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飞飞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识字,最终导致语文水平低于其他孩子。本文就这个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课内识字——方法多样;课外识字——习惯而为,从而扩大语文识字教学的辐射范围,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识字兴趣;课内识字效率;生活化识字
部编本教材对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写字的编排遵循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就加足了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分量, 而汉字复杂的 音、形、义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一位物理教师这么说:“你不是教物理的,你是教人学物理的。”i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我们不是教字的,是教孩子学认字的。”因此,教师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检查孩子最后到底认识了多少字,而在于确定孩子是否掌握了这种识字方法并能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 小语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二是课外。ii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和识字兴趣的培养;在课外,我们要关注养成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一 、课内识字趣味化,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孩子识字的欲望,促进课堂识字效果的提升。
1.充分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识字
(1)利用五行识字
五行文化在老一辈的人嘴里口口相传,孩子们听在耳里,奇在心里。那么,在课堂上利用这种平时孩子有些接触的传统文化,既能提高孩子识字的效率,又能为孩子解除平时的疑惑,岂不一箭双雕?
例如,在部编本教材识字4《金木水火》中,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字便可结合五行文化来帮助孩子们识记。再比如:咱们班孩子中有一个字是“鑫”,那说明这个孩子,五行缺金,还有的孩子名字中有“垚”,那么他可能五行缺土,所以,长辈才会给他取这样的名字。
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识字,不禁识字变得趣味盎然,对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使识字跳脱死记硬背的框架。
(2)利用传统蒙学的方法识字
如:三字经,对韵歌。很多孩子其实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了三字经,对三字经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印象。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们指读三字经,在这样富有韵律的朗读中,孩子们对《三字经》中的字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字理识字
从汉字的构字特點来看,可以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因此,结合这三类字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推出相应的识字方法,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1)象形识字
象形字教学,即独体字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优势,认识方块汉字比成年文盲快得多,若展示相应的甲骨文、金文等古象形字,更能过目不忘。所以在学习独体字时,直接出示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识字,展开想象。这种利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使用较为频繁,如在部编本教材的《日月水火》一课中,直接出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的图片以及他们的古体字,学生一看到图片就能想出这些字,课堂中识字效率较高。
(2)会意识字
会意字识字,即合体字教学。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合体字极大部分。让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文,在学文中复习巩固生字,是我们一直研讨的一个课程。比如,在《日月明》一课中,三人成众,代表人很多;日月明,日月都代表的明亮,只不过日代表白天的明亮,而月代表着黑夜的明亮。这样,孩子们能够在理解中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可以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孩子的识字兴趣。
(3)形声识字
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的会认字中,以形声字为主。
如二年级下册《识字4》,孩子们利用形声识字,不仅方法好,而且生字也记得牢。在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拼音,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读后再观察生字,让他们从中发现小秘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明确判断:本课的生字大都带有虫子旁,如:蜻蜓、蚂蚁、蚯蚓、蜘蛛等。以其中的蚂蚁为例,“马、义”和“蚂、蚁”对照起来学习,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探究规律, “‘马和蚂的读音相同,蚂比马多了一个虫字旁,义和蚁的读音除了声调也一样,蚁比‘义也是多了一个虫字旁。像‘蚂、蚁这样的字是形声字”。并且总结出形声字的特点:形声字的偏旁表示字的意思,部件代表字的读音,这样,从文本的生字中总结方法,在回到文本中,识字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教孩子认字。
3.同类事物列举识字
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起想象和联想,在同类事物之间,记录同类事物的汉字之间的相互关联中,学习生字,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和效果。如《操场上》,这篇识字课文,列举了六项体育活动——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记录这六项体育运动的主要动词,其字形有着共同之处,“打,拔,拍”的偏旁都为提手旁,这些动作都与手有关;“跳,跑,踢”的偏旁都为足字旁,这些动作都与脚有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一方面可以发现这些字的共同之处,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另一方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4.趣味识字
趣味性的知识和丰富的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求知欲。
(1)儿歌识字
儿歌朗朗上口,富有韵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感,同时也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要学习的生字。比如在学习一下《识字四》中的“晒”一字时,就可以根据歌词改编一首儿歌:太阳出来啰啰,晒衣服啰啷啰,一直晒到太阳西,咣啋,太阳西啰啷啰。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孩子们的兴趣被提起来了,既可以加强对“晒”字的识记,又可以提高后面课堂的效率。
(2)游戏识字
游戏识字重在提高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常见的识字游戏有:摘苹果,走迷宫,摘红旗,青蛙过河。如在巩固《金木水火》一课中的“金,木,水,火,土.....”等生字中,我采用了迷宫的游戏方式,孩子们兴致高昂,上课完后,我进行了全班性的调研,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掌握了
本课的生字。另外,还可以采取小火车的形式,小组比赛摘红旗的方式。总之,要让游戏使得本来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吸引力。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使用游戏学习的方式,不失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二、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开放性的识字教学对学生识字量的提高和巩固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会之间,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融合,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生活中的字“剪”下来
生活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于是,我们确立了“拓展识字渠道,实现提前识字”的共同目标,我们要求孩子把生活中看到的字剪下来,或者请家长写下来,借助拼音认字。孩子们的生活化识字本中“时代超市,班级,姓名”等字随处可见,虽然每天只需要认识三个字,但是孩子们慢慢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并且成为一种习惯,一看到字就读,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孩子们的识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生活中的字记下来
儿童天生好动,喜欢游戏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伴着他们成长。我们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实验中,比如《我爱旅游》,《我的三十个爸爸与妈妈》,通过一个个有趣的综合活动,组织孩子们识字。可以是公交车站牌上随性而问的一个字,也可以是旅游景区指示牌上的几个字。关键在于让孩子能够养成走到哪儿,认到哪儿的良好的识字习惯。
3.不认识的字查出来
在探究中,我们不局限教材所规定的识字量。多识字可以帮助学生阅读书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爱读书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识字能力,我们着力培養每个孩子的阅读习惯,把“每天阅读半个小时”作为他们的主要家庭作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这既加深了他们对生字的理解,又为后续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小学二上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部首查字法,在阅读中碰到生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来查生字,这样,既能让孩子多识字,还能帮孩子们不断巩固查字典这样的方法,为小学高段学生独立识字打好扎实的基础。
4.识字大比拼
坚持是一种力量。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有一次识字大比拼,每个班选六个人,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较。那这个比赛的辐射范围只是那些比较优秀的孩子。那我认为,这样的比赛也可以在整个班级范围内施展开来。因此,我每半个月都会在班级的小组之间组织这样一次识字比赛。字的内容来自于课内以及课外的孩子阅读率较高的书本。胜出的小组所有成员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品。这样,孩子们的识字自觉性大大提高,而且,在班里还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优秀的孩子帮助学困生认生字。使得双方的学习都有所提升。
课内课外两条腿一起走,相信孩子的识字兴趣会逐渐提高,识字能力会增强,识字量会大步增加。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江苏.《生活识字好处多》[J].《小学语文教师》,2017年,第六期:47-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