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英 黄利浩 杨耀忠 谢健琦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议。方法385例行口腔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均进行口腔检查,与儿童家属进行沟通,观察儿童错颌畸形发生情况,了解儿童存在的不良口腔习惯,分析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85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错颌畸形221例,总发生率为57.40%,前三位为儿童牙齿排列不齐、反颌、颌前突,发生率分别为22.86%、10.91%、9.09%;385例学龄前儿童中,不良口腔习惯发生例次234例,总发生率为60.78%,舔舌发生率最高为21.56%,其次为吮唇10.91%、吮指8.31%、磨牙7.79%、单侧咀嚼4.68%、咬物4.42%。221例错颌畸形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中舔舌83例(37.56%)、吮唇32例(14.48%)、吮指24例(10.86%)、磨牙18例(8.14%)、单侧咀嚼10例(4.52%)、咬物11例(4.98%);164例无错颌畸形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中舔舌12例(7.32%)吮唇10例(6.10%)吮指8例(4.88%)、磨牙12例(7.31%).单侧咀嚼8例(4.88%)、咬物6例(3.66%);错颌畸形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为80.54%高于无错颌畸形儿童的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与错颌畸形发生率呈正相关(=0.815,P=0.000<0.05)。结论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学龄前儿童更易发生错颌畸形,加强监督和纠正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利于预防错颌畸形的发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错颌畸形;相关性;建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5.042
儿童错颌畸形指的是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所致的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不齐、反颌、颌前突等。错颌畸形的发生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因素、外伤等因素有关1。口腔不良习惯属于后天环境因素,其指的是儿童在生长发育期一定时间内反复做相同的动作,如舔舌、吮指、磨牙、咬物等习惯。相关研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不良口腔习惯是导致错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2。错颌畸形不仅影响儿童外观形貌及口腔功能,同时可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儿童身心健康形成不利的影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监督和预防,改掉不良口腔习惯可能有助于预防错颌畸形的发生。因此,本文分析了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相关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行口腔检查的385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①乳牙列发育完整;②家属配合;③无咬合诱导治疗史;④恒切牙、.第一恒磨牙未萌出。排除标准:①口腔外伤史;②颌面部疾病史;③颅部病史;④先天颌面部畸形。其中男197例,女188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63±1.58)岁。
1.2方法
1.2.1口腔检查检查儿童的颅面形态是否对称、侧面外观轮廓有无畸形;指导患儿咬合,观察唇舌咬合位置、形态位置、髁状突出位置、拾与颌位、关节杂音、关节区疼痛、畸形下颌运动等。必要时进行X线辅助检查,有助于发现多生牙和滞留牙等异常。
1.2.2不良口腔习惯调查向家属询问儿童在自然状态下有无下列不良习惯:舔舌、吮指、咬物、单侧咀嚼、磨牙。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儿童错颌畸形发生情况:①牙齿排列不齐:包括牙齿拥挤、上前牙突出、下前牙前突、上下牙前突、前牙间隙、双层牙等;②反颌:下牙咬合在上牙的外面,或上颌骨发育不足后缩,下领骨发育过度前突;③颌前突:下颌在头部的位置正常,上颌向前突出于下颌之前,形成深超雅;或上下颌都向前突出;④深覆颌:上下牙垂直的交叉,上前牙覆盖下前牙牙冠超过冠长的1/3、下切牙咬合在上前牙舌面颈1/3区或下切牙咬在腭部软组织上;⑤锁颌:上颌后牙舌尖的舌面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面相接触或上颌后牙颊尖的颊面与下领后牙舌尖的舌面相接触,但颌面无咬颌关系;⑥开颌:前牙或后牙在垂直方向上不能咬合。⑦其他:多生牙、覆盖等。了解儿童存在的不良口腔习惯,分析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发生情况385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错颌畸形221例,总发生率为57.40%。前三位为儿童牙齿排列不齐、反颌、颌前突,发生率分别为22.86%、10.91%、9.09%,高于其他类型的错颌畸形。见表1。
2.2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385例学龄前儿童中,不良口腔习惯发生例次234例,总发生率为60.78%,舔舌发生率最高为21.56%,高于其他不良口腔习惯。见表2。
2.3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分析.错颌畸形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高于无错颌畸形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与错颌畸形发生率呈正相关(r=0.815,P=0.000<0.05)。
3讨论
