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2020-04-20 10:39段玉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期
关键词: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银发一族轻松触网。随着互联网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加重,“银发族”网络成瘾已成社会新气象。当前社会与学界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少,本文通过对“银发族”网络成瘾的表现、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四点应对措施,以期为助力老年用户健康上网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割流量市场,智能手机顺应这一趋势,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经过不断迭代与降价普及大众。使得曾经被键盘和网页边缘化的银发一族,开始跳过PC互联网带来的数字鸿沟,直接通过手机“触网”。聊微信、刷视频、在线K歌等逐渐成为很多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一机在手,乐此不疲,网络成瘾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银发一族已经在痴迷手机的路上停不下来。

1. “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现状

“银发族”,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老年群体的一种形象称呼,这里主要指代那些5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在心理学上泛指人们由于对网络的心理性依赖,而产生的影響其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行为冲动失控(陈侠,黄希庭,白纲,2003)。提起网络成瘾,人们脑海中自然联想起的是那些整天打游戏,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群体搭上移动互联网的“高铁”,成为网民大军的新生力量。他们不管是休闲娱乐,还是吃饭休息,都“机不离手”,成了新的“网瘾一族”。

根据2019年8月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占比中,50岁及以上群体达13.6%,老年网民规模已近上亿。虽然“银发族”普遍“网龄”不长,但上网时间却不短,日前QuestMobile发布的《2019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我国老年网民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118个小时,平均每日上网时间接近4小时。另外,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的“网瘾”云词图中,“老年人网瘾”和因上网导致的相关疾病等词语明显位列其中。可见,“银发族”网络成瘾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社会现象,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 “银发族”网络成瘾的表现

互联网的魅力,自发明以来就深为人们所折服。它自由开放的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很多早期入网的青少年就深陷其中。刚刚打开网络大门的银发一族,因从未经历PC互联网的洗礼,面对汹涌驳杂的互联网信息,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未能免疫。而沉迷网络的老年人相比网络上瘾的青少年群体,因所处的生活阶段存在较大差异,其沉迷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2.1 线下生活向线上转移,扰乱现实生活秩序

在互联网未渗透进银发一族生活之前,看报看电视、养花养宠物、带孩子跳广场舞是占据他们身体和精神的主要活动,这些活动集中于线下,生成的关系也是基于现实关系的连接。有了互联网之后,银发一族的线下生活开始整体向线上转移,很多老年人除借助手机软件获取资讯,开展社交之外,在线看视频、直播、网购、手机导航打车等便捷功能也操作的得心应手。

但银发一族对这些软件的严重依赖和迷恋,也使他们把大量的感情、精力都投入到虚拟空间中,面对面沟通的次数减少,逐渐脱离或切断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现实生活秩序。网络上间或曝出的诸如“84岁大爷沉迷网游,突发脑梗赛住进医院”(央视网)“阿婆痴迷韩剧在家不做饭,一家六口三餐叫外卖”(闽南网)的新闻不禁令人唏嘘。

2.2 过度关注网上信息,易造成认知和情感偏差

即时、互动、多样是互联网相对传统媒体的重要优势特征。这让原本还依靠报纸、电视、电话等单调和固定方式接收信息的老年人,对网络上发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网上“银发族”虽然好友不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有限,但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并且对每一条内容都给予极高的注意力。消息提示一响,资讯一更新,快速的点击查看、转发或分享已经成为银发一族使用手机时的惯常反应。

但网络信息充满了冗余和杂质,作为初次接触网络的“银发族”,对外界信息过度关注,又不懂得如何理智分辨,很容易偏倚偏信,形成“网上热闹,我跟随,网上批判,我一边倒”的情绪状态。另外,银发一族为了努力融入子女的网络生活,对他们的动态也格外关注,有研究者发现,父母给孩子朋友圈点赞和评论的数量要远远高于孩子给予父母的。再对比冷清的现实生活,难免有较大心理落差。

2.3 长时间沉浸网络,危及身心健康

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曾说,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如今刷着火爆抖音的年轻人,在一个短视频上维持的耐心也不过是15秒。但对退休后无所事事的“银发族”来说,长时间的投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银发族”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意味着在醒着的时间里将1/4贡献给了手机。甚至有些老人为了上网放弃日常锻炼和其他社会活动,上网到很晚还不睡觉。

然而由于“银发族”年事已高,身体机能处于下降状态,长时间沉浸网络,相比其他群体不免造成更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如引起眼疾、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失眠等问题。加之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等虚假信息,如果受骗上当,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精神抑郁等心理性伤害。

3. “银发族”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早年面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网络自身负面特性、家庭或学校网络教育的不足,以及网瘾患少年心理需求的缺失,是人们最常归因的几个方面(孙亮,2011)。今天出现的“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看似不同,但其背后也同样离不开当下社会环境、网络特性、以及老年人个人心理的作用。

3.1 智能手机的普及,缩短了“银发族”的触网路径

PC互联网时代,“银发族”囿于电脑操作知识的缺失和拼音等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网络抱有排斥和畏惧心理,被戏剧化的称为互联网社会中的“数字难民”。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社会进阶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在其催化下逐步普及,并且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最大效用。

首先,智能手机简单易用,使得上网的门槛大大降低,老年群体基本不需要掌握太多技能,通过触屏即可实现与虚拟世界的连接。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方便携带的移动特性,也使得“银发族”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能接触和使用网络。这两个方面从根本上缩短了“银发族”的触网路径,为老人群体网络成瘾提供了最适宜滋生的温床。

