[4]黎迪韧,杨莉萍.社区心理学的生态取向及其对心理学的意义[J].社会心理学研究,2017,02:46-57.

猜你喜欢
生态学社会实践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