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波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形成阶段。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教师精心设计教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计教案;阅读;兴趣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在我看来,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与乐趣,从而爱上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多多阅读一些书籍,以便开拓自己的眼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所以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宝贵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以引导学生阅读《盼》为例,首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完课文,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讲出事情的经过,然后和学生一起互动,进行课题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期盼的事情呢?请和周围的学生相互交流沟通。有的学生说道:“自己的朋友送了一枝新的铅笔,自己一直盼着原来旧的铅笔赶快用完。”还有的学生说道:“我一直盼着冬季的到来,到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堆雪人。”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在某一天送给她一件绿色的雨衣,在这之后就每天盼着下雨,终于有一天下雨了,小女孩想借着机会把雨衣穿上,于是就不停地问妈妈,家里缺不缺东西,最终作者还是如愿以偿地穿着雨衣出去上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文中最后结尾中提到“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表现出来作者的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认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开拓眼界,吸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多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以引导学生阅读《好的故事》为例,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并且在阅读的时候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鲁迅描写梦境的散文诗,因为当时的背景是封建军阀统治的北平,社会是黑暗的、昏沉的,文中表现出来的则是温暖的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导学生分析“我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那么在梦境中都有哪些呢?文中第五段写出了有妇女、鸡、狗、丛树等等,塑造了一个温馨而又和谐的场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意义的小故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木屑与手表的小故事,有一个木匠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将手表掉在地上,他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于是就叫来许多小伙伴一起找,但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最终木匠的孩子找到了手表,木匠就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孩子却说静下来,听手表的声音,依靠着声音就把手表找到了。这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想不到任何办法,就可以静下心来,寻找另外一个思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文字的魅力,才会转变阅读的态度,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平時教学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准备条件。
以引导学生阅读《狼》为例,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狼的认识。学生经过思考说道:“狼是凶残的,是冷血动物。”还有的学生说道:“狼的外表和哈士奇相似,但是狼终究是野外生活的动物,是残忍的。”之后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狼的电影或者纪录片,让学生对狼建立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阅读书籍,并且在阅读的过程让学生站在母狼紫岚的角度去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书籍中的母狼紫岚为了实现丈夫黑桑的遗愿,开始了培养狼王的旅程,同时也拒绝其他公狼的示爱,独自承担起抚养几只狼崽的任务,无奈现实总是与想象是相反的,最终母狼紫岚以失败告终,又将愿望放在女儿生下的狼崽身上,为了避免小狼被金雕吃掉,最后和金雕同归于尽。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让学生有想迫切了解母狼紫岚经历的冲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准备条件。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还需要在平时教学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志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6):136-136.
[2]呼玉山.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