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燕
【摘要】随着德育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作为中职教学来说,德育教育更加重要。而数学文化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一种人文知识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研究了关于中职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从而希望能够为中职数学教学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数学文化 分布 历史故事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42-02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从普遍意义上来说,都缺乏牢固的数学基础,学习积极性不够,而且对数学学习的重视不够。而作为数学教师来说,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创新教学手段,将数学文化合理地分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与理念。所以,笔者针对于此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中职数学教材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相应对策,更好地为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
中职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分布:
一、在历史故事中的分布
在中职数学的教材中,很多知识点的讲解都会在历史故事中渗透。
首先,数学中的理论、定义、定理等会隐藏在一些历史背景后,而这些通过学生的挖掘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感受数学知识之外的历史文化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美妙,也能更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例如,讲解《概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概率的起源,如“分赌金问题”,这是发生在1651年的事情,德梅勒向帕斯卡提出了这一问题:他和朋友需要每个人准备相同的金额,如果一个人能够在5局之内全部为赢,就可以将所有的赌金带走。但是,最后由于一些因素,德梅勒连续4局赢了,但是朋友赢了3局之后,赌局结束了,那么赌金应该怎样分配呢?对于这样的历史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会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接下来教师引出概率的相关知识,并且讲解关于概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天气预报、游戏中等等,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1]。
其次,在题目背景后渗透数学文化,在很多数学的应用题中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可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动物园门票为每张40元,而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可以打八折,那么如果不足20人,怎样购票最合适呢?针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不等式的形式来解决,从而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最后,还能够在课堂结束语中渗透数学文化。作为课堂的尾声部分,教师的结束语不应该仅仅包括课堂内容的总结、整理、归纳,还应该注意做好下节课的铺垫,以及对所讲知识的延伸与升华。如,在讲解《集合》一课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希爾博塔旅馆”的问题,这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巩固和理解。
二、在文化品格中的分布
在数学中,所谓文化品格,主要是一种数学思维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终身受用的品格。比如,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种正确的学习规范,如在做题中注意格式规范,定理应用规范等,这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社会秩序、公德等,提高自身的约束力。此外,在学习数学时,会引用抽象归纳、总结归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构建数学模型等等,将这些思维形式加以迁移,能够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提供积极的帮助。
三、在数学方法中的分布
数学的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方法往往在解题中能够事半功倍。但是,作为一种方式手段,并不能进行简单地传授,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长期的锻炼与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一种数学方法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讲解《集合》的相关知识时,关于数集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对应的数轴,并且对应好不等式与数轴上的点。此外,在学习函数的时候,还要谨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做一些简单函数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画出草图,借助图像来总结函数的性质,从而体现数形结合。最后,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首关于数形结合的小诗,让学生从诗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使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挖掘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喜欢上数学。
结论:总而言之,作为两个密不可分的主体,数学与数学文化相互连接、相互依存。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挖掘数学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向学生科学地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寻求一种科学的教学途径,总结经验与教训,采取科学的对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从历史故事、数学方法以及文化品格中入手,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玫,赵青,陈蕊.数学的文化价值与数学课程改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