据报道,幼儿园乳牙列儿童中错颌畸形发生率高达72%[3]。错颌畸形对儿童的口腔、嘴唇、牙齿健康状态、心理、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大,从而造成儿童生活质量下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中错颌畸形发生率高达57.40%,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高达60.78%;错颌畸形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高于无错颌畸形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发生率与错颌畸形发生率呈正相关(r=0.815,P=0.000<0.05)。表明不良口腔习惯是导致学龄前儿童发生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因此,對学龄前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进行干预有助于预防错颌畸形的发生发展。
本文結果显示,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主要有舔舌、吮唇、吮指、磨牙、单侧咀嚼、咬物。吮指行为源于幼儿时期的神经反射,可持续至3岁左右,6岁以后逐渐消失。任何的吮吸习惯都会导致颊肌过度用于牙弓,长期反复吮吸可引起牙弓狭窄,从而形成单侧或双侧反颌畸形。长期的吮指习惯可阻止前牙萌出,后牙过度萌出,导致开颌畸形。舔舌、吮唇不良口腔习惯主要发生在换牙期儿童,偏侧咀嚼多发生于恒牙期儿童。磨牙为常见的睡眠期间不良口腔习惯。舔舌时伴下颌前伸,长期、反复舔舌行为可引起开颌、反颌等畸形;同时,舔舌时未被舔部位的牙齿会过度伸长,形成开领畸形及牙齿向外倾斜。吮唇可造成唇肌紧张、牙齿受力,久而造成反颌畸形;长时间咬下唇习惯还可造成上颌前牙间隙增宽[4]。偏侧咀嚼的原因主要为乳磨牙或恒牙发生严重龋齿、大面积缺损或缺失,导致一侧失去正常的咬合功能。偏侧咀嚼可破坏面部的对称性,久而引起颌面部发育不对称,引起错颌畸形、咬合关系紊乱。
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征角度而言,早期矫治比较适宜。学龄前儿童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牙列、拾、颌面部骨骼及肌肉生长速度快、变化大,细胞组织高度代谢,可塑性强,矫治反应性、适应性都较成年人更强,矫治的效果更好[5,6]。对于长期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学龄前儿童,矫治方案应个体.化,根据儿童存在的不良口腔习惯进行设计。矫治的时机应尽量选择在乳牙列、混合牙列早期进行,起到早期阻断的作用。当前临床上有多种可选择的综合性预防矫治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的活动矫治器,这些矫治器设计针对性强,具有舒适、易于接受、诱导性强的特点,能够诱导儿童替牙期有牙萌出的功能,对矫治儿童不良口腔习惯的临床效果已被普遍认可,临床上应用广泛。除了应用活动矫治器以外,咬合发育管理对阻断错颌畸形发生及矫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叫咬合诱导。咬合发育管理覆盖儿童咬合发育的整个阶段,包括牙病治疗、口腔功能训练、错颌早期阻断等。其中口腔功能训练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早期口腔肌功能训练,包括上下颌的调控、诱导恒牙萌出及牙槽骨,利于纠正及促进儿童早期咬合发育,起到早期预防某些特定错颌畸形的作用。
针对学龄前儿童存在的不良口腔习惯,建议如下:①家属宣教。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学龄前儿童的口腔生理特点及错颌畸形表现、危害、形成原因。讲解儿童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纠正/制止方法等,提高家属对错颌畸形的认知和重视,同时提高家属干预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指导家属加强对患儿的监督;②矫正器的使用。学龄前儿童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配合意识差,佩戴矫正器是纠正不良口腔习惯的重要方法。应针对儿童的年龄、存在的不良口腔习惯选择适合的矫正器佩戴,帮助儿童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存在吮指习惯的儿童,可选择佩戴舌刺、手指套;存在舔舌习惯的儿童,可选择佩戴腭网、腭刺、舌栏;存在吮唇习惯的儿童,佩戴唇档;磨牙患儿佩戴防磨牙套等。选择适宜的矫治器利于提醒和纠正,帮助儿童改正不良口腔习惯;③针对性治疗及预防。针对疾病所致的不良口腔习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寄生虫、缺钙、胃肠功能紊乱与磨牙习惯密切相关,应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治疗17。龋齿是造成偏侧咀嚼的重要原因,应控制儿童进食碳酸饮料、甜食,并加强指导儿童进行刷牙,预防龋齿发生L8。已经出现龋齿的患儿,应及时治疗;④错颌畸形治疗:儿童出现错颌畸形后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延长将会导致畸形更加明显和严重。因此,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学龄前儿童,家属应定期携带儿童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错颌畸形,采用适合的矫治方法,及时矫正。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错颌畸形发生的密切相关,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学龄前儿童更易发生错颌畸形,加强监督和纠正学龄前儿童不良口腔习惯利于预防错颌畸形发生。
参考文献
[1]宿洪丽,彭谦.错(拾)畸形对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33(4):500-502.
[2]黄桂月,刘波,陈梅红,等.昆明市乳牙列错畸形发病率的调查研究.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2):141-143.
[3]余建华,徐舒豪,夏慧玲,等.成都地区替牙期儿童咬合发育情况的调查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33(2):78-80.
[4]张傲雪.2015年-2016年平顶山市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调查研究.青岛医药卫生,2017,49(6):453-455.
[5]许佳奇.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矫治.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2):2730-2732.
[6]田馨,姚甜,蒋昕怡.早期矫治对错颌畸形患儿颌骨、上气道结构的影响.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33(9):643-645.
[7]历炳帅.儿童错合畸形早期矫治必要性与矫治方法研究.临床军医杂志,2017,45(1):96-_97.
[8]李银岚,朱凌虹,张静妮.某辖区9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8,40(2):179-181.
[收稿日期: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