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拓展课教学实施策略例谈

2020-04-20 10:48黄璟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对子唐伯虎反义词

黄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校一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拓展型课程(以下简称群文阅读拓展课)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目标,倡导聚焦教材语言材料的特点,结合课标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提炼语言文字训练点,实现课内“一课一得”,并基于教材内容和语言文字训练点拓展课外阅读,“以一带多”,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扩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和发展学生所应得的语言文字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规律—迁移规律—运用规律”的学习策略。下面笔者以《口袋里的小读本》一年级上册议题5“词句对对碰”教学为例,谈谈基于教材发展学生相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依标扣本,确定议题,明晰群文阅读拓展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一)分析课文语言文字特点,依标扣本确定议题,组建群文资源,明确学习目标

《口袋里的小读本》一年级上册议题5“词句对对碰”拓展自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一)第5课《⑤对韵歌》。对韵歌又叫对子歌,是把对联中常用的一些基本词语编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儿歌形式;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表现为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课文《⑤对韵歌》摘编自清代车万育编撰的用于幼儿诗韵启蒙的著作《声律启蒙》,属于儿歌体裁,围绕春夏秋冬四季组织词汇,内容通俗易懂,体现儿童生活特点,形式上包括一字对和二字对两种形式,句式整齐、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熟读对子,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多地认识字词,积累词语,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而且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握音韵格律,习得平仄对仗的语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语感基础。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便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针对第一学段(即小学1—2年级,以下简称低年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依标扣本,本集团研究团队决定,借助对韵歌这种“1”的文体形式,构建“词句对对碰”议题下的群文阅读,进行“X”的拓展延伸。学习目标如下: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在对对子的过程中,认识多组汉字,提高识字兴趣;明晰对对子的一般方法,感受对对子的乐趣,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为了达成以上学习目标,集团研究团队总共甄选出《对韵歌》《反义词对对碰》《唱山歌》《唐伯虎巧对对子》4个拓展阅读文本,包含了儿歌、故事两种文学样式:《对韵歌》以儿歌形式出现,与教材中的课文标题同名,但内容不是对子创编,而是要告知学生对对子的规律;《反义词对对碰》以反义词结对,内容接近学生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语言对子,初步发展母语语感和用反义词对对子的能力;《唱山歌》与我们柳州本地的山歌文化相结合,用句子的形式作对子,稍微提高了语言学习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对对子的趣味性;《唐伯虎巧对对子》则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明确感知到对对子与生活、与对联的关联,丰富学生对对对子的认知体验。丰富多样且层次递进的文本拓展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在富有情韵和节奏的朗读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发展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步加深对对对子规律的认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以学定教,明晰群文阅读拓展课的基本教学策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统编教材将韵文学习放到拼音学习的前面,旨在降低难度,顺应母语学习的规律,培育和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事实上,我校一年级学生在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拼音知识,于是,《口袋里的小读本》中的群文都配上了拼音,用来辅助学生自主识字、正音诵读。本议题群文阅读,倡导诵读为主,适当结合“游戏中学习”的学习策略,与学生的学前教育学习方式適当衔接;重点是让学生体悟学习规律,明晰对对子的一般方法、感受对对子的乐趣,难点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规律,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二、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教学,教师将遵循群文阅读拓展课“勾连教材,引出议题→梳理方法,精读指导→举一反三,群文组读→求同存异,拓展阅读→亲子合作,共同阅读”的基本操作流程,适当整合流程中的第三、第四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依次经历“学习规律—迁移规律—运用规律”的语文实践过程,实现从学课文到学表达、学语文的转变。

(一)勾连教材,引出议题

在本教学环节,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直接变成了“师(我说)—生(我对)”之间对对子的游戏活动,简单勾连教材,引出本课群文议题。

师:开始上课前,老师和大家玩个对对子的游戏好吗?看看谁对得又对又快。我说(加上动作)云——

生:(齐答)我对雨。

师:我说(加动作)花——

生:(齐答)我对树。

师:鸟对——

生:(齐答)虫。

师:山清对——

生:(齐答)水秀。

师:柳树对——

生:(齐答)桃红。

师:这是哪里学到的?

生:(齐答)《对韵歌》课文里学到的。

师:对子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你知道歌中藏着什么秘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加一个“词句对对碰”的聚会,“侦察”一下吧。

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的课程导入应尽量简洁、富于童趣,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在上面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直接采用课文中的素材出词,旨在“温故”“引新”,学生对答如流,可见背诵效果不错。

(二)梳理方法,精读指导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学科学习能力都有待发展,在本教学环节,教师依然从精读课文起步,只是这次所呈现的课文特别突出了每一行中的一个“对”字、第二行中“对”字左边的“雪”字、第三行中“对”字右边的“树”字(如图1),教学素材富于变化且有了一定的“坡度”。教师引导着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去发现对子中的秘密,再对照课文填空。

[你能根据课文《对韵歌》里的内容,填出表中的空格吗?

