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视角下的家庭代际冲突与支持策略

2020-04-21 03:22罗园园
教育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父辈

朱 莉,李 燕,俞 峰,罗园园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上海,200234)

一、引言

近年来,隔代教养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竞争加剧、双职工家庭数量的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祖辈在照顾孙辈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项针对北京、广州、成都、苏州、哈尔滨、郑州 6 个城市的调查研究显示:“近八成(79.7%)城市家庭祖辈参与孩子的教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93.8%)乐意参与教养。”[1]习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在每个家庭中都存在着以二元关系形式存在的子结构,如亲子关系、祖父母—孙子关系(两代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同代人之间的关系)。每一种关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并对家庭成员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家庭生态成为儿童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祖孙关系理应引起关注。

祖辈的参与减轻了父辈工作/学习的后顾之忧,增强家庭教育能力,加强了代际互动,但隔代教养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成长的因子,如隔代教养冲突等。以往的研究多从幼儿个体发展或站在父辈的立场研究祖辈参与孙辈教养对孙辈、父辈、家庭整体的利与弊,鲜少有研究专门探讨祖辈对参与孙辈教养的看法与需求。祖、父辈两代人由于教养观念、教养内容、教养方式等差异导致的家庭矛盾在家庭中较为突出。一项针对中国城市家庭教育祖辈参与状况的调查表明,约16%的儿童祖辈和23.6%的儿童父辈提到祖辈参与教养增加了双方的代际冲突[1]。代际冲突,是指两代人因思想、情感上的隔阂而发生的矛盾冲突,也称为“代沟”。祖辈参与孙辈教养的家庭中,祖辈和父辈有不同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式,共同抚养的过程中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这些差异,甚至引发家庭矛盾。代际冲突不仅会影响隔代与亲代间的和谐相处,而且会让孙辈产生无所适从的局促感甚至学会钻空子,处理不当则大大降低家庭教养的功效。幼儿知道行为的多重标准,他们会利用不同教养者教养过程中制造的漏洞为自己谋利。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祖辈眼中家庭代际冲突问题现状及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家庭支持策略,以期帮助祖辈有效化解与幼儿父母的冲突,增强隔代与亲代的教养默契度,提升隔代教养效力。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是来自上海城区部分街道社区的94名参与隔代教养的祖辈。其中,女性祖辈偏多,占比71.3%。由于本研究的样本群体较为特殊,要求以参与学龄前幼儿教养的祖辈为主,故借助社区居委力量,主要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获取研究对象,样本来自不同的街道社区,具有代表性。祖辈基本信息详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表(n=94)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在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授的指导下,围绕祖辈在带孙过程中的需求、困惑、自身感受以及对祖辈教养课程的期望四大维度编制访谈提纲,分别是教育孙辈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最在意的事”“感到最困惑(烦心)的事”“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本研究对祖辈进行小组集体访谈,每个小组分别由1位主问,2名追问以及10~15名受访祖辈组成,访谈者均为经过培训且熟悉访谈目的学前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在取得研究对象允许的情况下,访谈过程全程录音,时长约1小时。

访谈结束,本研究对访谈录音逐字转录,并对转录文本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通过熟读访谈文本,思考内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重点标记,借助Nvivo11.0质性研究资料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管理、统计和分类。

三、结果与分析

祖辈几乎在就每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时都会或多或少提及两代人观点、做法的不一致。其中,在谈论“在孙子/孙女成长过程中您最在意的事是什么”和“您在带孙子/孙女的过程中,感到最困惑(最烦心)的事情是什么”这两大问题时,祖辈较为集中地呈现了与幼儿父母的冲突表现。分析祖辈的访谈资料发现,祖辈视角下,隔代教养中祖、父辈的冲突表现及其成因如下:

