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胶州 266300)
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临床上失能老人也越来越多。 失能老人主要是指伴有老年痴呆、脑卒中症状的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群体,需由专业人员看护。 他们的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低,无法自理生活,缺乏表达能力,不能清楚表述自身需求,导致生活质量较低[1],这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对家庭产生负担。 以往,临床上针对失能老人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既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又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失能老人后期生活质量,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自理能力的恢复,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据数据显示,给予失能老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2]。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2—11 月收治的62 例失能老人为对象,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并对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62 例失能老人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 例。 对照组男女 比 例 为16∶15; 年 龄 为58~79 岁, 平 均 年 龄 为(62.35±2.5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10 例,初、高中学历15 例,大学及以上学历6 例。 研究组男女 比 例 为17∶14; 年 龄 为59~80 岁, 平 均 年 龄 为(62.47±2.4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9 例,初、高中学历15 例,大学及以上学历7 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等。 研究组则采用社区康复护理, 具体如下:(1)康复训练:可通过针灸、按摩以及物理疗法对患者肢体能力进行训练,以有效改善肌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休息导致肌肉萎缩以及压疮等并发症;对于身体情况较好者,可指导患者依次进行扶持步行、拄杖步行以及徒手站立等训练,严格控制运动力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患者肌肉拉伤。 (2)日常生活能力干预: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患者行走、穿衣、进餐和排泄,初期阶段给予患者帮助,后期逐渐要求患者慢慢独立操作,减少对护理人员产生的依赖感,不断鼓励患者,增加患者信心。 (3)语言交流能力干预:可利用读报、交谈和收听收音机等形式,训练患者听力。根据患者情况,设计情趣活动,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力,扩展思维和表达能力。(4)言语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舌部肌肉发音练习,坚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等原则,以改善发音和语调;患者在训练时坚持视听说方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等形式反复练习,强化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症状。(5)综合护理:将凡士林和氯化锌等涂抹于患者皮肤上,避免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对皮肤造成损伤。 并要求患者每日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为2 000~2 500 mL 左右,以促进胃肠蠕动,便于粪便软化,促进排便,防止便秘;要求患者取坐姿,通过重力作用有助于顺利排便,并增加患者腹压,预防便秘;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
(1)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每项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2)对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进行比较,包括腹胀率、排便时间和便秘情况。 便秘情况采用Wexner 评分, 总分30 分,分值越高表示便秘越严重,反之越好。 (3)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分为100 分,满意:分值≥90 分;一般满意:分值≥60 分且≤89 分;不满意:分值≤59 分。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研究组(n=31)对照组(n=31)t 值P 值88.67±3.25 69.88±2.51 25.477 0.000 89.18±3.18 70.02±2.63 25.851 0.000 87.52±4.38 69.33±4.01 17.055 0.000 85.77±5.12 68.96±3.27 15.406 0.000
研究组的Wexner 评分、 排便时间和腹胀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功能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失能老人主要是指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因老人年龄较大,受疾病折磨,机体各项器官逐渐衰退,再加之行动不便,入院就诊相对困难,若缺乏针对性的护理,会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危及生命安全[3]。 大多数失能老人受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回家进行康复治疗, 而多数家庭和患者自护意识观念和能力较差,无法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饮食和用药指导等,对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疾病预后[4]。 因此,需针对失能老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机体恢复,提高后期生活质量。
以往常规的护理效果较差,仅能满足日常饮食、生活需求,未加以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导致疾病难以治愈,患者生活质量较差。 社区康复护理属于家庭医疗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从医院过渡到社区,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既能满足患者生活照料,又能减少医疗费用,给予患者全面的康复保健护理,对于疾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5]。 通过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语言交流、言语功能训练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障碍,促进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康复信心。饮食上合理控制,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耐受力和抵抗力, 从而减少并发症,避免长时间卧床休养导致的肌肉萎缩和关节痉挛等症状,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5]。 通过高纤维饮食、多饮水及体位引导,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等症状。 同时,因患者病发后,言语功能较差,无法表达自身需求,通过语言交流能力和言语功能训练,能够激发患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逐渐恢复发音能力[6]。 针对患者身体情况,给予扶持步行、 拄杖步行以及徒手站立等康复训练,既有助于锻炼肢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还能促进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提高后期生活质量,对于身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7]。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和情感职能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排便时间、 腹胀、Wexner 评分和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针对失能老人采取社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为患者提供全面性、系统性的护理服务,逐渐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满足其日常活动需求,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失能老人采用社区康复护理的效果满意,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予以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