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思考

2020-04-20 11:09刘俊明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三位一体思考

刘俊明

摘    要: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更与国家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必须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全面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家庭基础角色、社会环境构建的育人整体合力,三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思考

近年来,“三位一体”成为学校德育的关键词。三位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一体主要是指三者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共同致力于同一目标的实现。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是当前诸多小学着力研究的育人课题。本文聚焦于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为相关研究或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发挥学校育人主体作用

面向未成年人开展道德教育,学校必须是主阵地,其作用和地位是任何组织都无法代替的,倘若学校“失责”,那么德育成效必定大打折扣。学校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善于采取系列创新性举措,开展德育工作。小学阶段作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小学要在关注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如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校应该积极作为,更需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牵头部门担当作为,积极创新教育举措,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前行。

政教处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牵头部门,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德育工作。我们会牵头在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德育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强化道德意识,提升道德修养。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借助互联网上丰富的德育资源,定期采集,在充分分析小学生身心特征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对素材进行剪辑,形成可视可听的影像素材,让学生在视听过程中感悟道德力量,培育道德品质。总而言之,政教处积极作为,不断发挥学校育人主体作用。

二、注重家庭育人基础角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进入学校教育阶段、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学生的行为习惯深受父母的影响,不仅如此,当学生走入学校接受教育时,其亦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必须重视家庭作用;而要想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必须注重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基础角色。学校需要与家庭密切合作,采取有效举措,搭建有效平台,创设有效环境,推动家庭育人基础作用的发挥。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庭育人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在家庭阶段,更需要家庭积极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

我们会在每年的十二月份,组织评选“感恩之星”,提倡“与爱同行”,这一活动主要是以感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重在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唤醒学生感恩意识,体验角色互换,接受情感洗礼,让学生学会感恩。我们会组织学生在家里时,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聊天谈心,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主动了解父母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也让父母真切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这种情况下,父母也主动参与到学校德育中,走上班会讲台,分享孩子道德成长的点点滴滴,为其他家长带来启迪的同时,也鼓励了孩子,助力提升了孩子道德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社区育人环境构建

社区作为社会的子细胞,不仅代表着社会,更对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变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学校一般都驻扎在某个社区,这个社区的育人环境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育人环境,进而影响学校育人成效。学校德育部门,要高度重视与社区的沟通联系,采取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社区积极发挥育人功能,积极强化社区育人环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想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必须强化社区育人环境构建。

我们学校就很好践行了上述理念。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社区育人环境构建,带领政教处等相关部门,积极与驻地社区沟通联系,合作实现学校与社区联动,打造出了小学生德育大课堂。政教處经常牵头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到社区开展各类道德主题教育活动,送服务进社区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道德修养。社区也经常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时,邀请学生参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关爱他们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推动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四、打造三位育人整体合力

在面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容易造成德育成效的降低。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主体作用、家庭基础角色、社区育人环境构建,全面打造三位育人的整体合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积极发挥主动作用,建立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通过搭建一定的平台,推动相关德育工作的开展。这也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有效举措。

政教处一直是我校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主要推动者。政教处经常组织家校活动,如家长大讲堂等,密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也会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如“文明社区建设有我”系列活动等,密切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因为这种互动,让社区和家庭的力量都集中到了学校这一平台,全方位形成了三者的教育合力,实现了提升德育效能的目的。

可以说,只要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形成“一体”,充分发挥三者在育人方面的成效和作用,必定可有效促进德育工作效果的提升,为培育时代新人作出贡献。但是,“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打造,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并认真按照小学阶段学生德育规律开展相关举措,力求德育合力的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华英.论德育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渗透[J].好家长,2019,(013):63-63.

[2]李利斌.“家校一体”的小学德育工作路径探索[J].教师,2019(27):16-17.

[3]贺飞.三位一体,升华小学生道德意识[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6(5):12-13.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三位一体思考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