第一,竞争性教育 VS 自然式成长。本研究中,竞争性教育是指父辈家长唯恐幼儿输在起跑线上,高度限制幼儿娱乐时间的教育方式;自然式成长是指祖辈家长主张幼儿吃饱穿暖、健康快乐成长的教养方式。访谈发现,约有85%的祖辈反映其孙辈参与各类兴趣班。目前,幼儿上辅导班、兴趣班呈现出年龄小、种类多、时间占用大三大特点,而80%祖辈对幼儿从小上太多补习班意见较大。秉着对“赢在起点”的坚持,父辈们往往更强调竞争性教育。而祖辈则希望孙辈拥有快乐而自在的童年,保持身心健康,顺其自然。65%的祖辈在访谈中直接表达了他们的担心,“孩子太小学不到东西”。祖辈普遍更看重孙辈的身心健康,信奉“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将“成人”置于培养孙辈的首位,主张孙辈张弛有度地学习,成才与否顺其自然。

“我认为孩子们现在就是以玩为主,以学习为辅的。我跟我儿子说, 你也不要指望你女儿怎么样,读博士、成科学家啊!这个毕竟是少数。第一,你要身体健康,因为我身体不好,要身体健康,这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心理健康; 第三嘛,不要学坏。这三点做好了,就可以了。小孩有多少发展是要看他自己的能力。他们给孩子去培训啊,我们的大孩子也是得晚上十点半才睡觉的,晚上休息不好,恶性循环,早上头脑不清楚,记忆力也不好的恶性循环,白天也听不进课的。”(徐奶奶,60岁,高中)

祖辈还表示不赞成妈妈将孙女送去学习舞蹈,因为她曾在新闻上看到关于练舞不慎导致孩子残疾的案例。在这位奶奶眼里,孙女的身体不受伤远比会一点技能来得重要。不少祖辈将小孩竞相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象视为孩子父母之间的盲目攀比,劳民伤财。

分离立交桥梁工程是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规模性、复杂性常常要面临许多难以预测的安全风险[1],这通常会导致施工期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分离立交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2].

从祖辈们陈述中,本研究发现父辈“重教轻养”而祖辈“重养轻教”,这一代际冲突的产生,究其根本还是祖辈和父辈由于教养理念的不同而导致的教养行为差异。针对上述冲突表现,本研究认为祖辈与父辈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理念差异:其一,祖辈与父辈的儿童观存在差异。以往的研究多批判祖辈思想守旧,固守经验,束缚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禀性。访谈结果表明,95%的祖辈都希望孙辈拥有自由自在的快乐童年。可见,其实不少城市老人的儿童观也是与时俱进的。作为家庭中流砥柱的父辈,深感社会竞争的激烈残酷与生活的重重压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身上补齐自身的短板”,望子成龙的心理使其不由自主地忽略了幼儿的天性与需求。其二,祖、父辈对“成功”有不同的看法。80%的祖辈都提到父辈无比看重子女的学业成绩、技能特长,有“重智轻德”的跛脚倾向;而在祖辈眼中,成人先于成才,一时的第一并不等于优秀,所有参与访谈的祖辈一致表示更看重孙辈的品德教育、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参与本研究访谈的祖辈大多已退出竞争激烈的职场,心态日趋平和,对“成功”有不一样的看法,正如部分祖辈所言,“各类特长可能只是孩子长大成人后的拥有的‘鱼’,而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是‘鱼杆’——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见,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相比于父辈的功利性、竞争性教育,祖辈明显多一分“有苗不愁长”的坦然,主张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顺其自然地成长。此外,辅导机构的资质是祖辈所担心的,也会间接影响隔代教养家庭和谐,如何做到既满足家庭教育需求,又让家长放心,值得引起社会关注。

