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聪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已成为党和国家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首要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的现状及原因,从中得出结论:在投资、出口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消费对于实现稳增长的作用更显重要。通过对当前我国消费存在消费比重不高、消费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差距大等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改革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调整财税政策、合理控制通胀、丰富消费渠道、有效增加供给等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稳增长;城乡差距;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扩大消费
[中图分类号] F4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2-0126-0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9年10月14日在西安主持召开部分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由此看,稳增长已成为党和国家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首要工作任务目标。
众所周知,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消费。稳增长,就需要这“三驾马车”相互协作,齐头并进。那么近两年来这“三驾马车”的运行情况究竟如何呢?
一、我国投资、出口、消费现状
(一)投资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与1-11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见图1)。
2019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见图2)。
由图1、图2的数据对比发现,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不到2年时间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回落了2个百分点,由此看投资增速已明显放缓。投资增速如此大幅度的回落,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增速大幅回落。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各地政府都积极投入了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随着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借债上项目的情况普遍存在。加上地方政府还承担着医疗、教育、养老、水利建设等多种民生项目,资金缺口也不小,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加大,据财政部资料统计,截止2019年6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虽控制在限额以内,但潜在的风险已不容小觑。这还仅是公开的数据,实际上各地政府还有一些隐形债务。为此,国家近年来已采取收紧地方债发行、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控制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抑制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增速减缓是必然的。
二是受新旧动能转换效率不高的拖累。旧动能尽快转换为新动能,才能使人、财、物等资源实现更合理的配置,才能优化投资结构、丰富投资内容、提升投资质量。而当前以投资驱动为主的旧动能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投资结构不合理,建筑安装类投资比重高达80%,设备、研发类投资比重太小;技术含量低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生产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大量存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的有效、合理流动,影响了投资的优化配置,拖累了投资的增速及投资规模的扩大。因为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希望短期内实现新旧动能完成转换是难以做到的。
(二)出口的现状
据国家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2018年我国外贸出口2.48万亿美元,增长9.9%;以人民币计价,2019年1-10月,我国外贸出口13.9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由上可以看出,2019年前10个月的出口增速较2018年回落了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明显减缓。出口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外需明显放缓,对我国出口支撑减弱。美国和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延续了此前放缓态势,双双步入收缩区间,从而导致对包括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的全面下滑。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外貿持续承压,对美出口受到较大影响。随着五轮关税不断加征,中国对美出口持续承受压力。从关税税率来看,2017年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对美出口关税仅为3.1%,目前已升至20%,且在2019年12月25日还将达到21.4%;而越南等国目前对美出口关税仍为3%。从产品种类来看,2017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只有8.1%面临高关税,目前已达96.7%,受波及产品种类达1万余种。
三是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近年来,随着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外贸易政策更加保守,贸易限制措施增多,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
由以上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出口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所以出口增速放缓的趋势依旧明显。
(三)消费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增长8.4%,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1万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消费率为53.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6.2%;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由上可以看出,2019年上半年以来消费增速虽较2018年有所放缓,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是最大的。而实际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率一般维持在80%以上的水平,我国与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未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消费已成为引领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另一方面是消费理念的影响。改革开放前,因我国经济长期落后,广大居民养成了爱存钱的传统习惯,每月在还房贷及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消费后,大部分人都习惯将多余的钱存到银行里,很少花在健康、娱乐等服务性消费上,更少人去追求高品质生活消费。