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寓言的教育功能,提出借助复述转述、情境再现、读写结合等形式促进学生内化寓言寓意的教学建议,从而发挥寓言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寓言 教育价值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94-0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寓言的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不少寓言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寓言故事的价值功能呢?
一、复述转述,感受寓意
寓言故事的教育性非常强,其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寓言故事的语言简洁干练,因此,教师可以从寓言的文体特征出发,让学生通过复述或者转述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感受寓意,从而既受到德育教育,又提升学习能力。
(一)复述寓言,感受寓意
复述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复述可以促进学生对寓言内容的理解,让寓言寓意在学生心中得以内化,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主要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告诉人们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自以为是,在看待问题时要全面。教学该课时,在学生对故事内容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在学生复述课文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自己对小鸟、青蛙的看法。这样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又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养成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
(二)转述寓言,深化感受
复述,是对现成语言材料的重述,其更侧重于要求复述者忠于原材料;转述,虽然也是对现成语言材料的重述,但其要求学生在不歪曲原意的前提下对原材料的内容与形式加以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鉴于低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笔者只要求他们针对寓言故事中的时空、人称和内容侧重点进行转换,而对于体式与风格的转换不做要求,以让学生从中深化学习感受,提升学习品质。
如在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转述故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转述要求:在不改变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注意转换人称的变化、指示代词的变换、句式的变化和某些特殊词语的变换。学生经过钻研课文,并结合教师的提醒转述寓言故事,对寓言故事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寓意。
二、再现情境,链接生活
寓言重在使人的思想受到启迪,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启发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寓言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寓意,提升阅读品质。
(一)情境再现,深刻感受
寓言故事中有许多故事年代较为久远,有的还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师如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必将会化难为易,提高寓言学习的质量。
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宋人偶然间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于是以后他每天活也不干了,就坐在树桩旁等撞死的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的庄稼也全死了。这则故事教育人们不要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古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借助课文旁边的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再以情境再现的形式表演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以及深入思考,感悟到其中的寓意,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待任何问题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应脚踏实地。这样教学,既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又能使寓言的育人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促进寓言寓意内化。
(二)链接生活,深化认知
在教学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些观点产生异议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在学生进行话题讨论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感受,让学生受到启发,进而深化认知,提升寓言教学质量。
如《鹿角和鹿腿》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鹿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而它细长的腿却帮助它顺利逃脱了,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万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只看外表,而要看它的实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寓言寓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赞成哪种看法,最好能结合生活现象或感悟谈理由)1.华而不实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2.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3.像鹿角这样美丽的事物,价值更大。这样的话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寓言寓意的价值。
三、读写结合,吸收内化
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提升寓言故事的教学质量。
(一)在文本续写中内化,懂得做人的道理
有些寓言故事的结尾含义深刻,有些寓言故事的结尾发人深思,有些寓言故事的结尾有意犹未尽之感等。基于此,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文本进行续写,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寓言寓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课文以“连铁罐的影子也没找到”为结尾,对此,笔者是这样鼓励学生想象的:“铁罐到底去哪儿了呢?假如你是铁罐的话,此时此刻,你会对陶罐说些什么?请想一想后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写下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猜到各种结局:“铁罐看到自己的样子,又看看陶罐,它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铁罐看了看陶罐,脸红了,小声说‘我错了,我们俩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不应该嘲笑你……”等等。这样引导之后再让学生把所猜测的结局写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从学生的笔下,笔者看到,铁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向陶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知道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的道理。这样的道理由于是学生亲自感悟体验到的,比起教师单纯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在写读后感中受到启发,提升个人素养
寓言故事托事说理,学生在读完故事后大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是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人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结合文本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以使寓言育人的教学价值落到实处。
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的课后阅读链接中,教材编者编排了《南辕北辙》这个小故事。由于有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作为基础,在阅读《南辕北辙》这个故事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有“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以后我知道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方向确定了,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就会与胜利的目标越来越远”“无论做什么事情,坚持不懈是对的,但首先方向要正确,目标要明确,要不只会适得其反”等不同方面的启发。教师让学生写读后感,有助于寓言寓意的内化,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凝聚着编者的设计意图,教师只有从寓言的规律出发,准确把握学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寓言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作者简介:黄家爱(1976— ),女,广西兴业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