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峰
(淮安市中心血站,江苏 淮安 223001)
血站血液检验包括采集、储存、运输和检验四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检验存在误差情况较为普遍,但误差会影响血液检验准确性,影响对血液提供者健康状况的评价,对后续临床应用造成不良影响[1]。因此在血站血液检验过程中,如何降低标本误差始终是日常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考虑到血液检验环节较多,影响因素复杂,在应对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主要诱因,进而针对性制定应对策略,以此降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本文以血站血液检验存在误差的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导致误差的原因,针对性探究有效应对方式,旨在为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找寻有效应对措施,做出如下报道:
时间:2017年8月~2019年7月,对象:血站血液检验出现误差标本,样本量:81例,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20~57岁,平均(38.33±2.77)岁,全部献血者自愿参与献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或代谢障碍情况,排除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无传染病情况。
血站工作人员对初次筛选合格献血者进行统一采血,完成初筛检验项目后,采血完成后同步留取标本,送至检验科完成检验工作,随机抽取其中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采集前献血者自身状况、采集过程、运输过程和检验过程中情况,数据录入电子数据库进一步分析整理。
统计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81例标本中,标本误差原因主要与标本采集过程、检验过程、提供者自身因素、送检过程因素相关,详见表1。
血站血液检验在保障血液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受血者用血安全,因此临床尤为重视血站血液检测准确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检测存在样本误差情况,因此我们实验室重视探究导致误差的因素,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应对策略,以此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为安全输血等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障[2-3]。
表1 误差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过程、检验过程、献血者自身因素、送检过程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措施如下:就标本采集过程而言,存在采血量不当、采血时间及操作不当情况,因此为了提高准确性,应结合实际需求留取适量标本,并根据具体要求确定采集部位,采血时观察献血者实际情况,通常在安静休息后进行采血,保证献血者在平稳状态下采血,此外在具体操作时要按规定进行旁路留取标本,避免在标本留取过程中出现凝血情况,并合理使用抗凝剂,避免血液凝固或过度稀释;检验过程中导致的误差情况多与检验操作具体情况有关,检验结果也受检验人员操作不当影响,因此应严格监测检验环节工作开展,按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培养其敬业劲射;就提供者自身而言,月经期、饮食、运动、药物或情绪等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因此血站应做好科普工作,并在采集标本前观察献血者状况,询问其机体情况,通常献血者摄入高脂肪食物、保健品后不宜采血,因为此时体内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心肌酶等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献血者通常需清淡饮食后进行采血,同时采集前询问献血者是否服用药物,明确其服药史。且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献血,要休息30min后或改天再进行献血,而对于情绪波动较大情况,要安抚献血者,无法达到平静状态,说明原因,指导献血者择期献血,此外月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此时血象参数异常,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女性献血应避开月将期;就送检环节而言,送检时间不要过长,且送检过程中保证温度恒定,样本不得暴露在阳光下,且运输平稳,避免剧烈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