[ 对 雪 对 对 树 对 对 ] ]

图1

学生对课文已熟读成诵,填空毫无阻碍。接下来,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自主观察,去发现对子歌中的“秘密”。

师:现在请你数一数上图中“对”字左边的字数,再想一想“对”字右边的字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左边一个字的,右边就对一个字;左边两个字的,右边就对两个字。

师:(在课件一对对字旁呈现相应的动图)再看看,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1:云和雨都是空中的。

生2:雪和风也是。

师:是——空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归类总结)。

生3:花和树都是植物;鸟和虫都是小动物。

生4:柳绿是柳树绿了,桃红是桃花开了。

师:柳绿和桃红都是——春天的景象。小朋友们真是火眼金睛啊,原来对子里面藏着这么一个大秘密,左边的字词跟右边的字词不仅字数一样,而且都是成对的同一种事物。看(课件呈现《对韵歌》选文,如图2),老师把大家发现的对子规律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这首《对韵歌》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点明了对对子“字数要相同、意思要相对”的秘密呢。

以课文《对韵歌》作为精读文本,引导学生去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再出示群文中的第一篇选文《对韵歌》,进一步明晰规律,强化学生对规律的认知、体悟——让学生在阅读辨析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把握规律的学习能力。

(三)举一反三,群文组读

在本教学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先后阅读余下的3个拓展文本,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对比阅读,加深对对子规律的理解,丰富相关认知,积累更多的字词,并初步尝试运用规律进行简单的对对子练习。

1.拓展阅读《反义词对对碰》,深化对“义相对”的认知。在本教学环节,教师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反义词对对碰》(如图3),接着教师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师说、生对,过程略),师生配合默契。随后学生在读本中圈画成对词语,师生在课堂上探讨出现在该选文中的对子词语的特点。

[ ]

图3

师:大家发现这些对子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1:一个字的就对一个字,字数相同。

生2:每个对子里的词,意思都是相反的。

生3:读起来很有节奏。

师:这些字词可以换到不同的位置吗,比如远对今?

生4:不可以。它们都是一对一对的,不能乱换。

生5:《对韵歌》里都说了,对对子就是要词义相对。

师:是的,《反义词对对碰》里出现的每一个词语对子,都是互为反义词。也就是说,对子里的词,不光可以是同一种类的事物,还可以是纯粹的反义词,只要它——(生答)字数相同、字义相对,就能给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感觉。

2.拓展阅读《唱山歌》,将对韵歌与本地山歌文化相结合,同时由字词对过渡到句子对,让学生思维再次“爬坡”。在本教学环节,教师课件出示第二篇选文《唱山歌》(如图4),并用《刘三姐》的曲子将该选文的内容清唱了一遍,活跃气氛。柳州是刘三姐的故乡,本市的小朋友都熟悉这支曲子,不由得跟着老师哼唱起来。接下来,教师安排学生读一读《唱山歌》的第一、第二行,从里面去找找对子。

[ ]

图4

师:前两行句子中,都有哪些对子呢?

生6:鸭子对打跟斗,大船对起高楼。

师:(问全体)你们同意吗?

生7:(齊答)不同意!对对子要字数相同、词义相对,这两个都不对。

生8:鸭子对大船,打跟斗对起高楼。

师:这次字数相同了,词义也相对了。

生8:鸭子和大船都能在水里游。

生9: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有时钻进水里找鱼吃,就像在水里打跟斗一样。

生10:大船上面有好几层,就像是在水面上起的高楼一样。

师:嗯,说得都不错。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一、第二行,想想它们在格式上与前面学到的对子有什么不同。

生11:前面的对子都在同一行里,而且是在“对”字的两边;这里的对子在两行中相同的位置,上下成对。

师:厉害!那大家再读读第三、第四行,看看也能找到“上下成对”的词语吗?

生11:荷叶对鸳鸯。

生12:撑阳伞对共白头。

师:看来,对子不仅可以出现在同一行,用一字“对”一字、一词“对”一词,而且可以出现在不同行、没有“对”字。但是基本的要求都是——(生答)字数相同、词义相对。正确!下面咱们就男女生合作,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唱山歌》吧!

