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国
(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7700)
前交叉韧带为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组织结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损伤类型,多为强烈运动创伤所致[1]。由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多为前交叉韧带维持,故损伤后常行双束重建及康复训练,以达到稳定关节、促进康复的目的[2]。 有研究表示, 重建术后行常规康复锻炼的效果不理想,不能较好恢复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对改善机体平衡能力无明显作用,且会对关节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造成一定影响[3]。 故探索科学有效的术后锻炼方式对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该研究将强化本体感觉联合平衡性训练用于2018 年6 月—2020 年6月该院收治的40 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中, 旨在评价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 观察组男女各24、16 例;年龄19~64 岁,平均(41.59±3.65)岁;前交叉韧带损伤Ⅰ级16 例,Ⅱ级14例,Ⅲ级10 例。 对照组男女各25、15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1.64±3.69)岁;前交叉韧带损伤Ⅰ级18 例,Ⅱ级13 例,Ⅲ级9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高频超声、MRI 确诊;年龄>18 岁;患者意识均清晰、沟通能力良好;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精神、认知、智力、听力等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不能较好完成康复锻炼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指导患者行适度关节被动与主动活动训练, 根据恢复情况行股四头肌训练,嘱患者伸直双腿,用力伸直膝关节,锻炼四头肌,到顶点时保持5 s 后放松10~30 s 后重复,4 组/d, 持续锻炼12 周。
观察组于常规训练结束后行强化本体感觉联合平衡性训练,持续训练4 周,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本体感觉:①指导患者直抬腿训练,完全伸直腿抬高至足跟距床15 cm,维持至力竭。 10 次/组,2~3 组/d。②指导患者行侧抬腿训练, 取侧卧位, 使患侧外展45°,维持至力竭,10 次/组,2~4 组/d,每组间休息30 s。③指导患者行后抬腿训练,取俯卧位,将患肢伸直后抬,脚尖距床5 cm,20 次/组,2~3 组/d,每组动作间休息30 s。 ④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活动,行靠墙下蹲练习,背靠墙,分开双脚,与肩同宽,并逐渐前伸,保持身体下蹲,使小腿与地面垂直,大、小腿夹角应≥90°,以膝关节周边酸胀为度,休息30 s 后重复进行30 min,1~3 次/d。 ⑤指导患者行髋外旋、内收、外翻、膝伸展等训练,训练期间要求患者注视肢体动作,并认真体会关节位置觉、运动觉信息,根据恢复情况给予抗阻、辅助等训练,30 min/次,1 次/d。 (2)平衡性训练:前2周行快速重心转移锻炼,根据左右、前后逐渐增加难度,同期行负重训练、膝关节半屈训练等,通过本体感觉及平衡训练模式行静态平衡训练,2 周后行靠墙下蹲、平衡板、交叉跑、“8”字跑等训练。
于治疗前、 治疗16 周后应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IKDC 评分对两组测评,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比较两组KT-2000 测试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治疗前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IKDC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组别Lysholm 膝关节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IKDC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55.63±6.58 55.72±6.67 0.061 0.952 90.76±9.34 84.15±7.23 3.539 0.001 48.71±5.23 48.85±5.31 0.119 0.906 89.78±8.14 82.45±6.41 4.474 0.000
两组治疗前的KT-2000 测试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T-2000 测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KT-2000 测试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KT-2000 测试结果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4.65±1.25 4.69±1.28 0.141 0.888 1.72±0.45 2.51±0.79 5.496 0.000
观察组滑膜炎、关节粘连、韧带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前交叉韧带为膝关节最重要的稳定性结构之一,可维持膝关节前后向稳定,还在膝关节本体感觉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受损的前交叉韧带进行手术重建,虽然可部分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但不具有之前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本体感觉中的作用。本体感觉减弱可使关节神经肌肉控制减退, 促使关节稳定性降低,引发步态异常、关节运动失去控制等,进而增加再次损伤的风险,也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术后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可一定程度改善膝关节周边肌力及关节活动度,但难以改善本体感觉,可对患者平衡功能造成影响。本体感觉指大脑接收来自躯体肌肉、肌腱、关节等对躯体姿势、运动方向及状态的感觉,包括关节运动感知能力、肌肉收缩反射等[4]。 近年来有研究表示应用针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平衡促进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5],故该研究对患者实施了强化本体感觉结合平衡性训练,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研究采取的强化本体感觉训练以正常运动为基础,充分利用本体感觉对相关肌肉、神经的反应性进行刺激与增强,可促进相应肌肉收缩,达到增强肌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的目的。 在训练过程中给予抗阻训练、辅助训练等,可直接刺激本体感觉系统,促进本体感觉恢复。 此外上述训练还可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及稳定性, 训练期间嘱患者注视肢体动作,并认真体会患肢位置觉,可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对压力及负荷的信息传递敏感性,进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关节周边组织的控制性,最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6]。
平衡训练方法包括平衡板、交叉跑、“8”字跑等训练, 这些方法可通过增加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平衡因素,进而达到训练平衡觉的目的,可提高患肢平衡维持及运动变速的反应能力[7]。 此外模拟运动训练还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强化本体感觉结合平衡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平衡功能,还可刺激恢复本体感觉功能, 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Lysholm 评分为评价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特异性评分,具有简单、明了、直接等优势,询问简便、不占时,容易被患者接受。 IKDC 评分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缺损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有效性的评分,可运用于各种条件的膝关节,可全面评价了解膝关节系统的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8]。 KT-2000 为诊断前交叉韧带强度的新型诊断方式,用以判断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关节测量仪,主要通过测量胫骨与股骨间移动距离,对膝关节松弛程度进行量化。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 评分、IKDC 评分、KT-2000 测试结果均与对照组比较,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强化本体感觉结合平衡性训练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强化本体感觉联合平衡性训练可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稳定性,值得推广。