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民阅读社会氛围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建设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彰显了一些不足。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开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下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9-ZZJH-491)。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受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发展、社会法规、公众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的高校中,图书馆还只是为本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在一些开展了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中,也只提供部分的社会化服务,并没有达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初衷。高校图书馆不僅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信息手段,同时在文献资源,专业资源又各具特色和优势。作为一种可共享的社会资源,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1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高校的图书馆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技术上的飞速发展,但是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图书馆自身存在发展限制
在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中,能够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高校数量较少,部分高校缺乏积极主动性。学术界也存在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制度建设的不全面认识,在客观条件上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其次,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学校基于学校安全、学生安全和文献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再次,在部分高校里,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较小,藏书也不多,不能很好的发挥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作用。而在一些面积较大,藏书较多的图书馆,若提供社会服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产生庞大的经济压力导致部分高校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目光只停留在服务学生和教师的阶段,对于社会服务的提供不能正确认识,也不能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高校图书馆除了承担高校师生的服务之外,还包括社会化服务,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内容多以办理图书借阅、或是只针对个别群体开展图书共享的社会服务,没有真正实现全面的社会化服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资源共享的社会服务意识,也限制了其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建设。
1.2 政策和社会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在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建设中,缺少相应的政策和社会影响。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创建一种全民阅读的氛围,以更好的促进整体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虽然提出了这样的建设口号,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过多的注重了社会公共的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力度,将大多数的精力放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建设中,而对于当地高校的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功能认识并不完整,建设力度也不强。在实际的发展中,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如果是在历史悠久的高校中,一般建设的年代较为久远,藏书也较多,文化氛围更浓,对于提供社会服务的作用更明显。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导致高校图书馆作为当地社会文化、教育中心的功能建设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造成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机制建设的缓慢和落后。
1.3 相关建设的法规制度不完善
不仅是政策和社会的影响限制了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的机制建设,相关建设的法规缺失也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图书馆形成的法律法规,只是在一些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机制的条款,但是用词较为谨慎,并没有进行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的迁至要求,这就造成了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中,既可以提供社会服务,也可以不提供社会服务。对于服务对象的不明确性导致了部分的高校,在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中,为减少麻烦,控制成本投入,而不提供社会服务。而在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建设规章制度上,也没有对提供社会服务的工作开展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相关制度建设得不到制度的肯定,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1.4 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够
在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的机制建设中,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的。即使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在高校的建设中,资金投入的力度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金的投入要保证高校每个年度的正常预算开展、学术研究开支和人才培养,因此在没有政策保障和社会引导的影响下,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的资金数量是有限的。而图书馆如果提供社会服务的化,需要额外增加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额外增加图书的维护成本,各种成本的投入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保障,才能提供正常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而资金数量不足,各项服务的提供是不能够得到正常保障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的有效建设。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的措施
随着高校建设力度的增加,图书馆的建设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科技化,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展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建设与开展。
2.1 内容创新,提供社会化服务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建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机制,需要创新服务的内容。首先,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和信息平台的优势,结合当地政府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开展适合本地区的社会服务。在提供的社会服务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比如有的需要文史方面的典藏,就只提供相关方面的藏书内容,有的需要政策法规的知识,就单一提供相关的知识。可以根据受众群体的要求,除了基本的图书借阅之外,还可以组织高校图书馆的教师开展专业的咨询、讲座、培训等,以扩大服务的内容。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还可以为特定的用户提供定制服务或是推送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有效人群。与政府建立共享的联盟,提供社会服务。其次,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和区位优势,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依托这个中心开展教育文化事业,将高校的图书馆分为不同的场馆,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服务,可以是多媒体教室,可以是报告厅,可以是观影室,可以是展览馆,总之,各种不同的场馆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服务,真正将高校的图书馆融合到当地群众的生活、学习中。
2.2 方式创新,提供社会化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中,要不断地创新方式,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优势,展开一个在线的学习和教育平台建设,利用这个平台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随着手机端APP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形式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注重线上阅读,而这个平台的建设正好可以实现人们新的阅读形式的需要。同时利用这种线上教育的形式,还可以为更多的公众展开线上咨询服务,以更快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地便捷服务。其次,还可以利用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展数字信息服务。高校的图书馆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信息推送服务,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服务是及时的,准确的。利用不同的渠道开展不同的服务,综合各种人们接受的形式开展数字信息服务。最后,还可以在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以共建共享的形式向相关的单位提供服务,比如与政府、企业、出版社、其他兄弟院校等合作,共同建设,资源共享。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从而推动其机制建设的快速发展。
2.3 动力机制创新,提供社会化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中,要创新动力机制,保障其建设的快速有效。影响动力机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表现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针对内在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要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社會服务意识驱动制度,在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中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形成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不仅是为本校的学生好教师提供服务的,更是为全体社会提供服务的,明确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主要的发展方向。针对外在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首先要通过在全社会上开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竞争机制,将本地区的所有高校的图书馆开展的服务进行一个对比和排名,以此来激励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不得不重视社会服务,从而不得不发展社会服务。利用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竞争,加快动力机制的建设。其次,要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中,加入必要的条款,并进行强制性的引导建设,要求相关的高校图书馆要提供社会服务,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引导氛围,建立激励制度,在政策上进行规范,在社会上进行引导,在内部发展中形成意识,从而创新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加快动力机制建设步伐,提高高校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力度。
2.4 保障创新,提供社会化服务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机制建设,要在保障措施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对相关的财政资金保障力度进行创新,要改善以往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投入行营的资金,以保障高校图书馆在资金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可以开展相应的社会服务。其次,要在人力资源上进行保障创新。高校的图书馆要提供社会服务,对于人员的工作流程需要再进一步的建设和规范,因此要在人才上进行保障,以能够更好开展计算机服务条件下的各种社会服务提供,保证提供各项社会服务的岗位上都能够有人才,并能够做到专业服务。最后,要在技术上进行有效保障,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对于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因此一定要不断地更新各种设备,更新各种软件,以最佳的效果提供社会服务。并且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保证使用最新的技术、软件和应用,为社会开展的各种服务能够做到快捷、便利和高效,真正发挥出高效图书馆的硬件和软件优势,促使其社会服务机制的更好开展。
3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容创新、方式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和保障创新的建议,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应用新媒体,主动探索和尝试新媒体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和新途径,进一步开展社会化服务,在推动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志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9,29(04):84-90.
[2]糜涛,刘昆.互联网+条件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法和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1):72-73.
[3]赵俊英.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视域与实践途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12):23-24.
[4]章晓燕,周晓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转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1):153-156.
[5]孟新星.“互联网+”时代高校微课档案资源OTO社会化服务研究[J].山西档案,2018(04):34-36.
作者简介
王俊华(197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黄河交通学院图书馆,馆员,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