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鑫
【摘要】沥粉工艺是民族传统工艺制作之一,极具装饰效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银箔、上色等。“沥粉”具有厚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给画面增加立体感。小学美术课本中没有相关介绍和相应的内容,它既是需要传承的古老工艺,又是有待于开发的崭新课题。怎样引导学生在历史及文化情境中认识了解它,并能运用其工艺制作技法开展积极创作,实现其资源价值呢?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中现将其归纳为如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 沥粉画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10-02
一、在文化情境中了解“沥粉画”丰富内涵
瀝粉画源于我国古代建筑上的漆艺之一。远在战国时期的漆工艺在建筑上抹漆彩绘。清代建筑彩绘已形成了一种等级制度,用在宫廷,寺庙等建筑上的装饰艺术。也充分运用到一般的民居彩画中去。中国的沥粉贴金工艺在盛唐时期就广泛被采用。明代已经达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不仅如此,沥粉工艺在古家具以及木雕,泥塑人物的装饰中也屡屡可见。“沥粉画”画面古朴、浑厚、富丽,集审美欣赏与实际功用于一体,是充满独特气息的表现艺术。在广阔的文化情境中欣赏引导学生去观察理解“沥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其丰富的内涵,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对“沥粉”工艺的热爱。如在《沥粉的魅力》一课中,我将从西汉的壁画一直到今天“沥粉”的演变,一边跟学生分享那一张张极具魅力的作品,一边引导学生发现“沥粉”的发展变化,了解其制作工艺并及时尝试总结,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更简单易行的制作方法。这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沥粉”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瑰宝的由来演变以及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出的智慧,更激发了学生不断动手实践创作的欲望。
二、在地方文化情境中追寻“沥粉画”足迹
在认识了解了“沥粉”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线引回到地方文化中。我们所处的地域为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古丝绸之路绚丽的文化聚集地,璀璨的敦煌文化所在地、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古老的地域特色赋予“沥粉画”旺盛的生命力。
在家乡的沥粉画系列课程中,我将地域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沥粉”工艺结合起来,古老的彩陶纹样,那美丽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物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对象。在《家乡的纹样》一课中,我以黄河流域彩陶文化为契机,让学生欣赏了解黄河流域古老丰富的纹样,孩子们在美丽的彩陶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线。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这些简简单单的线通过排列组合就能变成美丽的纹样。我这时出示课前用沥粉的方法做出来的范作——《美丽的罐子》,在学生的惊呼声中,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黄河流域古老又充满魅力的文化演绎出的作品,它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兴趣空前高涨,我引导学生大胆创作自己喜欢的罐子或瓶子形状,并用沥粉的方法表现纹样线条,孩子们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彰显地方特色的作品。
神秘的敦煌文化更是孩子们学习创作的天堂。巧夺天工的羽人藻井、绚丽的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生动的佛本身故事以及造型千变万化的佛造像等都成为沥粉画学习的良好素材。在《中国瑰宝——敦煌壁画》一课中,我带领孩子们走进那神秘的敦煌,一起感受了敦煌石窟的博大精深,气魄宏伟。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在欣赏到大量藻井、飞天以及佛本身故事时,我适时引导孩子们发现敦煌藻井的艺术特点并及时归纳。而那感人至深的佛本身故事让孩子们更为着迷,九色鹿舍身救人,一幅幅壁画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其线条、色彩以及构图方式。并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这样的故事场景并用沥粉画的方式去表现,孩子们将自己的感受和欣赏的结果糅合内化成就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作品。在这样的文化学习情境中学生一次次感受着西部特有的文化魅力。
三、在古今中西文化情境中自由快乐创作“沥粉画”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是丰富鲜活的。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感受去观察表现艺术文化瑰宝,古今融合,灵动创作,让“沥粉”魅力更加夺目。同时让孩子们用“沥粉”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现美好的生活。例如在《走进大师》一课中,孩子们在观察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后,热烈讨论,发表见解,并积极创作,将自己的见解表现在临摹创作中!孩子们或夸张或变形或重组,使作品灵动有趣。沥粉画在时代变更中不断变化,反映时代特色。在《我的中国梦》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中国梦,并将梦想付诸于画面中,许多孩子将自己想到的进行了夸张、取舍,创作出了一幅幅灵动有趣的沥粉作品。
总之,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沥粉画是一个过程的结合体,需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古典到现代的发展过程,教师只有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创作手段,才能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迸发出更灵动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唐琪.小学美术情境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