第二,自理自立 VS 伸手代劳。本研究中,自理自立能力主要指幼儿在生活上能自己处理琐事,如自主吃饭、穿衣、喝水等;伸手代劳指祖辈家长处于担心孙辈的吃穿等问题而过度帮忙甚至包办的行为。分析祖辈的访谈发现,祖辈眼里约90%的父辈看重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吃饭问题上,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祖辈会更多地喂养。祖辈自己也表示,孩子的父母并不同意自己的做法,祖辈反映孩子父母主张顺其自然,父母会说“等孩子饿了自然会吃”。可见,父辈认为追着孩子吃、喂孩子吃是溺爱的表现,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祖辈则担心不吃饭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软硬兼施要求孩子吃饭。访谈中,几乎所有祖辈都认同给幼儿“立规矩”、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但落实到行动上时,45%的祖辈表示常常“狠不下心”“打折扣”,造成在发展孙辈自理能力问题上出现态度、行为不匹配的现象。

“我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他就老油条,钻空子,很逆反。吃是会吃的,在家里要你喂他, 干什么,就是手空出来就可以去玩了, 你喂他他就开始玩。 这个是我不好,心不硬,拉不下脸,不能坚持,会心软。”(王奶奶,63岁,大专)

陈鹤琴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学龄前是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尽管祖、父辈都认同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落实到教养行为上还是存在差异。祖辈出于“哄孩子开心”“担心孙辈年纪小动手能力差”“生怕孩子挨饿”等原因常忍不住伸手代劳,破坏了父辈定下的规矩,引发父辈的不满情绪。如果父辈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少一些“不拘小节”,让祖辈相信自己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方式是靠谱的,如果祖辈少一些“心软”,坚持配合父辈的规矩教育,孩子很有可能收获一个幸福的童年与未来。

第三,沟通——婆婆 VS 儿媳。Keene Prokos, Held(2011)的研究发现抚养孙辈的祖父母大部分是女性,只有37%的监护祖父母是祖父[2]。这也符合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此外,访谈中不少祖母表示自己与儿媳妇之间更容易产生冲突。Loganet(1998)的研究也认为,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中国家庭中最困难的关系之一。[1]

“做奶奶比较难,做外婆比较方便的,做奶奶和儿媳妇不好沟通的,和儿媳妇想法不一样的时候,不好回答的。”(许奶奶,65岁,高中)

第四,主角身份 VS 配角身份。祖、父辈代际间责任分担不当也是代际冲突的源头。访谈中近八成城市祖辈明确区分了自己和孩子父母的角色。“你们是孩子的父母,你们是主角,我们是配角。你们有困难,我们来帮你们,你们没有困难,你们自己来带。”(张爷爷,62岁,大专)

祖辈出于对父辈、孙辈的体贴、关爱,不惜牺牲自己的夕阳红,积极承担主持家务、参与教养孙辈的重担。

在此过程中,倘若家庭成员不能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协商家庭事务,怨言、不满便会由此而生,从而激发代际冲突。“平时上午下午要接送小孩,烧晚饭;双休日孩子爸妈在家还是由我烧饭,他们年轻人还更加加重了我们的负担!” (刘奶奶,66岁,初中)

事实上,长辈们对孩子的无私奉献滋长了成年孩子的依赖性。作为教养主角的父辈由于种种原因将孩子甩给祖辈,却又抱怨祖辈没有按照自己认为的科学现代育儿观念来落实家庭教育问题,批判祖辈对孙辈溺爱大于教育,一味迁就,包办代劳,祖辈难免会有吃力不讨好的无奈感。尽管祖辈享受儿孙绕膝的满足,乐于含饴弄孙,但他们也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享受老年生活的乐趣。

四、家庭支持策略

在当下中国的城市家庭,隔代教养普遍存在,祖、父辈的代际冲突影响家庭和睦,让孩子无所适从,降低教养的有效性,不利于家庭教养合力的形成。相关研究证实,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加强祖、父辈两代人不同教养的协调性、相容性,相互取长补短,这一问题亟待引起各界关注。

