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4-20 11:46查正琴查正权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课程思政小学语文

查正琴 查正权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当下一个显性话题,小学语文学科可以运用课程思政理念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启蒙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字词、课文中挖掘思政元素,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明确语文教师的岗位和职责,与思政专业教师合作,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    小学语文    教学运用

“德智体美劳”,德育排在首位,彰显了德育在教育的至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义务教育阶段来讲,德育这颗最重要的扣子就要从小学抓起。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说道:“大家都谈到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很好,我们想到一块儿了。”[1](180)可见国家极其重视德育。然而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仅仅靠德育老师加上德育教材是不能胜任的。首先,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占有的分量没有语文数学多;其次,德育不仅仅是道德说教的问题,需要小学阶段的多学科和多教师配合才能让德育行之有效。语文学科在小学学科中占有几乎近一半的份量,并且语文学科中蕴含的思政要素较为丰富,把思政课程理念贯穿小学语文教学中,达到习近平所讲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使语文学科和德育学科形成协同效应。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运用符合小学德育的要求

课程思政的雏形最早要追溯到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所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就要求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习近平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之后,上海高校为落实这次会议正式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至此,“课程思政”成为当下教学的一个显性概念。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这是对课程思政的高屋建瓴的阐释。然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小学思政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对思政和和其他学科提出指导性意见: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通过以上对课程思政发展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其他学科中贯穿思政教育不仅具有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而且是当下思政教育的迫切需要。表现为小学阶段的课程思政首先要符合小学德育道德情感的启蒙性。这恰好和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语文学科的启蒙性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低年级段以识字为主,在高年级段以课文为主。

(一)识字中的思政教育

进入小学,学生首先面临的是识字的启蒙教育,除了让小学生了解字型结构和笔画顺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记住字的意思及会组词乃至成句。语文教师可以在字词讲解中注入思政元素。

第一,在组词联想中贯穿思政教育。要记住字的意思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字嵌入词组或者句子当中。比如认识“旗”,可以组成“红旗”然后联想到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再穿插革命的故事或者歌曲,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样,教“徽”,可以联想到我国的国徽,还有“安徽”,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在相似比较中贯穿思政教育。小学生识字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相似字型的混淆,语文老师可以对这些字进行比较贯穿思政教育。以“旗”为例,由“旗”对照“棋”,运用中国象棋的实物,直观认识“棋”的质地,为何以“木”为偏旁,介绍中国象棋历史,让小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在汉字溯源中贯穿思政教育。小学生一般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限于低龄和学习不足,又不能翻阅大部头的书籍,认字时,往往求教老师为何“日”要那么写,“月”要这样写,教师便可顺水推舟,讲出“日”“月”等汉字的象形写法及发展。既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又感受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为我们生在伟大的中国而自豪。

(二)课文中的思政教育

当小学生有了一定的字词基础,会连词成句的时候,课文教育就该登场了。小學课文基本以记述文和短小的诗歌为主。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文章本身就有很明显的思政教育,就是所谓的显性思政教育,这里语文教师只要按照课程标准来讲,基本就是很好的思政教育。另一种是隐性的思政教育,即文章没有明白地写出来,而是暗含文章当中,特别表现在古诗学习中。因为古诗毕竟是具有一定年代的,小学生又没有很丰厚的历史学习的背景,这时需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

第一,从字面意思挖掘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识其理,恰好是小学生较为薄弱的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文字彰显事物的道理。例如学生都会背诵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小学生自然会想到桃花和水面戏水的鸭子,这是诗歌给予学生直观的画面,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为何“春江水暖鸭先知”呢?通过鸭子在水里而知道的道理加强学生实践,顺便鼓励学生立下目标就要去做。

第二,从白描中挖掘人生道理。思政教育中基本指向是如何做人,当下,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例。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可能会豁然开朗,也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对于当下学生来说不失为一堂人生的道德课。

第三,从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领悟生态文明。关于生态文明,如果对小学生像成人那样要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现实的,语文教师可以在学习的时候,用生态文明的思想讲授课文。例如小学三年级的课文《秋天的雨》,这就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植物的颜色、丰收的果实、小动物们的活动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的思想,教会学生要保护自然。

限于篇幅,以上仅是本人教学经验的小结,在识字和课文中贯穿思政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4]其次,语文教师要勤于学习,扩大知识面,这就是平常所讲的“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再次,认真备课,小学课时比较紧张,学生又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天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教学,表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思政教育反思尤为重要,否则可能出现语文没教好和思政也没有效果的两头空。课程思政是对非思政专业老师的更高要求,课程思政首先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不是在语文课上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而是立足于语文课程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浇灌给学生。同时,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不仅是政治层面的,而且是人生的哲理、辩证的思维、批判的精神、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总之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只有秉持这样“大思政”的认识,课程思政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第一,要清醒认识到语文学科的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政教育。语文教师要时刻记得本职工作是通过语文教学育人,而不是思政专业教师,角色定位要清晰。既然是隐性思政教育,就不能直接宣讲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而是从语文学科中挖掘材料,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政的熏陶。

第二,要有多學科合作的意识。就思政教育来说,一般情况下思政专业教师比语文教师拥有学科优势和学理基础。在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就要和思政教师通力合作,并且这种合作要贯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即课前课中课后,才会在课程思政教学情况下不失方向和理论基础。

第三,课程思政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小学生的启蒙性学习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小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外在环境的正确判断而得出的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要以小学生能够接受为本,切不可急功近利人为拔高,后果可能是让小学生过早地陷入对语文和政治课程的恐惧之中。也不可低估学生的接受水平,当代小学生置身于强大的网络空间,接受的信息量大,如果依然以老眼光看待当代小学生,进行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说教,就起不到效果,反而认为老师啰唆。

第四,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语文教师为了搞好课程思政教育,一定要加强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律、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5](252-253),不能死守一本教材,而是以语文教材为本,明确肩上重任,力争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课程思政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有可为,一方面要靠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学校要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提供施展的平台,真正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基本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基本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资助(课题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研究,批准号:19JD 71005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课程思政小学语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