正是这样的消费理念,导致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储蓄率高了,消费必然减少。这必然影响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2.消费水平城乡差距大、地区差距大。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城乡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制长期存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所致。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居民收入相对较少。收入多的城市居民自然消费水平更高一些,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全国居民城乡消费水平对比,8年来尽管已呈现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但平均仍在3:1左右,差距依然很大(表2)。同时,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也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好于西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些差距,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结构、分配机制等方面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
四、拉动消费实现稳增长的建议
(一)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做到有钱消费
1.继续完善工资增长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在职人员工资收入
为更好让国民分享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家应继续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使工资增长保持与当地GDP增长同速。同时,应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收入。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重视管理者轻视一线工人的现象。一线工人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从事着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却相对较低,普遍落后于各个岗位的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的高管更是相差悬殊。一般的国企如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国企,中层管理者可拿到20-30万的年薪,而普通工人的工资可能就只有每月3000多元。而国外发达国家却对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同等重视,如美国普通工人的月薪一般在2000-2800美元。这个收入水平基本相当于美国国内技术性白领或者有一定学历的职员收入水平。我国一线工人、基层劳动者長期的低收入水平,不利于激发工人的工作热情,影响技术创新和工作效率。国家正在推进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广大一线工人、基层劳动者是主力军,只有重视技术工人,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才能更好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真正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完成国家的战略目标。一线工人数量庞大,是城镇劳动者的主体,只有他们的工资收入增长了,消费的规模才能不断扩大。
2.进一步丰富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增加金融资产收益
居民增加收入的渠道除了工资增长外,投资理财也是提高财产性收入的一种方式。但近年来,大部分投资渠道投资收益不佳,有的收益虽大但却操作、参与难度大。如股票市场,亏损的远远多过盈利的;基金市场,能够持续盈利的也寥寥无几;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只适合机构等大户相互搏杀,和广大民众关系不大;信托市场门槛太高,绝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收藏市场,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才可参与其中。这样算下来,适合居民个人的投资渠道还真是不多。因此,国家应设计推出更多适合民众投资理财的渠道,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国家推出的国库券,以国家信用作保证,风险低、回报稳定,就很受民众欢迎。国家现在推出的国债也不错,如2019年10月份最新发行的3年期储蓄国债利率为4%,投资门槛低,100元起购,是风险小、回报率较高的理财产品。但是,购买难度较大,很多情况下在发行当天就会售罄,因而出现很多投资者在发行当天一大早便到银行排队抢购的情况。所以,国家应在把控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增加储蓄国债的发行额,或适时推出更多类似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让更多民众有机会购买到,从而增加投资收益、提高收入。
3.调整财税政策,实施降税减费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降低居民税收负担,减免居民缴费金额,也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国家从2018年以来,不断调整财税政策,已陆续采取了多种降税减费措施,并已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2019年前9个月累计减税4400多亿元,惠及2.5亿纳税人,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1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决定: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负担,暂定两年内对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年度补税金额较低的纳税人,免除汇算清缴义务。同时还决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到2023年底,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船航行超过183天的远洋船员,其工资薪金收入减按50%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这些政策红利,大大减轻了相关人群的税收负担,切实增加了其可支配收入,对于扩大消费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同时,国家还可以学习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及做法,如美国税收中有一个特别的返税制度,政府会根据每个人的缴税情况,给予一定的税款返还。收入越高个税越高,而在返税时,家庭负担越重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还。另外,在经济低迷时期,国外一些国家还曾实行返企业税于民的做法,政府将收取企业的一部分税收予以返还,返还对象不是缴税企业,而是直接返给该企业职工,以此来增加他们的收入,相当于给企业职工涨了工资。之所以不直接返还给企业,让企业去操作给员工加薪,就是为了防止企业截留。这项措施对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回暖成效明显。
4.加快推进城镇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继续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着力提高弱势群体退休养老待遇