先后拓展阅读《反义词对对碰》和《唱山歌》两篇小韵文,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之前所学字数相同、字义相对、朗朗上口的对对子规律原来还可以有更多不同的运用:从同一种事物的对子到互为反义词的对子,从同一行中的一字对、两字对进一步过渡到两行中对应位置的词语对,学生的阅读视野逐步扩大,字词积累逐渐增加,对对对子的规律认知逐步加深。

3.拓展阅读《唐伯虎巧对对子》,深化学生对对子与生活及对联的关联认识,强化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美感体验。受影视文化影响,学生对唐伯虎这个明朝大才子并不陌生。该文本以“故事”形式出现,可直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于是,教师安排学生先“不出声默读”选文,继续使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农夫和唐伯虎的“对话”;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文本,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再男女生对读;最后围绕唐伯虎与农夫的“对话”在班上进行学习交流。

[唐tánɡ伯bó虎hǔ巧qiǎo对duì对duì子zi

有yǒu一yì天tiān,唐tánɡ伯bó虎hǔ到dào郊jiāo外wài散sàn步bù,看kàn见jiàn几jǐ个ɡè农nónɡ夫fū在zài用yònɡ水shuǐ车chē给ɡěi农nónɡ田tián浇jiāo水shuǐ。有yǒu个ɡè农nónɡ夫fū认rèn出chū了le他tā,说shuō:“唐tánɡ大dà才cái子zǐ,听tīnɡ说shuō你nǐ才cái高ɡāo八bā斗dǒu。我wǒ出chū个ɡè对duì子zi,你nǐ能nénɡ对duì上shànɡ吗mɑ?”唐tánɡ伯bó虎hǔ说shuō:“请qǐnɡ赐cì教jiào。”

农nónɡ夫fū指zhǐ着zhe水shuǐ车chē说shuō:“水shuǐ车chē车chē水shuǐ,水shuǐ随suí车chē,车chē停tínɡ水shuǐ停tínɡ。”

唐tánɡ伯bó虎hǔ摇yáo着zhe扇shàn子zi,笑xiào着zhe对duì道dào:“风fēnɡ扇shàn扇shān风fēnɡ,风fēnɡ出chū扇shàn,扇shān动dònɡ风fēnɡ生shēnɡ。” ]

图6

师:谁能说说唐伯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无人应答)大家再仔细看看农夫和唐伯虎的“对话”,想一想,这两句话中哪些地方最有意思?

生1:每个短句的最后一个字和下面短句的第一个字都是同一个字。

师:这“同一个字”,有点像我们50米接力赛中的接力棒。了不起的发现!

生2:读起来特别有节奏。

师:像这样一环扣一环,读起来特别有韵味。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生3:风扇和扇风是两个一样的字,只是换了下位置,一个是说事物,一个是说动作。

师:换个位置,意思还连得上,真妙!

生4:风扇可以扇风,风从风扇中出来,扇片扇动,就产生了风。

师:唐伯虎说的这句话是“对应”——

生:(齐答)农夫的话。

师:那这两个长句是怎么“一一对应”的呢?

生5:水车车水——风扇扇风

生6:水随车——风出扇

生7:车停水停——扇动风生

师:事物对事物,动作对动作!是不是对得很巧?(学生纷纷点头)你认为唐伯虎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生8:唐伯虎太有才了,他一下子就对出了这么巧妙的对子!

生9:农夫也很聪明,看到水车就能说出这么厉害的句子;唐伯虎更聪明,摇摇扇子就能“对”出这么厉害的句子。

生10:唐伯虎对出的句子,与农夫出的句子字数相同、字义相对,读起来同样朗朗上口。

基于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师生共同梳理故事中对子的巧妙所在,深化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从简单的字词对、句子中的字词对,最终进入“对联”的文学样式,使学生对对对子的规律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记住了农夫和唐伯虎这两个聪明人共同创作出的这一妙对。有必要说明的是,因为对联这种文字样式并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延伸“对联”这个文学概念。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规律,对一些简单的生活对子。

师:在今天的群文阅读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呀?

生1:对对子要字数相同。

生2:对对子要字义相对。

生3:学习对对子的过程让我们学会了动脑筋。

生4:对对子还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师:对对子还很有趣是不是?谁能试着说出一些对子?

生5:天对地。

生6:大对小。

生7:多對少。

生8:蜜蜂对蝴蝶。

……

师:把大家说的对子连起来,又是一首新的《对韵歌》啦!

对子来源于生活,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为了巩固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规律的能力,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融入自身生活经验,稍微展开对对子练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表彰激励,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为下一步向“亲子共读”拓展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亲子共读,拓展延伸

对子和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在本教学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对子,比如春联中的对子等,跟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玩一玩对对子的游戏”,同时向学生推荐了两本相关内容书籍《最有趣的对联故事》和《中华对联故事》作为“亲子共读”的选读素材,回到学校后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拓展阅读收获。这样的拓展活动,让“词句对对碰”的议题学习向生活延伸,为贯彻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设计提供了适合的素材,有利于亲子共读活动的常态开展。

整体来说,本议题将趣味群文进行梯度组合,引导学生在一节课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阅读了一组文本,增加了阅读量,拓宽了阅读面,丰富了字词积累,加深了对语言文字规律的认知和应用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对对子中的文化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对子唐伯虎反义词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找找反义词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文化滋养文字 情境创生情趣
——《古对今》教学活动设计
对学学习在数学总复习中的作用
在春联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