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相较以前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实验基地建设落后、实验条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为例,针对高职食品类专业实验实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实训 发展对策
课 题: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为例研究成果。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称:加强实践教学,要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验实训考核标准,推动职业院校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验实训,文件再次强调了实验实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点,就必须重视实验实训这种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使实验实训不能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一、实验实训在食品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品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艺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能从事食品及相关领域内的生产加工、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分析检验、产品研发及车间设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实验实训手段必不可少。实验实训作为独立的教学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也能使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既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当然,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二、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验实训现状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整体规划
一直以来,各高职院校充分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运行与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在食品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时,依然是以课程设置为主,缺乏对实验实训场地和设备的整体规划,设备零散,没有形成有效的以提高素质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并且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依附性强,一体化实验往往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造成的方向性偏差,使得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了一定的距离。
2.食品加工类生产线量少
虽然有的院校实践教学的比例确实加大了,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部分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实训场所紧张。尤其是多数院校的食品加工设备虽可达到单元操作水平,但是不能形成生产線装备,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零散和碎片化知识,使学习场景和日后的工作场景相差甚远,不能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形成整体的印象和认识。这样就偏离了“零对接”的教学目标。
3.食品检验类设备利用率低
食品检验课程中,一些需要高端实验设备才能完成的实验,开出率明显偏低。如高效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有的院校由于设备昂贵,没有购进;有的院校设备齐全,但由于成本、维修和技术原因没有投入使用。所以在实践教学的内容选取上范围较窄,创新性不够,对课本专业知识点的演示操作较多,符合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应用性、创新性实验开设的偏少。
4.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际作用小
内蒙古自治区相对内地来说,食品加工企业相对较少,能和高职院校建立联系的则少之又少。多地的食品类专业和本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检验行业建立联系,作为本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但是在学生实验实训的实际过程中,企业和行业要考虑到效益、可操作性等,学生只能以参观的形式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类型、设备运行等情况,不能亲自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没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养成所起到的作用微小。
5.“校中厂(场)”建设量少规模小
很多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了“校中厂(场)”,如奶产品加工、烘焙类加工等,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相对于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来说,“校中厂(场)”的建设数量上还是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从规模的角度来说,学生实习时,呈现拥挤状态,对学生的实验实习安排不合理。
三、提高实验实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1.吸取经验,统筹安排,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后续的教学要完全遵照方案进行,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关乎着培养人才的质量。鉴于实验实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作用,制定合理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切教学的前提。吸取以往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足,充分考虑实验实训条件,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例如,可依据生产任务、检验任务、质量认定任务等为基础,形成以任务为依据而不是以课程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实验实训的开展和设备的运行,又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养成。
2.主打校内,结合校外,打造多样化高效实验实训基地
(1)重点打造校内实验实训实验室。校内本专业的实验室是学生完成实验实习最基本的场所,食品类专业在实验基地的建设中要以本校的实验室为主,根据食品专业的教学需求重点打造。如:加工类专业,重点建设3~4条中型生产线,教学安排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产品检验、产品销售等环节,完全遵照食品企业生产过程,既可使学生把握整个生产过程,掌握每一环节中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又如:食品检验类专业,可以以某一类物质为检验对象,从采样、预处理、检验检测、数据处理、填写报告为顺序,完成营养检测、有害物质检测、添加剂检测、包装检测等等,既涉及基础设备的使用,也涉及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更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检验检测工作的内容。
(2)辅助建设建立可控性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校中厂(场)”的规划办法,结合本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本地食品产业优势,打造能生产出真正商品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既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实现实训基地教学功能,也要与企业性质进行融合匹配,学生在实训时紧紧围绕食品类专业典型产品进行,从而为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食品类专业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践场所。校外实习基地不仅可供学生参观和考察,还要满足学生短时间的实习要求,不仅让学生参与生产过程,还要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为了保障企业和学校联动,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来负责实训基地的正常有序运行。
(3)利用校校优势联合办学。多地区食品类专业校校联合也是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每个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在实验基地的建设上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但是每个院校在实验排出和实验室利用上,都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可以通过学生的移动实现每个院校的实验室的利用率达到100%,既解决了有些院校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和设备落后的困境,也解决了有些院校实验实习基地和设备利用率低的弊端。在学生流动的情况下,使实验实训室和实验得到充分利用。
3.转换身份,学有可依,注重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食品类专业包含内容较宽,而从事实验实训的教师大部分是由理论教师转岗而来的,即使部分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过专业实践,但是由于食品类产业丰富,教师学到的也是冰山一角,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理论教师需多次深入企业,参与实际生产,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不仅成为理论教学高手,还要把身份转换为食品加工从业者、食品检验从业者,把所学应用到较学当中;既丰富课堂,又可指导学生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依。
四、小结
无论实验实训教学还是实验实训条件,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重要的条件,需要不断建设和更新。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使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耀峰.高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8(14).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