国家应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真正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现并轨、统一,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合理控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增幅,切实缩小二者差距,以便更有效的体现社会分配制度的公平、公正。企业职工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顶层设计的原因,对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实施了不同的退休制度,从而使退休待遇相差巨大,这显然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有统计资料显示;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是90%,事业单位是80%,而企业退休人员只有42.9%。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约1亿人,机关事业退休人员1000多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占了全国退休人员的90%以上,这部分人收入如得到稳步增长,必能实现更多的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同时,继续提高农村居民养老待遇,较大幅度增加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当前农村居民60岁以上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每月最低80元最高190元。这个金额对于保障基本生活应该说是远远不够的,满足基本生活每月有300元差不多,老年人一般体弱多病,大病除外,日常基本的医药费也需要200元,所以如能将养老金提高到500元/月,才能较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开支。而要提高到这样的水准,资金来源就是主要问题。理论上应该由国家来买单。因为广大的农村老人他们青壮年时期生活的时代,处于国家计划经济时期,按规定每年都向国家上交大量公粮,而且是将最好的粮食上交给国家了,以此来满足我国城镇人口的粮食供应,应该说这部分人为国家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他们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了,国家应该反哺他们,城镇职工年老有退休金,农民年老了也应该享有一定养老金来保证基本生活,这才能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约有1.5亿人,如果这部分人收入增长了,除了这部分群体会增加消费开支外,更重要的是,这项保障制度如果能够真正落地,会让60岁以下的几亿农民彻底放下未来养老的后顾之忧,极大地释放出消费热情、快乐地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
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及城乡老人养老金增长的资金来源,可由国有企业股权资产划拨、国有企业利润上交或分红等形式解决。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说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归全体人民所有,作为投资人,全体人民理应分享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收益。很遗憾的是,因为制度的设计缺陷,过去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利润基本都放在企业内部运转,没有真正惠及到全体人民。如中央国有企业现行的红利上缴形式有三种类型: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五个资源型行业,上缴比例为10%,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军工企业转制和科研院所企业三年内暂不缴税。无论是5%还是10%,这个比例明显太小了。西方国家通行的做法是国有企业上缴相当大比例的利润给国家,如法国国有企业是上缴税后利润的50%,瑞典、丹麦、韩国等国家是上缴税后利润的三分一甚至三分之二。国内外的两相比较,就会发现我国的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利润实在太少了,如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大国有企业的年收益共达3000多亿元,他们上缴给中央的利润只有200多亿元。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发展的经济成果大部分留给了企业及其领导、员工自己,作为投资人的全体人民却没有分享到多少,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国家应该重新制定政策,加大国有企业上交国家利润的比例,建議参照国际通行标准提高到50%,这样就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城镇退休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及医疗保障水平。
5.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工作,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长期以来,农村消费水平一直落后于城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差距尽管有所缩小,但是仍相差近2倍。农村经济发展始终落后于城镇是主要原因。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同时,应加快精准扶贫的推进速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原则,早日实现中国几千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致富门路增加收入,共同走上生活富裕的小康之路。
6.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使广大居民有稳定收入来源
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保证广大居民有稳定的收入用于消费,所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各级政府稳增长的重要任务。政府应出台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新上项目、扩大再生产,从而会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同时,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扶持服务业快速发展,因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特别强,据资料显示,2018年底,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35938万人,比重达到46.3%,服务业成为我国吸纳人口最多的产业。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解除居民花钱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敢消费
广大居民之所以不敢消费,就是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虽说国家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大病统筹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等救助制度,但是相较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保障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如企业职工退休金多年来一直保持比较低的水平,替代率只有42.9%,2018年公布的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平均退休工资只有2650元,由此看这个水准是比较低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待遇实在是太低,月均也只有一百多元,不足以维系基本生活开支。另外,现行的医保制度限制性规定太多,部分救急救命的好药及仪器检查、手术费用还未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从而使广大居民患大病时医疗费负担依然会很沉重,因病致贫的情况还大量存在。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就比较完善,以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例,据有关调查显示,有半数美国人没有为自己养老而存钱,因为退休时获得的退休金较高,足以满足生活需要,没有后顾之忧。再如瑞典、英国等北欧、西欧国家,推行的则是“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从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困难,如疾病、死亡、生育、养老等都给予生活保障。正是因为保障制度完善、没有后顾之忧,这些国家的居民消费率很高,很多家庭不但不存钱,还经常刷信用卡透支来超前消费。
