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EMI Co-Teaching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20 11:46卢选民王娟
科教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卢选民 王娟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英文媒介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牛津大学EMI(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英文媒介教学)中的Co-Teaching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把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协作起来,促进学生的交叉学科学习和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EMI Co-Teaching 高等教育国际化 交叉学科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 to better carry out English media teaching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higher education worker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EMI) of Oxford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how to coordinat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through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promote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

Keywords EMI; Co-Teach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ross disciplin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大学受到国际留学生的青睐,来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目前我国各类在校留学生约41000余名,来自世界125个国家,留学生类别包括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研究学者及各种类型的短期学习班学员等。同时,为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参加国际班的学习。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英文媒介教学(EMI)活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1]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并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因此,我们把牛津大学EMI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结合起来,以Co-Teaching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把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协作起来,促进学生的交叉学科学习和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2][3]

1 牛津大学EMI Co-Teaching教学方法

在EMI英文媒介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把教学内容和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式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这其中,Co-Teaching教学方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为TPACK教学模型。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年提出的。从2005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TPACK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的TPACK能力是未来教师必备的能力。

TPACK 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四个复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由于TPACK是整合了三种知识要素以后形成的新知识,涉及的条件、因素較多,且彼此交互作用,因此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教学观念的解决方案;相反,这种解决方案只能依赖每位教师的认知灵活性在三种知识的结合与交叉中去寻找。

正是由于每位教师的局限性和认知领域的不同,因此Co-Teaching的教学方法成为实践TPACK的最佳途径。在Co-Teaching教学方法中,一般是两位教师来共同组织课堂教学,它不同于助教模式,而是两位教师都起到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交叉讲授相关知识,并相互配合。

(1)在教學设计阶段,首先要找到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根据不同学科对某一个技术问题的不同视角,把该学科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其中;

(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比如Kahoot、Seasaw、Rddix、Quizizz、雨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一个学科领域自然过渡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实现交叉学科的融合。

(3)充分发挥Co-Teaching中教师和学生组织互动活动的高效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TPS(Think-Pair-Share)模式,进行讨论和分享;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牛津大学EMI Co-Teaching教学方法的实践

2018年11月11日至2018年11月25日,我们一行10人从西北工业大学出发赴英国牛津大学进行EMI研修。在为期2周的研修中,我们一方面听Julie、Tom和Ben等牛津教授讲授她(他)们在牛津开展EMI研究和进行国际EMI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就国际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需要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一次次的教学问题阐述和课堂现场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组织新型的Co-Teaching教学实践活动。在学校里,我主要讲授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全英文课程,外国语学院的王娟老师主要是讲授英文语言学习课程的,所以我们讨论、思考、磨合,最后选取了《Communications》作为我们合作教学的契合点。因为Communications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一方面的意思是指通信,所以王娟老师可以从人和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讲起,通过课堂分组进行耳语传话的游戏,引出信息误传的现象,并分组讨论引起信息误传的原因。然后,我再从信息误传的原因引入技术解决信息误传问题的方案,让大家分组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技术方案的讲解,引出通信协议的重要概念,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发展让大家思考:未来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Communications问题。在播放了一段未来人机信息交互的视频之后,王娟老师再给大家布置家庭作业,用虚拟语态写一篇关于该问题思考的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

在组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互相配合,进行人文学科和工科的交叉融合,尝试应用了“雨课堂”和Kahoots等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把TPS的教学模式始终贯穿,通过实际的例子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家在主动学习中学会思考,通过分组讨论明辨是非,最后通过分享和老师的反馈提升学习效果,并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大家进一步思考未来,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整个Co-Teaching的教学实践活动让我们活学活用到很多EMI研修中学到的国际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现了EMI教育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Julie和Tom的高度评价。

3 牛津大学EMI Co-Teaching教学方法的思考

通过Co-Teaching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1)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英文媒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提高理工科教师的语言水平?如何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适当地调整讲课内容并在语言上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理解学习的内容?如何通过反馈获知教学效果等?Co-Teaching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我和王娟老师的配合,首先需要磨合,并就语言应用和授课技巧问题进行讨论,表达不清楚的地方随时可以纠正和提高等。

(2)在Co-Teaching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学科契合点的交叉融合,可以取得比单独学科教学更好的效果。比如,人文学科可能更多地是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一些比较笼统的解决思路;而理工科可以把问题理论化,并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解决,最后通过系统的设计来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大有裨益。

(3)在Co-Teaching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有利于组织学生的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TPS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学生的分组和讨论更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聆听,并能及时回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结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如果是教师单独组织教学活动,则很难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Co-Teaching的教学方式。只有在能找到交叉学科紧密契合点的地方,Co-Teaching的教学方法才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Co-Teaching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会进一步鼓励教师们去努力寻找不同学科的契合点。这不仅对于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对于科研创新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Denni Rahmadani, STUDENTS PERCEPTION OF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EMI) IN ENGLISH CLASSROOM, Journal o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2016, Vol.6 No.2: P127-138.

[2]Jurkowski, S;Muller, B, Co-teaching in inclusive classes: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in teaching dyad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8, Vol.75: P224-231.

[3] Megan Guise;Mireille Habib;Krystal Thiessen;Amy Robbins, Continuum of co-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oving from traditional student teaching to co-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 Vol.66:P370-38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学术界的全球公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国高铁“走出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