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体验,“气”概念已内化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概念,外化为各式各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本研究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对“气”概念进行共时搭配分析,有利于促进对“气”概念的理解,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气”文化。研究发现,“气”概念与特征(形容词)、方位(方位词)、状态(状态词)范畴联系紧密,与数量范畴(数量词)联系松散,体现出“气”概念的特征、可置、状态性及难度量性。
关键词:“气”;共时;搭配构式
1 介绍
生活中,“气”的概念随处可见,“气”的表达也层出不穷,故对“气”的研究也屡见不鲜。纵观以往研究,除去理工科探究“气”概念物理特征及应用类方面的文章,对“气”概念进行文史哲方面的研究多从气与美学,哲学及中医的关系入手,其中对后两类进行的研究,成果颇丰。其中,喻云涛与江丽娃(2001)从哲学与美学范畴相结合的角度对“气”概念进行探讨;徐宁(2008)从古代哲学精气概念与古代中医精气概念相对比与结合的角度对“气”概念进行研究;杨光芳(2011)对《黄帝内径》中气的思想进行研究。这一类研究多是探讨“气”的哲学及美学义,虽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但多为间接影响。当然,也有文章从认知角度对探讨气与语言表达的关系,如赵丽梅(2013)曾对《黄帝内经》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研究;高黎(2018)曾基于概念隐喻及数据挖掘对中医人体之气进行研究,但此类研究尚少且多基于内省式研究,少有从语言角度进行实证性研究从而对“气”概念进行解读。故本研究基于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对“气”概念进行共时搭配分析,探究“气”概念性质、特征及其独特文化内涵。
2 研究方法
人类语言结合其与世界互动形成的身体经验具有丰富的认知表达机制,例如,隐喻,层创空间,转喻,图示,范畴化,框架,例示等,这些认知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我们的认知表达系统,其中隐喻表达机制起基础性,重要性作用。据Lakoff和Jhonson,隐喻可大致分为概念隐喻,方位隐喻及实体隐喻三种类型,是语言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搭配构式是将搭配研究、构式语法、语料库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该方法是由Stefan Th. Gries (英文网站)和Anatol Stefanowitsch (德文网站)于本世纪初共同提出,其一经提出便引起极大重视。搭配构式分析基于存在于某构式特地位置上的词的出现频率来分析某构式及该构式特定位置间的关系,以及判断构式与构式间细微的差异等等。搭配构式分析能有效克服基于内省式研究缺乏数据支撑的不足,提高语言研究的科学性。将搭配构式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相结合既克服了纯理论分析的局限也弥补了纯数据分析的死板,有利于将理论与数据有效结合,来解决语言问题。搭配构式分为三种类型,即搭配词位分析(Collexeme Analysis)、区别性搭配词位分析(Distinctive Collexeme Analysis)和共变搭配词位分析(Covarying Collexeme Analysis)(王家钺,2019)。本文因旨在分析不同词性与“气”概念的搭配强度,以探究“气”概念的某些性质,故选择使用搭配词位分析。
对“气”概念进行搭配构式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1)确定所查詢的关键字“气”;2)确定所使用的语料库为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其总字数约150亿字,包括:报刊、文学、微博、科技、综合和古汉语等多领域语料,是可以全面反映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大规模语料库,且操作简单,便捷;3)确定查询领域为多领域,因多领域包含约73万词条,可进行统计筛选及使用关键词特殊符号检索式(例@气)进行检索,涵盖范围广且易操作;4)确定检索方式为@气和气@:通过查询此语料库对词性标注的介绍,确定检索方式,输入@气和气@可得其各词性搭配分布频数;5)筛选整理统计结果,并将其保存制成CSV文档,CSV文档主要包括三组数据,即:@(词性),@在库中的总频数(词性在该语料库中的频数),@在@+气及气+@中的总频数(词性在该构式中的频数);6)运行coll.analysis.r 脚本,并输入命令:source("coll.analysis.r"):运行分多个步骤,根据文字提示执行,每一步后均按回车键继续:需要输入或选择的信息有:BCC语料库:1000000000字;气在语料库的频数:730422;Fisher-Yates exact计算搭配强度;collostruction strength;结果显示的小数点形式为99(默认);计算结果的输出位置为文本文档(Coll.analysis 3.2a was written by Stefan Th. Gries (
3 结果与讨论
剔除不具研究意义词性u(助词)如“的气”,“之气”、y(语气词)如“气呀”、c(连词)如“与气”,d(连词)如“气也”,研究发现气概念与特征范畴(a:形容词)、方位范畴(f:方位词)、状态范畴(z:状态词)联系紧密(attraction),与数量范畴(q:量词)联系较松散(repulsion)。其结果具体如下:
据统计“气”概念共计有88种搭配方式,其中@气及气@各占一半。与“气”概念呈现吸引(attraction)的构式有27个,占比31%,呈排斥(repulsion)的构式有61个,占69%。