当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的一些先进做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养老、医保及社会救助水平,使广大群众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放心消费、大胆消费,充分享受幸福生活。
(三)积极引导消费、改变消费理念,真正做到有意愿消费
目前,我国居民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占的比例过高,文化娱乐、养生保健等服务性消费占的比例比较小,生活质量和品质有待提高。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理念相关,改革开放前受制于收入增长缓慢,居民逐渐形成了节俭持家、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改革开放之后,家庭经济收入都有大幅增加,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也有一定改善,消费信贷等新的消费形式也已被接受,但是因为以前的职业铁饭碗被砸碎了、公费医疗制度没有了、住房福利分配也取消了,代之以就业由用人企业与就业者双向选择,职业稳定性大大降低;全面推行个人与企业共同缴费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包养老、医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住房全面实施商品化,住房要个人自己赚钱来解决。广大居民家庭的风险意识重新被唤醒,“重节俭、轻生活,重积蓄、轻消费”的消费观念更加牢固。这样就造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总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应该引导民众改变这种保守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勤俭持家与适度消费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消费自由与责任承担相一致的原则,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统一的原则。工作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与品质,不能局限于满足温饱,应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在满足衣食住行高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应多增加一些旅游健身、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让自己及家庭成员身体更健康、精神更愉悦、生活更幸福,这才是人生的追求与目标。
(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合理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为消费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
扩大居民消费,需要物价稳定的市场环境,而保持物价稳定除了供求关系的影响,币值稳定、货币坚挺也是重要因素。如果钱毛了,购买力减弱,也会影响消费增长。所以,国家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发行规模,使货币投放与财富增长相匹配,从而达到中性货币状态。目前中国M2每年8.5%左右的增速是否合理,值得关注。
为抑制通货膨胀,还可采取提高存款利息吸引存款、控制信贷规模减少贷款等手段,来回笼资金减少货币流动性。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加快,主要是因为房地产的信贷增长迅速、规模太大所致。房地产行业依靠向银行高额借贷投资迅速发展起来,大量的供给激发出了居民大量的需求,纷纷加杠杆向银行按揭贷款买房,造成货币大量超发,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从货币流量角度看,这是将未来二三十年的现金收入一次性释放在市场流通领域,从而造成货币过剩,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国家应继续强化对房地产的调控,在加快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廉租房市场投放的基础上,应该努力降低杠杆率,严格控制房地产的信贷规模,大幅减少对开发商的信贷支持,除刚需首套房之外的二套以上商品房全面停贷,以此来遏制开发商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投资及个人的投机炒房行为,从而早日使住房回归到其居住的本来属性。只有住房回归到其居住本性,才能体现房屋的真实价值,从而从源头上降低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
(五)有效增加供给,丰富消费渠道,充分满足各种消费需求
增加供给,重点不是增量,而是增质。当前市场实际是产品供给过剩,基本是买方市场。所以有效增加供给,主要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深入研究市场、细分市场,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研发、推出更多时尚性、智能化、高质量、高性能的新产品,从而不断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进而不断刺激消费、引领消费、持续推动消费升级。目前,国内消费潜力依然巨大,部分国人之所以到国外买买买,除了其自身钱比较多之外,最重要的是国外的一些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性能好,国内没有同類产品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不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有效增加供给,才能更好留住国内顾客,才能激发出民众更多购买欲望,也才能实现更多的消费。
消费渠道对于实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交换至关重要。所以,消费渠道多样化,可以方便民众消费,可以帮助众多商家更好的实现商品销售。当前线下消费渠道主要是涵盖众多业态的大型购物综合体SHOPPINGMALL以及服装、鞋帽、手机、家店、水果等细分的专业店铺,线上消费渠道是以天猫、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众多的电商购物平台及网店,近些年如网络直播等社交平台也成为了活跃的消费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坐在家中或办公室内上网购物已成为常态,网购交易额也在逐年不断加大,如天猫2018年双十一销售额是2135亿元,2019年双十一销售额达到2684亿元,增加了500多亿元,这说明消费渠道的多元化对于促进消费推动力巨大。所以国家应鼓励有关机构在确保支付安全、商品质量有充分保证的前提下,继续丰富消费渠道,以助推消费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徐文舸.理性看待我国投资增速放缓[N].中国经济时报,2018-12-24.
[2]余淼杰.中美贸易摩擦的研判与企业应对[R].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9(11).
[3]王斌,潘苗.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与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27).
[4]陈莹莹.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率[N].经济日报,2017-04-28.
[5]黄桥法,王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杜和谐社会假设的启示[J].经科学社会主义,2009(5).
[6]水皮.水皮:易纲,你莫回头!——杂弹人民币币值稳定[J/OL].华夏时报网,2019-11-07.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