(一) 多方共促,拓宽祖辈学习渠道

一个富有成长性的成人才能带出富有成长性的孩子。祖辈只有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获得科学、符合现代儿童特点的教养知识。调研发现,大多数祖辈拥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祖辈获取育儿知识的渠道较为封闭,主要来自家庭内部经验的积累与传递。有调查显示,约90.4%父母表示“完全不同意”或“不太同意”祖辈完全按小时候教育自己的方法教育孩子[3]。正如刘云、赵振国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祖辈普遍缺少科学育儿知识,但他们其实渴望学习,很想教育好孙辈,只是苦于“讨教无门”。相关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研究发现,32.4%的家长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73.5%的家长表示没有接受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的家庭教育培训。[4]因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统合各类社会资源,提供丰富、有效的家庭支持,拓宽祖辈学习渠道,促使祖辈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获得正确的孙辈教养方法,提升祖辈育孙能力。

首先,家长学校、老年大学等是祖辈获得系统教养知识的重要渠道。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外部支持者主要是幼儿园,政府及社会机构支持不足,而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支持又存在幼儿园本位倾向。因此,政府应明确家庭教育服务主体责任,将家庭教育支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广泛设立祖辈教育场所,为祖辈家长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祖辈家长“老有所学”,丰富祖辈知识,为祖辈提供系统学习科学育孙理念、内容以及提供系统实践指导、网络及电子产品等新事物使用的机会。

其次,吸纳高校及幼儿园等专业力量,积极培育家庭教育服务市场,推动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骆风等在社会大系统的视角下,提出政府不仅应积极兴办老年大学,还应加强政府投入引导高校研究人员与幼儿园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培训,为祖辈提供咨询和专业指导服务。[5]对此,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一项研究项目旨在以社区为依托,由高校研究人员为祖父母和其孙辈提供支持服务,例如,由高校发起,以社区为基地,定期开展涵盖特定主题的社区研讨会等。该项目的参与者反馈,以研讨会为形式的祖辈教养支持策略是成功的。[6]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我国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可供参考。第一,政府可以帮助建立高校、幼儿园与社区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高校专家教授为社区开展培训,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进社区,用案例向祖辈呈现孙辈在园的表现,帮助祖辈更好了解现在的幼儿的新特点,为祖辈提供应对孙辈分离焦虑等常见问题的实践指导。此外,以社区为单位的针对祖辈活动的工作坊值得大力发展,在工作坊中,邀请高校教师等专业人员围绕祖辈关心的某一特定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给予每位祖辈充分提出自己问题,发表自己建议的机会,让每位祖辈都有收获,同时也在相互支持、相互启发中获得成长。第二,当前专门针对祖辈教养的教材、课程、专业社区祖辈教养课程讲师均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力量,重点发挥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在幼儿发展、老年教育方面的优势,研发精准符合不同年龄幼儿认知及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符合祖辈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面向家庭的祖辈教养入户指导手册,面向课程讲师的祖辈教养教师指导手册,方便祖辈自学,方便课程开展与推广。第三,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和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祖辈学习相关教育知识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此,政府应大力鼓励扶持高校教师的网络课程建设,如开展面向隔代教养祖辈的家庭教育慕课课程,扩大传播隔代教养知识的范围与途径,方便祖辈随时随地学习。第四,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传播科学教育知识。不少大学生团队开始关注隔代教养这一社会现象,走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路线。因而,政府也可以与大学生科研团队、大学生社团等合作,购买大学生团队的祖辈家庭教育服务,支持大学生参与隔代教养课程的研究,推动课程在社区的实施与推广。

最后,相关社区可以借鉴“三社联动”模式,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人才支撑,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将分散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等多元主体整合为社区治理的整体性力量,促进协调联动,激发社区活力[7][9],为社区隔代教养祖辈及家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其一,社区可以开设祖孙游戏学习坊、祖孙共读书吧等,增加祖孙互动的机会,缩小祖孙的代沟。其二,社区还可与相关妇女组织合作开办婚姻学校,通过情景剧、专家讲座等形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家庭矛盾解决对策,使家庭成员换位思考,更好地进行合作互助。其三,社区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宣传科学育儿的理念与常识,创建与隔代教养相关的公众号,让祖辈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得育儿知识。

