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素养教育欠缺原因及解决策略探究

2020-04-20 10:57陈德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

陈德文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出现畸形发展,过分关注知识积累、成绩提升的背后是对隐含的素养教育无意识的弱化。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更不利于全社会、全民族人文素养的发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关键词:语文素养教育 欠缺原因 人文精神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以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任务。这一历史重任很大程度上落在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素养教育上,落在每一个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反观时下功利化思想的驱使使得不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对此认识与积累的不到位,语文教育陷入一种尴尬的现状,这种畸形的语文发展态势不仅不利于语文成绩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的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就要求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转变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做到语文教育真正回归语文本质的“传道、授业、解惑”上来,让语文教学在学生个人素养乃至整个社会全面素养的提升上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固然离不开相关基础知识的详实积累和基本技能技巧的灵活应用。但是知识层面的积累不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唯一導向和航标。因为语文学科从本质上讲是一门语言艺术,相较于知识技能层面的东西更应该重视形而上的个性化精神体验和其中蕴含的终极人文关怀。

素质就是忘掉学校所教知识所剩下的东西,对于语文学科除去字、词、句的积累和具体专题技巧方法的解题运用。剩下的最为主要的应该就是语言魅力感染下能够直抵人心、抚慰灵魂甚至提升个人素养境界的存在,而这些才是语文教学时下最需要关注的东西也是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东西。究其原因主要有:

1.高考指挥棒的“龙门效应”。

广大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因素的制约脱贫出路的相对单一化,高考便成为不少学龄家庭摆脱不利现状“鲤鱼跳龙门”的首选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为了实现跨进理想大学的这一目标,家长、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读书伊始就不断灌输寒窗苦读考取大学改变命运的理念。这一理念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的强调就注定了教学尤其中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高考时最终的分数服务,也就自然而然淡化了学校教育本应该加载的素养教育意义,语文教学不得不因此走上日趋功利化的道路。语文学科沦为步入大学不得不用的一块敲门砖也就顺其自然了,至于高考之后中学语文还能有多少人文因素的积累与沉淀留给学生这不大会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从长远角度看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配套的文化氛围不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文教学畸形现状的形成与良好文化氛围的缺失不无关系。笔者所接触过的欠发达地区学生自幼对语文学科兴趣不足,容易形成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的消极思想,这与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够有关。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起就有这种语文学习上的缺失那么到了高中语文也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时下不少学校周围网吧、游戏厅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场所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专门做起学生的生意,针对学生倒卖二手手机、游戏机等。反之,学生的生活圈周围真正能提供给学生精神给养的书店、书吧比较少,即使有书店也多以教辅资料、模拟习题为主,人文社科中外名著少之又少相对欠缺。此外基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对学生个人成长有利的文化类活动也偏少,无法与素养教育的社会需要所匹配,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不够。这种不良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其实不小,因为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当环境氛围的此消彼长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积极影响时,语文学科也就无力独自扭转在学生素养教学上的颓势。

3.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

俞敏洪先生多次提到,相对于学生,这个社会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家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站在家庭的角度,教育不应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式的口号和空想,而应该是家长对学生长期合理、科学的引导与陪伴,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不少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由于父母自身学识素养上的先天不足,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就很难配合到位甚至于出现在爱的名义下对子女的情感虐待,这类家长更多仅仅是在孩子不愿意、不理解之下的分数强求,而非良性沟通基础上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这就使得学生只能长期在机械、被动的状态下学习语文,根本无兴趣爱好可言人文素养的形成也就成为空谈。

二.语文教学的生活拓展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虽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限制着学生现实世界里实现“行万里路”的自由度,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做法做到学生生活广度和深度上的积累和拓展。

1.学校教育的有意识引导。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素养的积极作用,就要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相应人文素养的引导。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完成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体现出相应的素养积累。比如学习一篇课文可经预习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俗,通过一篇诗词的深度讲解可让学生体会作者呕心沥血的心路历程,也通过一部作品可以理解作者家国天下的民族情怀。这些人文因素的积累虽然短期内对学生的成绩提升帮助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却比具体的字句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也有助于全民素养的提升。

2.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客观地讲这个社会其实提供给学生不少素养教育的机会和素材。我们要做到积极引导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近、了解并浸润其中慢慢积累必将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多走进书店、书吧,尤其对于那些历经千锤百炼流传于世的名著要多读多看多思多想;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与资源,接触传统的经典戏曲音乐艺术,不要提及艺术只拘泥于流行音乐;可以通过传统茶道的学习,体会“琴棋书画诗酒茶”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境界区别;也可以通过接触一些诗词朗诵、舞蹈器乐类节目和比赛活动培养全面的艺术兴趣。总之要充分整合利用散落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因子,发挥社会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所需的文化氛围。

3.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培养。

家庭是学习的第一阵地,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只有从家庭开始从家长开始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为以后学校语文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不少家庭只是意识到了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各种辅导班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但是很少有家庭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应的兴趣培养。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就要求家长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培养,那将十分有利于以后孩子全面人文素养的积累,至少要给孩子在兴趣爱好上以积极健康的影响,自己喝的熏天酒地,成天手机电脑不离手还想让孩子优秀那就只能是奢望了。

三.新要求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合理开展

虽说功利化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存在不利因素,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现行评价体系特别是规范化考试评价体系需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办法在课堂教学上结合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落实相应的人文素养目标。

1.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养和魅力对学生无形中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是形而上的人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具备,要求作为主体的教师不仅要有过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为全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内心对美与艺术的追求,也只有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语文学科并自觉积累大语文特有的人文素养。就像当年陈寅恪之于季羡林,一旦老师独特人格魅力的无形影响在学生内心中积淀成型那就会长久的驻扎下来,即使时代社会沧海桑田的变化也无法改变他内心对于美和艺术追求。倘若教师在学校课堂教育上真正自觉地能做到这一点将对每个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甚至于整个社会全民素养的提升都大有作用。

2.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以课堂为核心,课堂教育离不开知识和方法的积累,那么一定程度上还是要以最终的量化分数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但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注定分数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课堂目标,分数背景下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课堂任务。否则,从长远角度来看语文学科对学生一生人文积淀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知识技能的积累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在完成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考试中能有一个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人文素养。这种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在现有的考试体系下地位还是比较弱的,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唯分数论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做出改善,要允许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的合理存在。

3.倾听不同的声音。

“以学生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新课改口号提出已经多年了,但是目前学校的教育成果还是以最终的标准化规范考试来评价的。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无形中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自觉地以分数作为学习的核心和目标,而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无意中以分数为准则。这种情形虽然短期内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升,长期来看这种个性思维的同化过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的自由发挥与成长,也就不利于学生全面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足够的度量来容纳、倾听来自学生不同的声音。更要借助学生个性自我的展示机会以积极、健康、正面的思想引导他们,让学生在完成既定学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美的追求。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时下最应该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需要国人的“中国魂”而这个“中国魂”就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文脉。对此学校教育和语文教育义不容辞,这既是语文学科的职责又是使命。也只有调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协调合作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体会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高职高专地理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研究
人文精神与中学生教育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
寻思的寻思——立法者·解释者·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