结果显示,1)“气”概念吸引强度最强的范畴词性为u(助词),气与该词性的共现频数为113601,搭配强度为Inf。但鉴于该词性与“气”概念搭配并无实际的意义产生,其搭配强度居高不下或许是因为在此语料库中助词的存在基数多,使用范围广,故被剔除。2)与“气”概念联系第二紧密的词性为a形容词,其共现频数为57996,搭配强度为Inf。如,真气,有害气,大气,清气,贵气,嚣张气,空气,香气,神秘气等。此类词多为描写人或物体的性质特征。而人类语言将人或物的特征用“气”概念来表达,将“气”的特征投射到人及其他物体上面,其动因或许是基于他们之间的某些相似性,如,气和人及物的性质特征都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被感觉到,故,我们有“气质”之说。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基于由气体域向人体及其他物体域的投射而成的概念隐喻投射机制。因“气”概念的这一特征是在最先被人体验感觉到的,具有直接性,基于时间上的最先性及空间上的直接性,该词性的使用频率相对最高便可理解,又因为基于汉语使用习惯,汉语为第一母语者多为描述型思维,形容词为描述名词多置于名词之前,故a气的搭配强度最高,气a却略低。3)4)搭配强度位居第三、四位的构式为气u(助词)和气d(副词),他们虽搭配强度居高不下,却其不具研究意义,具体原因同u气,此处便不再赘述。5)位居第五位的构式为气a,其原因如a气,由此可见与“气”概念搭配强度最高的词性为a(形容词)。6)位居第六位的构式为y(语气词),不具研究意义,故被剔除。7)与“气”概念搭配强度占第七位的构式为气f(方位词),如气中,气侧,气内,气沿,气末,气前,气起,气上头,气旁等。其共现频率为45761,搭配强度为Inf。可见,“气”概念与方位词的搭配也十分丰富,此处方位词既涉及时间方位,如气前,也涉及空间方位,如气上头。众所周知,时空观念是我们身体体验最基本的两个方面,默默地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间接地形成语言表达,但因其十分普遍,故其与“气”概念的搭配强度居高不下,构成我们空间隐喻表达方式便可理解。其搭配强度较高的认知动因便可归结于人类基本的时空体验,该语言表达形式的认知机制则为空间隐喻投射。8)位于第八位的则是气c(连词)构式,如上文所示,不具研究意义,故剔除。9)排名第九位的是气Ng(名词素)构式,如气场,气筒,气罐,气味,气息,气炉,气柱,气象等,其共现频率为17795,搭配强度为Inf。此类名词“气”与其他类名词素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多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生,用实体将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具体化,是比较实用且日渐普遍的表达方式,此类表达的认知动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有关,认知机制则为实体隐喻投射。10)排名第十位的则是气z(状态词)构式,如热气腾腾,牛气冲天,气鼓鼓,生气勃勃等,其共现频率为8267,搭配强度为Inf。此类表达是基于以上“气”概念的基本特性而生,是人类在体验观察的基础上产生,具有时空上的间接性,但是具有基础体验性,故其搭配强度较高,此构式的认知动因则为与世界发互动体验,认知机制为层创空间。“气”概念的搭配构式自一至二十七位皆为吸引,其中前十位搭配强度为Inf。自二十八至八十八为排斥,也具体分为Inf和具体数值。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分析吸引前十例。
4 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得,“气”概念与u(助词),d(副词),y(语气词),c(连词)搭配强度较高,但因其无具体研究意义,故被剔除。“气”概念与a(形容词),f(方位词),Ng(名词素),z(状态词)搭配强度较高且具有研究意义,体现出“气”概念的特征、可置、状态性等性质。本研究基于BCC汉语语料库,通过对“气”概念的共时搭配词性进行分析,总结“气”概念所具特性;基于统计及语料库,避免了仅内省式研究缺乏科学依据的弊端;以“气”概念为例,详细阐述共时构式搭配研究方法,可为其他研究提供借鉴。但本研究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相继研究方向可总计如下:1)研究发现“气”概念共时搭配频率较高的构式多为气在前面,其他词性在后面,如气a,其动因尚待探究;2)共时搭配研究可为历时语义演变提供依据及与其形成对比,故“气”概念相对应的历时语义演变规律、机制及动因,及其共历时的规律有何区别与联系仍需研究;3)“气”概念由搭配强度较高的词性所形成构式的认知动因及机制的对应关系,如时空体验的动因及空间隐喻投射机制的对应,尚可研究;4)本文仅对搭配强度较高的构式进行分析,与其相对应的排斥强度较高的构式也可体现“气”概念具有或者尚乏的特质,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覃修桂.以身喻心:感觉范畴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王家钺.基于R的语言学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3]吴玉花.《气的乐章》的隐喻认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8(4): 192-196.
[4]杨春时.中华美学思想的建构探源[J].文艺争鸣,2017100-106.
[5]杨坤.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思想及最新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53-159.
作者简介
吴金满(1995-),女,汉族,山东,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