(二)立足隔代教养现状,扩大家园合作主体

幼儿园教育的开放性备受推崇,幼儿园、家长、其他社会力量是促进幼儿发展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共同因素,幼儿园也特别强调与家长的合作。当下,由于父辈工作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祖辈代替父辈负责接送幼儿。祖辈也已成为与幼儿园联系最密切的群体。因此,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也应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充分考虑祖辈的需求、特点。为了提高孙辈的教养成果,幼儿园有必要与参与孙辈教养的祖辈建立更多的联系。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开放日活动,邀请祖辈前来参与,发挥祖辈的经验、绝活,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幼儿园还可以帮助祖辈更加了解幼儿园活动,孙辈的在园情况,增强祖辈的参与感、获得感,将家园合作扩展至祖辈主体,行成祖辈、父辈、幼儿园三方共同体。

幼儿教师应重视祖辈家长,充分利用祖辈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多和祖辈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互相反馈,便于老师、家长形成对幼儿的立体认识,相互配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幼儿园需改善家委会构成结构,在已有的父辈家委会基础上融入祖辈力量,使祖辈和父辈都以主人翁的心态共同协助园方活动的开展,促进家园沟通、理解。祖辈家长在事实上要比父辈家长更常接触幼儿园,因此祖辈在家委会中应该拥有发言权。幼儿园还应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为隔代教养家庭提供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雪在两会上“建议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以咨询室为依托,整合学校、社会各方资源,解决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地迫切需求”。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园长接待日、家园之窗定期更新等形式为祖辈家长答疑解惑,向他们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健康喂养知识等。

(三)大力整顿课外培训机构市场,还祖辈一份安心

参加课外辅导是调研中家庭代际冲突的一大焦点,有祖辈反映,在孙辈自己有兴趣的情况下,他们不反对孙辈学习特长,唯一担心的是辅导机构的资质,如不合格的舞蹈班教坏孙辈的身体等,他们给出了新闻案例进行佐证。确实,目前市面上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祖辈对此持不信任态度也是情理之中。相关部门应大力整顿课外培训机构市场,联动多方力量加快落实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特别是涉及幼儿身体、形体的机构,要确保培训教师的资质。2019年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我们是不获全胜决不收手。一些违规的培训机构跟我们打游击战,我们就打持久战,跟我们打麻雀战,我们就打攻坚战!”可以预见,在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解决这一难题,缓解家庭需要送孩子上培训班却又不敢送的尴尬局面。

(四) 建立家庭有效沟通机制,加强文化反哺

祖辈经验式育儿与父辈提倡的科学育儿之间存在矛盾与不协调,其实质也是祖、父辈两代人代沟的表现,是不同文化、信念、价值观的碰撞。面对家庭代际冲突,家庭成员应该互相理解、接纳,明白“现代世界的特征,接受代际之间的冲突,接受由于不断地技术化,每一代的生活经历都将与他们的上一代有所不同的信念”。有良好的沟通是功能正常的家庭应该具备的特征,有效的沟通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是化解祖、父辈冲突的基础,有助于家庭凝聚力及和谐家庭氛围的形成。而隔代教养家庭的祖、父辈即便同住一片屋檐下,也鲜少敞开心扉共同讨论家庭教养问题,各执己见,互相抵触教养理念与行为上的分歧,日积月累任由矛盾的种子发芽生长。

因此,家庭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进行有效沟通。首先,家庭成员应去除偏见陈见,相互理解、接纳,对待家庭事务,坚持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原则,理性的思维、情感的尊重、交流的渠道都是化解家庭代际冲突的必备条件。其次,冲突产生后,祖、父辈应积极面对,开诚布公地展开沟通交流,两代人都静下心来认真沟通、协商,商讨彼此在某些决定或责任中的矛盾之处,明确彼此的需要及感受,在良好的沟通中正视矛盾,尽量保持祖、父辈教养理念的一致,确保家庭教养的有效性。当然,在后喻文化盛行的今天,父辈也有责任积极对祖辈进行文化反哺,缩小两代人的代沟。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父辈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接过父辈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