3.2 “银发族”可能借由网络获得心理补偿

模拟物理学的概念,当人们从一种习惯状态向另一种陌生状态过渡时,通常会在生理与心理上产生一种角色转变的“失重感”。“银发族”退休后,正值工作重心向生活全盘转移的时刻,有大把空余时间消磨。而现代社会,养老体系还不健全,邻里关系也不如过去紧密,大多数子女不与老人同住,银发一族沦为“空巢老人”,社会和子女不能及时给予关爱,致使“银发族”精神上处于极度孤独空虚状态。

网络成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更多的是一种“补偿行为”。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增进与子女及其他社会圈层的网络连接,转移剩余注意力,老年人使用即时通讯与子女、亲朋好友沟通,在网络社区中寻找与自己的兴趣相投的伙伴,以期在持续的互动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或群体归属感。这种内在的心理动因,也是“银发族”沉迷网络的深刻根源。

3.3 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迎合老年用户的信息诉求

智能手機普及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生产模式,使得银发一族在信息的使用与满足方面天然具有比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首先,它支持的用户生产内容(UGC)和分享机制,不仅使社会能创造更多满足老年用户需要的信息,也让老年用户参与信息的生产当中,获得更多参与感;再者,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基础应用的支撑,赋予老年用户在搜集和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方面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最后,个性化、娱乐化是移动互联网上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体生产的严肃信息,老年用户更乐于接受网上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内容。

在今天移动互联网市场中,不乏有一些内容生成商,利用老年用户对健康养生、时事新闻、娱乐视频等信息的高度需求,刻意制造宏大、刺激、浮夸、甚至虚假的内容吸引老年用户关注。移动互联网上海量、丰富、多样的信息诱惑,使“银发族”陷入网络成瘾的风险加剧。

4. 应对“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的措施

网络成瘾给“银发族”的生活带来了较多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族”的网络成瘾问题更不容忽视。如何帮助和引导“银发族”正确上网、健康上网,让老年人在跟上时代的步伐的同时,不至于成为沉溺网络的低头族,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4.1 开展教育培训,提升“银发族”网络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拥有良好的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网络素养。而首次触网的老年人,由于未经历PC时代互联网的洗礼,普遍缺乏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2018年3月中科院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推出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统计发现,中老年人的信息能力在满分16分钟的测试中总均分为7.95分,信息能力仅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可能更低。

因此,提高银发一族的网络素养,需要社会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对老年人正确有效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赋能。如政府可以利用网络教育或直播平台录制网络课程,在线上对老年人开展上网技能培训,引导老年人如何正确搜索和使用信息;在线下,社区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网络宣传和交流活动,招募社区网络达人、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分享安全上网、健康上网的技能和乐趣。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网络参与能力。

4.2 丰富生活体系,激活“银发族”人生价值

摆脱孤独与空虚是促使很多老年人沉迷网络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人们之间的血肉连接和真情实感是网络所替代不了的,老年人长期在网络空间中寄托更多的情感,会使得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孤寂、落寞更加严重。只有帮助“银发族”平衡好线上线下关系,找回真正的人生价值,才是排解孤独与空虚的正确途径。

一方面,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参加歌舞比赛,做社会服务志愿者,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感受真实关系的亲密和被需要的幸福。有能力的老年人可以进行再就业,在工作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另一方面,社会也要健全养老体系,加大老年基础设施投入,如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馆,为“银发族”开展线下活动提供空间。

4.3 实施陪伴计划,监护“银发族”网络行为

“银发族”上网成瘾,归根仍是精神空虚,缺少关爱。家人或子女是与老年人最值得依赖的群体,也是帮助老年人走出网络沉迷误区的主要引导者。实施陪伴计划,让家人或子女当老年人上网的监护人,扶老上网,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

假期时,家人或子女多回家看望老人,缓解他们的孤独情绪;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和老人进行语音或视频交流,给他们情感支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他们分享安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与他们协商规定合理的上网时间,保证作息秩序不受干扰。面对老人在上网过程中的疑惑,要耐心解答,犯错时要能够包容,在心态上要树立“容错”支持机制,做他们上网的守护者。

4.4 开发宜老产品,助力“银发族”健康上网

当前互联网市场中,很少有针对“银发族”开发的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一些商家为争夺流量和注意力,标题党、网络谣言、内容营销占满屏幕,不懂得分辨信息的老年人很容易被这些花招所吸引。为给“银发族”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号召有社会负责心的互联网企业,注重“银发族”用户体验,多研发适宜老年人的互联网产品,助力“银发族”健康上网,成为当务之急。

如在硬件设计方面,开发智能、容错、安全的硬件产品,创造操作灵活的交互机制。在软件规划方面,为银发一族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老年人专用app,通过过滤、提醒等方式,帮老年用户筛选重要信息,并将一些不实或诈骗信息拦截在外;当老年用户上网超时时,给出时间提醒,防止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沈维维,刘淼,袁雅丹. 影响“银发族”对网络新媒介使用行为的因素[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123-124.

[2]王国珍.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2):143-147.

[3]林莹,房敏.“银发低头族”现象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J].新西部,2019(08):19-20+35.

[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701688.html.

作者简介:段玉珍,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互联网信息专业,网络与未来社会方向。

猜你喜欢
银发族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
从健康码浅析中国“银发族”的数字鸿沟现象
公共图书馆开展老年人阅读服务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